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百越的分佈從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江蘇南部,百越有許多的分支,包括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均是中原華夏族按地域對其所作的區分。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百越的分佈從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江蘇南部,百越有許多的分支,包括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均是中原華夏族按地域對其所作的區分。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百越

百越中最有名的一支便是“于越”,其在春秋末年在今天的浙北地區建立了越國,“吳越爭霸”是春秋時代絢爛的尾聲,越國最終在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

2、秦滅六國之後對南征和北伐的討論

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這並不是秦始皇的終點。之後,秦始皇親自制定了秦朝的戰略方針:以減免賦稅、減輕刑罰等懷柔巴蜀後方,然後出兵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對於南征和北伐的順序,秦朝內部曾有爭論。秦始皇想先伐匈奴,而李斯認為北伐匈奴得不償失,其地不足以為利,其民不可為役守,應當先南征。秦始皇名義上不聽,但實際上還是先南征百越了。

3、秦用了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滅六國。

兩年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 第一次南征百越

長江以南的中國,山高林密,峰巒疊嶂,溝渠川河交錯,與北方的平原完全不同,秦始皇發兵50萬,以屠睢為大將,開始了艱苦、激烈的戰爭。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百越的分佈從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江蘇南部,百越有許多的分支,包括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均是中原華夏族按地域對其所作的區分。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百越

百越中最有名的一支便是“于越”,其在春秋末年在今天的浙北地區建立了越國,“吳越爭霸”是春秋時代絢爛的尾聲,越國最終在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

2、秦滅六國之後對南征和北伐的討論

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這並不是秦始皇的終點。之後,秦始皇親自制定了秦朝的戰略方針:以減免賦稅、減輕刑罰等懷柔巴蜀後方,然後出兵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對於南征和北伐的順序,秦朝內部曾有爭論。秦始皇想先伐匈奴,而李斯認為北伐匈奴得不償失,其地不足以為利,其民不可為役守,應當先南征。秦始皇名義上不聽,但實際上還是先南征百越了。

3、秦用了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滅六國。

兩年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 第一次南征百越

長江以南的中國,山高林密,峰巒疊嶂,溝渠川河交錯,與北方的平原完全不同,秦始皇發兵50萬,以屠睢為大將,開始了艱苦、激烈的戰爭。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淮南子》中記載: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 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

屠睢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苦戰三年,結果大將屠睢被殺,伏屍數十萬。這與滅六國完全不同,他們打了敗仗,便退入山林與禽獸相處,絕不做俘虜;首領被殺,換一個勇猛之人再來。同時百越之人對地形熟悉,神出鬼沒,秦軍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同時補給供應不上,首徵失敗。

  • 第二次南征百越

戰事不利,但秦始皇並沒有就此罷手,他立即採取了兩條措施:

一增兵,令任囂、趙佗率軍增援

二開鑿靈渠,連接湘江和灕江,運載糧餉。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百越的分佈從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江蘇南部,百越有許多的分支,包括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均是中原華夏族按地域對其所作的區分。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百越

百越中最有名的一支便是“于越”,其在春秋末年在今天的浙北地區建立了越國,“吳越爭霸”是春秋時代絢爛的尾聲,越國最終在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

2、秦滅六國之後對南征和北伐的討論

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這並不是秦始皇的終點。之後,秦始皇親自制定了秦朝的戰略方針:以減免賦稅、減輕刑罰等懷柔巴蜀後方,然後出兵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對於南征和北伐的順序,秦朝內部曾有爭論。秦始皇想先伐匈奴,而李斯認為北伐匈奴得不償失,其地不足以為利,其民不可為役守,應當先南征。秦始皇名義上不聽,但實際上還是先南征百越了。

3、秦用了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滅六國。

兩年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 第一次南征百越

長江以南的中國,山高林密,峰巒疊嶂,溝渠川河交錯,與北方的平原完全不同,秦始皇發兵50萬,以屠睢為大將,開始了艱苦、激烈的戰爭。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淮南子》中記載: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 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

屠睢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苦戰三年,結果大將屠睢被殺,伏屍數十萬。這與滅六國完全不同,他們打了敗仗,便退入山林與禽獸相處,絕不做俘虜;首領被殺,換一個勇猛之人再來。同時百越之人對地形熟悉,神出鬼沒,秦軍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同時補給供應不上,首徵失敗。

