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科研之路'

讓夢發生 LetPub論文編輯 2019-09-12
"
"
懵懂的科研之路

小時候我有個夢想是當科學家,那個時候還小,對科學家這個概念還很模糊,就覺得科學家應該很酷會發明創造很多不可能的東西。但是當自己一歲一歲長大了,對科學家的概念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對科研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夢在最開始的地方的都是很美好的,以前總是幻想著我要搞科研,我要做研究,我要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到科研的時候才發現一切並不是以前想的那麼簡單。科研並不像原子與離子之間的碰撞那樣簡單,而是有著更高深的意義,科研過程中充滿了失敗與喜悅

記得我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做的實驗是蛋白質印跡法,又稱免疫印跡實驗,該實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特異性抗體對凝膠電泳處理過的細胞或生物組織樣品進行著色。通過分析著色的位置和著色深度獲得特定蛋白質在所分析的細胞或組織中表達情況的信息。我仍然記得當時和同實驗室的同學一起做,一起跟著師兄師姐學如何操作。當時的心裡想著:我是一名“科學家”,我是一名優秀的“科研人員”。第一次做Western bolting,因為師姐說這個實驗持續的時間可能長達2天,過程中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也很多比如:配膠的濃度蛋白電泳的時間電泳時電壓的選擇PVDF與NC膜的選擇轉膜具體的條件切膠的位置一抗效價與使用濃度一抗孵育的時間TBST洗滌的次數二抗孵育的時間TBST洗滌的時間/次數等等,都有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我在實驗的每一步都格外小心,生怕出現一點點差錯。但是實驗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實驗並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結果。

那次過後,我開始慢慢熟悉實驗過程,並按照之前學習的實驗步驟自己實驗了一次。在整個過程中,我做得比第一次還認真,操作更細膩。但是,事與願違,結果仍然失敗了。當時有點灰心,但是第二次失敗過後我開始和同學、老師討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自己改進實驗步驟以及實驗條件。在分析實驗數據過程中首先是對實驗樣品的排查,用不同的樣品做對照實驗,以便排除樣品的問題。當得知是樣品存在問題時,自己也重新燃起鬥志,用新樣品做了一次實驗。可從實驗結果來看,顯影后所得到的實驗數據仍然有問題,膠片上背景濃厚、看不到目標蛋白的印記,這一切再一次宣告了實驗失敗。實驗失敗後我的情緒也十分低落,畢竟自己辛辛苦苦花時間做了這麼多次卻沒有得到任何可用的數據。但是我轉念一想:哪一個偉大的發現不是先輩們通過日以繼夜地試驗,對實驗步驟、實驗條件一次又一次修改後才得到的呢?想到這裡我又一次激起自己那顆嗷嗷熱血的心。

之後的日子裡,我利用假期的空餘時間,對實驗條件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摸索與優化,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對照。在更改了一抗孵育時間與孵育溫度,洗滌一抗的時間,二抗孵育時間,洗滌二抗的時間及次數後,終於在一次顯影后的膠片上看到了一直沒有看到的蛋白質條帶。雖然只有三條目標蛋白條帶中的一條,但是這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也讓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在一次又一次失敗過後,在一次又一次實驗過後,在一次又一次改進過後,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這不僅是對我之前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不失為一次有意義的科研經歷。

到這裡又有新的挑戰在迎接著我: 如何將3條目標蛋白都做出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討論:一、根據以往所顯影膠片來看,其中一條目標蛋白有可能由於切膠的時候切掉了。二、一抗孵育時間不夠,導致與一抗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未結合完全。三、二抗結合一抗時間不夠,導致無法正常顯影。四、轉膜出現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又開始了無休無止的對照實驗。這是一場以得到目標蛋白條帶為目的的一場有計劃、有意義的戰役,而且我們始終堅信著,這場戰爭必定是以我們的勝利收場!不出我們所料,經過反覆不斷的實驗後我們的實驗結果最終發表在國際權威SCI期刊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2019年IF=3.119)上。在此我們也非常感謝LetPub對最初手稿的專業潤色和跟進服務,特別是編輯團隊在潤色過程中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見與建議對文章的提高很有幫助。

從第一次做科研到現在,我們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在此,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學習面對困難的時候,迎難而上的心,一顆不服輸,不願輸的心。科研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用無數辛勤付出而得來的結果,是每一個科研人員用汗水,用時間堆疊出來的!

