"

【編者按】昨天轉了篇寫曠視的文,今天再轉一篇,換個角度看看AI新股,供大家參考。本文作者楊思亮。

"

【編者按】昨天轉了篇寫曠視的文,今天再轉一篇,換個角度看看AI新股,供大家參考。本文作者楊思亮。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正AI第一股曠視有什麼王牌?

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此次募股融資規模預計為10億美元,一旦成功將成為在香港乃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純血統人工智能技術企業,算是近年來少數憑藉技術驅動為核心賣點的“硬核技術”公司,其主打深度學習框架Brain++,可與谷歌的TensorFlow、臉書的PyTorch相提並論,可謂資本市場一股罕見的技術派清流。

時下在國內人工智能行業,曠視與雲從、商湯、依圖被稱業界俗稱為“AI四小龍”。曠視從2012 年上線了 Face++ 人工智能開放平臺,2015 年實現技術的商業化落地,2015 年底將業務擴展至城市物聯網垂直領域,2018 年擴展至供應鏈物聯網垂直領域,2019年1月曠視推出智慧物流平臺河圖...此番率先提交IPO,可見相比其他三家,曠視主打的AI技術及產業鏈跑的更遠,到了收割果實的關鍵節點,也向外界首次展示自身的硬核技術、高營收增速、高研發投入,已經盈利等多張鮮為人知的核心王牌。

算法才是人工智能的純血

過去短短的3年時間,人工智能風起雲湧,創業公司雨後春筍。李開復在《AI.未來》一書中寫道,人工智能的發展被大致分為四波浪潮:互聯網智能化、商業智能化、實體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每一波浪潮都運用了人工智能的不同能力,顛覆了不同的產業,讓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不過也有人悲觀地表示,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可能只有兩個命運:一個是被大公司收購,一個是倒閉。

最近幾年來,筆者經常看到大把公司把AI掛在嘴邊,自稱“AI公司”也不鮮見,但AI算法就算是再先進,找不到合適的落地場景,進而實現可預期的商業價值也只是空中樓閣,BAT等大把互聯網公司都在AI領域持續摸索。

AI成為時下最熱的詞,甚至能通上電用上計算機的產品都被稱為AI賦能。大部分公司以標榜“+AI”為政治正確,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不少人將其歸咎為市場處於早期,AI技術和產品不夠完善和成熟等等。然而覆盤曠視八年曆程,可以明顯的發現,曠視選擇的道路與眾不同。算法起家的曠視的策略是“AI+”,依靠強大的算法基因和軟硬一體化的工程能力做減法,聚焦垂直行業中的痛點,深挖場景中的技術商業化價值。

為何說曠視具備強大的算法基因,或者說純正的人工智能血統?在曠視招股書中提到,曠視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和谷歌先編譯後運行的TensorFlow,以及臉書邊編譯後運行的PyTorch相比,曠視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能夠實現編譯運行一體化, 幫助研究員們將算法訓練及模型改進過程流程化,減少人員參與的同事不犧牲訓練質量,大幅提高算法訓練效率。

依託曠視Brain++高效的算法生產和定製能力,以及強大的軟硬件集成能力,曠視不僅為行業用戶提供軟件產品形態的解決方案,也能提供全棧式、端到端解決方案,為客戶量身定製的應用軟件及內嵌人工智能功能的物聯網設備。

曠視招股書中提到,全棧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是其核心競爭優勢之一。目前曠視已經成功實現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廣泛應用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領域。

清華姚班技術天團 9輪融資96億


曠視的創始團隊可謂金光閃閃的高配豪華版,三位創始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姚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一位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創辦,旨在招募並培養世界級的計算機科學人才,曠視其他高管也都擁有不俗的的專業經驗。

"

【編者按】昨天轉了篇寫曠視的文,今天再轉一篇,換個角度看看AI新股,供大家參考。本文作者楊思亮。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正AI第一股曠視有什麼王牌?

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此次募股融資規模預計為10億美元,一旦成功將成為在香港乃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純血統人工智能技術企業,算是近年來少數憑藉技術驅動為核心賣點的“硬核技術”公司,其主打深度學習框架Brain++,可與谷歌的TensorFlow、臉書的PyTorch相提並論,可謂資本市場一股罕見的技術派清流。

時下在國內人工智能行業,曠視與雲從、商湯、依圖被稱業界俗稱為“AI四小龍”。曠視從2012 年上線了 Face++ 人工智能開放平臺,2015 年實現技術的商業化落地,2015 年底將業務擴展至城市物聯網垂直領域,2018 年擴展至供應鏈物聯網垂直領域,2019年1月曠視推出智慧物流平臺河圖...此番率先提交IPO,可見相比其他三家,曠視主打的AI技術及產業鏈跑的更遠,到了收割果實的關鍵節點,也向外界首次展示自身的硬核技術、高營收增速、高研發投入,已經盈利等多張鮮為人知的核心王牌。