  • 第二次南征百越

戰事不利,但秦始皇並沒有就此罷手,他立即採取了兩條措施:

一增兵,令任囂、趙佗率軍增援

二開鑿靈渠,連接湘江和灕江,運載糧餉。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史祿主持開鑿了靈渠,這在當時雖然是為了征服百越,但對於後世而言,靈渠是與秦國前期的都江堰、鄭國渠一樣都是澤被千秋的水利工程。

靈渠通航之後,秦帝國的大軍順利進入嶺南,並很快征服了這些地區,秦朝南境一直延伸到今天越南北部地區。

在廣大的嶺南地區,秦始皇設三郡:南海郡(今廣東)、桂林郡(今廣西)、象郡(今越南),並設置了和中原一樣的地方官吏,直屬中央。同時令任囂、趙佗統重兵駐守嶺南,併發數十萬中原人口遷徙至原百越之地。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百越的分佈從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江蘇南部,百越有許多的分支,包括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均是中原華夏族按地域對其所作的區分。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百越

百越中最有名的一支便是“于越”,其在春秋末年在今天的浙北地區建立了越國,“吳越爭霸”是春秋時代絢爛的尾聲,越國最終在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

2、秦滅六國之後對南征和北伐的討論

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這並不是秦始皇的終點。之後,秦始皇親自制定了秦朝的戰略方針:以減免賦稅、減輕刑罰等懷柔巴蜀後方,然後出兵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對於南征和北伐的順序,秦朝內部曾有爭論。秦始皇想先伐匈奴,而李斯認為北伐匈奴得不償失,其地不足以為利,其民不可為役守,應當先南征。秦始皇名義上不聽,但實際上還是先南征百越了。

3、秦用了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滅六國。

兩年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 第一次南征百越

長江以南的中國,山高林密,峰巒疊嶂,溝渠川河交錯,與北方的平原完全不同,秦始皇發兵50萬,以屠睢為大將,開始了艱苦、激烈的戰爭。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淮南子》中記載: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 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

屠睢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苦戰三年,結果大將屠睢被殺,伏屍數十萬。這與滅六國完全不同,他們打了敗仗,便退入山林與禽獸相處,絕不做俘虜;首領被殺,換一個勇猛之人再來。同時百越之人對地形熟悉,神出鬼沒,秦軍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同時補給供應不上,首徵失敗。

  • 第二次南征百越

戰事不利,但秦始皇並沒有就此罷手,他立即採取了兩條措施:

一增兵,令任囂、趙佗率軍增援

二開鑿靈渠,連接湘江和灕江,運載糧餉。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史祿主持開鑿了靈渠,這在當時雖然是為了征服百越,但對於後世而言,靈渠是與秦國前期的都江堰、鄭國渠一樣都是澤被千秋的水利工程。

靈渠通航之後,秦帝國的大軍順利進入嶺南,並很快征服了這些地區,秦朝南境一直延伸到今天越南北部地區。

在廣大的嶺南地區,秦始皇設三郡:南海郡(今廣東)、桂林郡(今廣西)、象郡(今越南),並設置了和中原一樣的地方官吏,直屬中央。同時令任囂、趙佗統重兵駐守嶺南,併發數十萬中原人口遷徙至原百越之地。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4、南征百越對於華夏文明的意義

對於今人而言,長江以南理所當然都是華夏核心區,但在先秦卻並非如此。

春秋戰國時期,東南沿海百越一帶遠離中原,與華夏族不同,這裡因被山川隔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許多百越人仍然處於原始社會,斷髮紋身,刀耕火種。

秦徵百越之戰,史書記載的很少,常常是寥寥幾筆帶過,這可能與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趙佗拒絕北上平叛,之後又封鎖嶺南,自立為王有關。

可是就是從不多的史料上也可以看出,對百越的征服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不過這一戰爭對後世實在是影響深遠。

"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詞便是其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而創造的我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秦始皇是我國上三代的終結者,我國古代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大約4000年,而秦始皇正好便在這4000年的中點上,其上承上三代兩千年,開創華夏大一統,下啟帝制時代兩千年,其地位無人可及。