"
懵懂的科研之路

小時候我有個夢想是當科學家,那個時候還小,對科學家這個概念還很模糊,就覺得科學家應該很酷會發明創造很多不可能的東西。但是當自己一歲一歲長大了,對科學家的概念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對科研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夢在最開始的地方的都是很美好的,以前總是幻想著我要搞科研,我要做研究,我要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到科研的時候才發現一切並不是以前想的那麼簡單。科研並不像原子與離子之間的碰撞那樣簡單,而是有著更高深的意義,科研過程中充滿了失敗與喜悅

記得我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做的實驗是蛋白質印跡法,又稱免疫印跡實驗,該實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特異性抗體對凝膠電泳處理過的細胞或生物組織樣品進行著色。通過分析著色的位置和著色深度獲得特定蛋白質在所分析的細胞或組織中表達情況的信息。我仍然記得當時和同實驗室的同學一起做,一起跟著師兄師姐學如何操作。當時的心裡想著:我是一名“科學家”,我是一名優秀的“科研人員”。第一次做Western bolting,因為師姐說這個實驗持續的時間可能長達2天,過程中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也很多比如:配膠的濃度蛋白電泳的時間電泳時電壓的選擇PVDF與NC膜的選擇轉膜具體的條件切膠的位置一抗效價與使用濃度一抗孵育的時間TBST洗滌的次數二抗孵育的時間TBST洗滌的時間/次數等等,都有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我在實驗的每一步都格外小心,生怕出現一點點差錯。但是實驗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實驗並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結果。

那次過後,我開始慢慢熟悉實驗過程,並按照之前學習的實驗步驟自己實驗了一次。在整個過程中,我做得比第一次還認真,操作更細膩。但是,事與願違,結果仍然失敗了。當時有點灰心,但是第二次失敗過後我開始和同學、老師討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自己改進實驗步驟以及實驗條件。在分析實驗數據過程中首先是對實驗樣品的排查,用不同的樣品做對照實驗,以便排除樣品的問題。當得知是樣品存在問題時,自己也重新燃起鬥志,用新樣品做了一次實驗。可從實驗結果來看,顯影后所得到的實驗數據仍然有問題,膠片上背景濃厚、看不到目標蛋白的印記,這一切再一次宣告了實驗失敗。實驗失敗後我的情緒也十分低落,畢竟自己辛辛苦苦花時間做了這麼多次卻沒有得到任何可用的數據。但是我轉念一想:哪一個偉大的發現不是先輩們通過日以繼夜地試驗,對實驗步驟、實驗條件一次又一次修改後才得到的呢?想到這裡我又一次激起自己那顆嗷嗷熱血的心。

之後的日子裡,我利用假期的空餘時間,對實驗條件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摸索與優化,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對照。在更改了一抗孵育時間與孵育溫度,洗滌一抗的時間,二抗孵育時間,洗滌二抗的時間及次數後,終於在一次顯影后的膠片上看到了一直沒有看到的蛋白質條帶。雖然只有三條目標蛋白條帶中的一條,但是這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也讓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在一次又一次失敗過後,在一次又一次實驗過後,在一次又一次改進過後,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這不僅是對我之前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不失為一次有意義的科研經歷。

到這裡又有新的挑戰在迎接著我: 如何將3條目標蛋白都做出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討論:一、根據以往所顯影膠片來看,其中一條目標蛋白有可能由於切膠的時候切掉了。二、一抗孵育時間不夠,導致與一抗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未結合完全。三、二抗結合一抗時間不夠,導致無法正常顯影。四、轉膜出現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又開始了無休無止的對照實驗。這是一場以得到目標蛋白條帶為目的的一場有計劃、有意義的戰役,而且我們始終堅信著,這場戰爭必定是以我們的勝利收場!不出我們所料,經過反覆不斷的實驗後我們的實驗結果最終發表在國際權威SCI期刊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2019年IF=3.119)上。在此我們也非常感謝LetPub對最初手稿的專業潤色和跟進服務,特別是編輯團隊在潤色過程中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見與建議對文章的提高很有幫助。

從第一次做科研到現在,我們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在此,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學習面對困難的時候,迎難而上的心,一顆不服輸,不願輸的心。科研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用無數辛勤付出而得來的結果,是每一個科研人員用汗水,用時間堆疊出來的!

懵懂的科研之路

作者:朱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