算法才是人工智能的純血

過去短短的3年時間,人工智能風起雲湧,創業公司雨後春筍。李開復在《AI.未來》一書中寫道,人工智能的發展被大致分為四波浪潮:互聯網智能化、商業智能化、實體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每一波浪潮都運用了人工智能的不同能力,顛覆了不同的產業,讓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不過也有人悲觀地表示,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可能只有兩個命運:一個是被大公司收購,一個是倒閉。

最近幾年來,筆者經常看到大把公司把AI掛在嘴邊,自稱“AI公司”也不鮮見,但AI算法就算是再先進,找不到合適的落地場景,進而實現可預期的商業價值也只是空中樓閣,BAT等大把互聯網公司都在AI領域持續摸索。

AI成為時下最熱的詞,甚至能通上電用上計算機的產品都被稱為AI賦能。大部分公司以標榜“+AI”為政治正確,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不少人將其歸咎為市場處於早期,AI技術和產品不夠完善和成熟等等。然而覆盤曠視八年曆程,可以明顯的發現,曠視選擇的道路與眾不同。算法起家的曠視的策略是“AI+”,依靠強大的算法基因和軟硬一體化的工程能力做減法,聚焦垂直行業中的痛點,深挖場景中的技術商業化價值。

為何說曠視具備強大的算法基因,或者說純正的人工智能血統?在曠視招股書中提到,曠視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和谷歌先編譯後運行的TensorFlow,以及臉書邊編譯後運行的PyTorch相比,曠視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能夠實現編譯運行一體化, 幫助研究員們將算法訓練及模型改進過程流程化,減少人員參與的同事不犧牲訓練質量,大幅提高算法訓練效率。

依託曠視Brain++高效的算法生產和定製能力,以及強大的軟硬件集成能力,曠視不僅為行業用戶提供軟件產品形態的解決方案,也能提供全棧式、端到端解決方案,為客戶量身定製的應用軟件及內嵌人工智能功能的物聯網設備。

曠視招股書中提到,全棧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是其核心競爭優勢之一。目前曠視已經成功實現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廣泛應用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領域。

清華姚班技術天團 9輪融資96億


曠視的創始團隊可謂金光閃閃的高配豪華版,三位創始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姚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一位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創辦,旨在招募並培養世界級的計算機科學人才,曠視其他高管也都擁有不俗的的專業經驗。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正AI第一股曠視有什麼王牌?

左起:唐文斌、印奇、楊沐


比如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曾經兩次獲得國際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的Best Paper(最佳論文獎),擁有超過40項美國或國際專利,在2010年被美國權威技術期刊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為“全球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者TR35”。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曠視的研發團隊包括1,400多名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及產品開發人員,團隊在國際權威編程比賽(如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及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中獲得40多項世界金牌,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

而在研發投入上曠視也不遺餘力。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人民幣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人民幣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至人民幣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 .3%、65 .6%及43 .0%。曠視研發開支由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2.35億元增至2019年同期的人民幣4.68億元,分別佔該等期間總收入的76.7%及49 .4%。

富有遠見及熱情的管理團隊使得曠視能夠穩健高速發展。招股書顯示,自2013年以來,曠視進行了9輪融資,總額1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6.5億元(8月27日匯率),從股權結構來看,阿里系合計持有29.43%股份,是曠視最大股東。但由於曠視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曠視的創始團隊仍保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三人合計持有16.83%的A類股,摺合投票權為66.92%。

硬核技術背後的三大板塊

資料顯示,曠視商業模式是典型的“1+3”,“1”是由深度學習框架Brain++支撐的算法能力,“3”代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業務板塊,主要覆蓋消費電子、城市及社區管理以及倉儲物流、零售等領域,目標客戶是行業型的企業用戶。

招股書中,曠視所指個人物聯網分為 SaaS 以及個人設備兩個方向。在落地過程中,曠視強調提供包括算法、軟件和硬件產品在內的全棧式解決方案的重要性;而曠視城市物聯網包括智能城市管理解決方案及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如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可讓政府機構改善公共安全、優化交通管理及改進城市資源規劃。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可讓企業加強物業安保及提升物業住戶和訪客體驗;曠視還在打造供應鏈物聯網,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和傳感器,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及升級倉庫、零售店及工廠。

同時曠視招股書也披露了曠視在各個物聯網場景的落地情況。如在個人物聯網的設備解鎖與身份驗證領域,曠視與小米、vivo、OPPO、首汽約車等合作伙伴進行合作,並於 2018 年中國製造的搭載人臉識別設備解鎖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佔超過 70% 市場份額。