兩千年來,有人譽之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為“獨夫民賊”,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善惡、是非,恐怕永遠會爭論下去。但當我們俯瞰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史,秦始皇開創的大一統對華夏族的世代綿延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不過,秦始皇滅六國,並非其一統天下的全部。

秦滅六國之後,東佔遼東,西撫諸夷,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將華夏族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了當時所能及的極致。而這其中,南征百越的歷史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1、百越

百越,得名與南方諸越,是中原華夏族對長江以南越人的總稱和泛指。百越與中原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徵,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斷髮紋身”。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百越的分佈從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江蘇南部,百越有許多的分支,包括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均是中原華夏族按地域對其所作的區分。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百越

百越中最有名的一支便是“于越”,其在春秋末年在今天的浙北地區建立了越國,“吳越爭霸”是春秋時代絢爛的尾聲,越國最終在戰國時期被楚國所滅。

2、秦滅六國之後對南征和北伐的討論

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這並不是秦始皇的終點。之後,秦始皇親自制定了秦朝的戰略方針:以減免賦稅、減輕刑罰等懷柔巴蜀後方,然後出兵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對於南征和北伐的順序,秦朝內部曾有爭論。秦始皇想先伐匈奴,而李斯認為北伐匈奴得不償失,其地不足以為利,其民不可為役守,應當先南征。秦始皇名義上不聽,但實際上還是先南征百越了。

3、秦用了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滅六國。

兩年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南征百越。

  • 第一次南征百越

長江以南的中國,山高林密,峰巒疊嶂,溝渠川河交錯,與北方的平原完全不同,秦始皇發兵50萬,以屠睢為大將,開始了艱苦、激烈的戰爭。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據《淮南子》中記載: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 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

屠睢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苦戰三年,結果大將屠睢被殺,伏屍數十萬。這與滅六國完全不同,他們打了敗仗,便退入山林與禽獸相處,絕不做俘虜;首領被殺,換一個勇猛之人再來。同時百越之人對地形熟悉,神出鬼沒,秦軍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同時補給供應不上,首徵失敗。

  • 第二次南征百越

戰事不利,但秦始皇並沒有就此罷手,他立即採取了兩條措施:

一增兵,令任囂、趙佗率軍增援

二開鑿靈渠,連接湘江和灕江,運載糧餉。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史祿主持開鑿了靈渠,這在當時雖然是為了征服百越,但對於後世而言,靈渠是與秦國前期的都江堰、鄭國渠一樣都是澤被千秋的水利工程。

靈渠通航之後,秦帝國的大軍順利進入嶺南,並很快征服了這些地區,秦朝南境一直延伸到今天越南北部地區。

在廣大的嶺南地區,秦始皇設三郡:南海郡(今廣東)、桂林郡(今廣西)、象郡(今越南),並設置了和中原一樣的地方官吏,直屬中央。同時令任囂、趙佗統重兵駐守嶺南,併發數十萬中原人口遷徙至原百越之地。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4、南征百越對於華夏文明的意義

對於今人而言,長江以南理所當然都是華夏核心區,但在先秦卻並非如此。

春秋戰國時期,東南沿海百越一帶遠離中原,與華夏族不同,這裡因被山川隔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許多百越人仍然處於原始社會,斷髮紋身,刀耕火種。

秦徵百越之戰,史書記載的很少,常常是寥寥幾筆帶過,這可能與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趙佗拒絕北上平叛,之後又封鎖嶺南,自立為王有關。

可是就是從不多的史料上也可以看出,對百越的征服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不過這一戰爭對後世實在是影響深遠。

秦始皇開創我國的大一統過程中,有一項功績可能比滅六國更重要

與世界上其它文明不同,華夏文明的地域更為遼闊,這是華夏文明不易被遊牧民族征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之所以有這一條件,其原因便源自秦始皇征服百越。

百越納入華夏版圖之後,華夏文明從黃河流域擴展至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也就是說華夏文明的戰略縱深大大加強了,後世的華夏衣冠南渡雖然是在遊牧民族的打擊下的無奈之舉,但畢竟除了中原還有一個託身之所。

數次的衣冠南渡,使華夏文明的經濟文化中心最終在南宋之時轉移到了江南地區,也就是當年的吳越、于越之地。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秦始皇南征百越,可能比滅六國的意義更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