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孫國鋒:RegTech(監管科技)應由監管機構推動,核心在於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中國人民銀行 雲計算 金融 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 2017-06-21

倡議所有從事徵信及相關金融業務的機構,保護個人隱私數據,弘揚行業正能量,共同推進誠信社會建設。

近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公開介紹了Regtech (監管科技)的定義與未來前景。孫國鋒表示,RegTech可以定義為科技與監管的有機結合,主要作用是利用技術幫助金融機構滿足監管合規要求。

“由於中國金融監管的包容性,金融機構和FinTech公司缺乏研究和開發RegTech的動力,因此中國RegTech的發展理應也需要由監管機構來推動。”孫國鋒指出,RegTech涉及三方主體:監管機構制定監管規則,金融機構和FinTech公司的行為需要滿足監管合規要求,RegTech公司提供RegTech的技術服務。

Regtech核心:人工智能監管

孫國鋒強調,Regtech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監管。人工智能監管的優勢在於,一是解決監管者的激勵約束問題。通過人工智能提升監管的智能化水平,監管系統可以依據監管規則即時、自動地對被監管者進行監管,避免由於缺乏激勵約束機制導致的監管不力能問題。

央行孫國鋒:RegTech(監管科技)應由監管機構推動,核心在於人工智能

二是具有更高水平的全局優化計算能力。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監管系統也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強大的計算能力,發現更多人工監管發現不了的監管漏洞和不合規情況。此外,孫國鋒認為,人工智能監管有可能會更好地識別與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

孫國鋒曾撰文指出,隨著機器學習(ML)與人工智能(AI)的發展,RegTech可以利用ML和AI技術為金融機構的決策、降低成本以及合規問題等方面,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AI將替代目前由人工手動執行的昂貴功能,幫助銀行開展對反洗錢或員工不當行為的檢測。

據瞭解,RegTech已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如數據聚合、風險建模、情景分析、身份驗證和實時監控。RegTech公司通過對海量的公開和私有數據進行過自動化分析,幫助金融機構核查其是否符合反洗錢等監管政策,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幫助金融機構遵守相關監管制度,避免由不滿足監管合規要求而帶來的鉅額罰款。

央行:強化Regtech應用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月前,央行宣佈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央行明確,將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RegTech首次出現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正式對外表述中。作為攜帶著強大科技基因的全新力量,無論FinTech(Finance Technology)還是RegTech(Regulation Technology),都將對全球金融業帶來重大的革命性影響。“市場的空白和來自監管層支持的聲音,讓RegTech這個行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孫國鋒表示,當金融機構更大範圍、更大程度地採用RegTech時,如果監管機構不採用RegTech,將面臨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更高級的監管套利、更嚴重的系統性風險等問題。

“對監管機構而言,運用RegTech,不僅能快捷感知與發現金融風險,提升監管的實時性,能迅速而準確地識別與捕捉違規操作”,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曾撰文指出,繼而及時警示與制止,在大大降低監管成本的同時提升風險防範的精準性與有效性。

據孫國鋒介紹,中國發展RegTech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完善金融監管雙支柱,涉及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功能監管兩方面;

第二,金融數據標準化,監管機構應肩負整合FinTech行業金融數據的重任;

第三,制定相關規則和標準。監管機構應制定FinTech行業監管規則、行業技術標準,規範市場進入和退出,為金融科技行業提供有序、公平的競爭環境。

第四,根據發展主體不同,RegTech有三種發展路徑:由監管機構獨立研究與開發RegTech系統;監管機構將RegTech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外包;在金融機構開發的RegTech系統基礎上,由監管機構進行選擇和整合,形成適用於整個行業的RegTech系統;

第五,從RegTech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金融科技行業有必要分擔部分監管當局發展RegTech的成本,將此視作為維護公平競爭環境的必要支出,實現金融科技監管成本適度內部化;

第六,發展RegTech,還要注重國際合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