招股書顯示曠視各個業務板塊的收入情況為: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收入由 2017 年1.4 億元增加 24.4% 至 2018 年 1.7 億元;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收入由 2017 年 1.68 億元大幅增至 2018 年的人民幣 10.57 億元。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於 2018 年取得收入 9970 萬元。總體來看,城市物聯網領域收入增長迅速,個人物聯網 (SaaS) 領域略有增長且保持穩定,供應鏈物聯網領域落地初顯成效。

如果以收入計算,曠視算是中國智慧城市及社區管理垂直領域最大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主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市場佔有率由 2017 年的 2.4% 增至2018 年的 7.4%。2018年,曠視為中國106個城市的公共機構及企業客戶提供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為30個城市,複合年增長率為88.0%。這些實打實的業績充分顯示出曠視近年來不可逆的高營收增速發展態勢。


AI沒有盈利企業?曠視半年營收9個億

曠視招股書可明顯看出曠視近3年的營收增長呈現幾何勢爆發增長,2016年只有6780萬元,到了2017年就增長到了3.13億元,2018則達到14.27億元,今年上半年曠視營收為9.49億元,連續三年保持358.8%複合增長,並已實現盈利。


"

【編者按】昨天轉了篇寫曠視的文,今天再轉一篇,換個角度看看AI新股,供大家參考。本文作者楊思亮。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正AI第一股曠視有什麼王牌?

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此次募股融資規模預計為10億美元,一旦成功將成為在香港乃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純血統人工智能技術企業,算是近年來少數憑藉技術驅動為核心賣點的“硬核技術”公司,其主打深度學習框架Brain++,可與谷歌的TensorFlow、臉書的PyTorch相提並論,可謂資本市場一股罕見的技術派清流。

時下在國內人工智能行業,曠視與雲從、商湯、依圖被稱業界俗稱為“AI四小龍”。曠視從2012 年上線了 Face++ 人工智能開放平臺,2015 年實現技術的商業化落地,2015 年底將業務擴展至城市物聯網垂直領域,2018 年擴展至供應鏈物聯網垂直領域,2019年1月曠視推出智慧物流平臺河圖...此番率先提交IPO,可見相比其他三家,曠視主打的AI技術及產業鏈跑的更遠,到了收割果實的關鍵節點,也向外界首次展示自身的硬核技術、高營收增速、高研發投入,已經盈利等多張鮮為人知的核心王牌。

算法才是人工智能的純血

過去短短的3年時間,人工智能風起雲湧,創業公司雨後春筍。李開復在《AI.未來》一書中寫道,人工智能的發展被大致分為四波浪潮:互聯網智能化、商業智能化、實體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每一波浪潮都運用了人工智能的不同能力,顛覆了不同的產業,讓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不過也有人悲觀地表示,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可能只有兩個命運:一個是被大公司收購,一個是倒閉。

最近幾年來,筆者經常看到大把公司把AI掛在嘴邊,自稱“AI公司”也不鮮見,但AI算法就算是再先進,找不到合適的落地場景,進而實現可預期的商業價值也只是空中樓閣,BAT等大把互聯網公司都在AI領域持續摸索。

AI成為時下最熱的詞,甚至能通上電用上計算機的產品都被稱為AI賦能。大部分公司以標榜“+AI”為政治正確,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不少人將其歸咎為市場處於早期,AI技術和產品不夠完善和成熟等等。然而覆盤曠視八年曆程,可以明顯的發現,曠視選擇的道路與眾不同。算法起家的曠視的策略是“AI+”,依靠強大的算法基因和軟硬一體化的工程能力做減法,聚焦垂直行業中的痛點,深挖場景中的技術商業化價值。

為何說曠視具備強大的算法基因,或者說純正的人工智能血統?在曠視招股書中提到,曠視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和谷歌先編譯後運行的TensorFlow,以及臉書邊編譯後運行的PyTorch相比,曠視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能夠實現編譯運行一體化, 幫助研究員們將算法訓練及模型改進過程流程化,減少人員參與的同事不犧牲訓練質量,大幅提高算法訓練效率。

依託曠視Brain++高效的算法生產和定製能力,以及強大的軟硬件集成能力,曠視不僅為行業用戶提供軟件產品形態的解決方案,也能提供全棧式、端到端解決方案,為客戶量身定製的應用軟件及內嵌人工智能功能的物聯網設備。

曠視招股書中提到,全棧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是其核心競爭優勢之一。目前曠視已經成功實現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廣泛應用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領域。

清華姚班技術天團 9輪融資96億


曠視的創始團隊可謂金光閃閃的高配豪華版,三位創始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姚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一位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創辦,旨在招募並培養世界級的計算機科學人才,曠視其他高管也都擁有不俗的的專業經驗。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正AI第一股曠視有什麼王牌?

