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換臉不能由著性子可勁“ZAO”'

"

法治週末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8月的最後一個週末,AI換臉應用“ZAO”火了。作為2019年一個刷屏朋友圈的產品,在不到24小時時間內,“ZAO”已經雄踞蘋果應用商店的免費APP下載排名首位,同時躋身微博熱搜的前十名。“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這是“ZAO”高調打出的廣告,眾多網友也紛紛用實際行動對此表示了支持——朋友圈裡,充斥著大量改頭換面的“小李子”和“甄嬛”。

說起來,AI換臉算不上什麼新技術。不過,“ZAO”卻首次依託於這種技術打造出了現象級的產品。原因很簡單,AI換臉曾經是專屬於專業玩家的“技能包”,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特效軟件,而且對電腦的硬件要求比較高。因此,這項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有專業玩家在“炫技”,“吃瓜群眾”雖然對此充滿了好奇,但除了頂禮膜拜之外,絕無可能輕易染指這項神祕的技術。

相比之下,“ZAO”將換臉門檻的技術難度降到了最低,不僅無需專業技術,甚至根本不需要藉助電腦,一部智能手機就足以瞞天過海、偷天換日。對於“吃瓜群眾”來說,有機會成為這種“黑科技”的主角,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可以體驗一下“出演天下好戲”的感覺,另一方面也能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成本在朋友圈“炫技”。正因為如此,這種兼具趣味性與神祕感的娛樂工具,一經推出就立刻贏得了大量擁躉,並在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中成為焦點。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患有“照相恐懼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會擺姿勢。因此,那些供人換臉拍照的道具總是格外受人歡迎。無論是公園景區,還是商場影院,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此類拍照道具:身體是卡通造型或者影視人物,空出頭部位置供人探出臉來拍照留影。這種娛樂方式雖然很受歡迎,但卻存在一處無可救藥的“硬傷”,那就是“一眼假”。相比之下,“ZAO”作為背景板堪稱完美,以此來製作的影像也足以亂真。

不過,“ZAO”與普通背景板仍存在一處顯著的不同——在普通背景板前拍照錄像,影像作品毫無疑問歸屬本人所有,設置背景板者無權染指;利用“ZAO”進行換臉之後,影像作品的編輯、修改甚至商業分發的權利,則拱手讓給了“背景板”的設置者。不僅於此,使用“背景板”中潛在的侵權風險,完全由使用者獨自承擔。“ZAO”在“用戶協議”中的這兩段描述,激起了網友強烈不滿。畢竟,以影視資料和明星藝人作為“背景板”,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侵權風險。

一面提供存在潛在風險的“背景板”,一面提供可能涉及侵權行為的道具,為什麼不明就裡的網友立此存照之後,風險就全部轉嫁於網友身上?更何況,參與變臉的網友自身也處於一種危險的境地:網絡詐騙時有發生、刷臉支付日漸流行,留存於“ZAO”的個人資料,無疑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既然“換臉”已沒有技術門檻,如何避免心懷鬼胎者趁機作亂?相比起收割流量,這才是“ZAO”更應該考慮的內容。

不過,這恰恰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內容。一夜爆紅之後,“ZAO官方助手”在8月30日表示,“這個月花700萬元租的服務器,今晚已經消耗1/3了”。這種吐槽至少說明兩個問題:首先是投入有限、準備不足,其次是社會反響遠遠超出預期。那麼,連服務器都瀕臨“失守”的時候,是否能守住網友的信息安全?

紛至沓來的質疑聲中,“ZAO”的影響力和口碑急轉直下,目前,從“ZAO”直接分享到微信的視頻鏈接已被封停,“ZAO”也悄然修改了“用戶協議”。此事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留給公眾的反思卻剛剛開始——如果不是掀起軒然大波,“人臉”作為個人信息是否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障?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企業仍在過度消費公眾的個人信息?

2018年3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規定:“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並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版權問題、內容問題等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惡搞、解構影視作品的行為屢見不鮮,無論是基於版權保護還是個人信息安全的考慮,都有必要儘快為此建制立規。科技改變生活,前提是受到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不能由著性子肆意而“ZAO”。

責編:高恆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