左起:唐文斌、印奇、楊沐


比如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曾經兩次獲得國際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的Best Paper(最佳論文獎),擁有超過40項美國或國際專利,在2010年被美國權威技術期刊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為“全球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者TR35”。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曠視的研發團隊包括1,400多名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及產品開發人員,團隊在國際權威編程比賽(如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及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中獲得40多項世界金牌,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

而在研發投入上曠視也不遺餘力。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人民幣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人民幣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至人民幣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 .3%、65 .6%及43 .0%。曠視研發開支由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2.35億元增至2019年同期的人民幣4.68億元,分別佔該等期間總收入的76.7%及49 .4%。

富有遠見及熱情的管理團隊使得曠視能夠穩健高速發展。招股書顯示,自2013年以來,曠視進行了9輪融資,總額1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6.5億元(8月27日匯率),從股權結構來看,阿里系合計持有29.43%股份,是曠視最大股東。但由於曠視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曠視的創始團隊仍保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三人合計持有16.83%的A類股,摺合投票權為66.92%。

硬核技術背後的三大板塊

資料顯示,曠視商業模式是典型的“1+3”,“1”是由深度學習框架Brain++支撐的算法能力,“3”代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業務板塊,主要覆蓋消費電子、城市及社區管理以及倉儲物流、零售等領域,目標客戶是行業型的企業用戶。

招股書中,曠視所指個人物聯網分為 SaaS 以及個人設備兩個方向。在落地過程中,曠視強調提供包括算法、軟件和硬件產品在內的全棧式解決方案的重要性;而曠視城市物聯網包括智能城市管理解決方案及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如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可讓政府機構改善公共安全、優化交通管理及改進城市資源規劃。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可讓企業加強物業安保及提升物業住戶和訪客體驗;曠視還在打造供應鏈物聯網,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和傳感器,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及升級倉庫、零售店及工廠。

同時曠視招股書也披露了曠視在各個物聯網場景的落地情況。如在個人物聯網的設備解鎖與身份驗證領域,曠視與小米、vivo、OPPO、首汽約車等合作伙伴進行合作,並於 2018 年中國製造的搭載人臉識別設備解鎖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佔超過 70% 市場份額。

招股書顯示曠視各個業務板塊的收入情況為: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收入由 2017 年1.4 億元增加 24.4% 至 2018 年 1.7 億元;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收入由 2017 年 1.68 億元大幅增至 2018 年的人民幣 10.57 億元。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於 2018 年取得收入 9970 萬元。總體來看,城市物聯網領域收入增長迅速,個人物聯網 (SaaS) 領域略有增長且保持穩定,供應鏈物聯網領域落地初顯成效。

如果以收入計算,曠視算是中國智慧城市及社區管理垂直領域最大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主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市場佔有率由 2017 年的 2.4% 增至2018 年的 7.4%。2018年,曠視為中國106個城市的公共機構及企業客戶提供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為30個城市,複合年增長率為88.0%。這些實打實的業績充分顯示出曠視近年來不可逆的高營收增速發展態勢。


AI沒有盈利企業?曠視半年營收9個億

曠視招股書可明顯看出曠視近3年的營收增長呈現幾何勢爆發增長,2016年只有6780萬元,到了2017年就增長到了3.13億元,2018則達到14.27億元,今年上半年曠視營收為9.49億元,連續三年保持358.8%複合增長,並已實現盈利。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正AI第一股曠視有什麼王牌?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曠視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中國移動和凱德置等多家巨頭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阿里系和聯想亦為曠視科技戰略投資人。未來曠視如果能借助阿里巴巴乃至中國移動等生態體系拓展更為寬廣的商業空間,未來想象力大到難以想象。

筆者認為,曠視的上市之路,顯然著眼於自身長遠發展角度,通過上市向全球更全面地展示自身形象,進一步推動公司的透明化並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升級,對於處在迷茫期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來說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曠視創始人兼CEO印奇在上市公開信寫了一段飽含哲學的句子:有限遊戲通常受時間限制,有贏輸雙方及明確的規則;但無限遊戲會一直持續,規則和參與者也會不斷改變。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


人工智能的確是一場無限遊戲,意味著當下所有的創新活動都是進行時,沒有現在時和完成時。曠視也需要從多個維度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進一步創新與融合,此次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率先上市,志在行業內確立更高的知名度和先發優勢,以及掌握足夠的市場話語權,拿下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哥”地位,左手資本右手技術,有望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帶來新的參考價值,具備不小的行業風向標意義。(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