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秦始皇屍身送回京太難,除了放一車臭鮑魚,趙高還做過什麼

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既是完成了一統中國大業的帝王,也是第一個自稱為“皇帝”的封建君主。他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萬里長城,建立了高度集權的封建君主政治制度。確實不愧為一個集大成的“千古一帝”。

正因為秦始皇掃六合,平八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才讓他享受著至高權利帶來的歡愉和滿足。因此,始皇一直渴望長生不老,渴望得道成仙,渴望讓所有人都永遠匍匐在自己腳下,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不斷地遣人四處求取長生不老藥。不惜斥巨資,先後派出徐福、盧生等人尋訪仙人,但最終一事無成。

把秦始皇屍身送回京太難,除了放一車臭鮑魚,趙高還做過什麼

(秦始皇劇照)

公元前211年,發生了三件令秦始皇坐立不安的事件。

一是“熒惑守心”天象。這在科學極不發達的古代,認為對帝王主大凶,會出現帝王死亡的現象,而當時的帝王就只有秦始皇一人。

二是隕石事件。有一個流星墜落在東郡,化作玄石,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

三是玉璧事件。有人在華陰縣的馳道上,將秦始皇多年前出遊掉到江裡的一塊玉璧,塞到秦國使者的手上,並留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今年祖龍死”,而後消失不見。

三件離奇事件的發生,促使秦始皇開始了他的第五次巡遊,尋求長生之道。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他的第五次東遊的途中,駕崩於沙丘宮,隨行的丞相李斯等人封鎖了消息,採用了瞞天過海之法,將秦始皇的屍身祕密送回了咸陽。

把秦始皇屍身送回京太難,除了放一車臭鮑魚,趙高還做過什麼

(趙高劇照)

那麼,為什麼李斯和趙高對秦始皇的死祕而不宣呢?

其一,秦始皇生前未立儲。

秦始皇的兒子並不少,據說有20多個,但直到他去世,都沒有立太子。太子是國之儲君,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石。而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居然忽略了確立接班人。也許是他對自己的長生不老太過自信,也許是在眾多兒子中,他始終舉棋不定。不管怎樣,在他駕崩的一刻,由於儲位的空缺,的確造成了大秦帝國的權力真空。

其實,秦始皇或許有立扶蘇為儲的打算。這從他在彌留之際,曾給扶蘇下詔,命他返回咸陽主持自己的喪事可以看出來。但詔書被心懷叵測的趙高扣留了,而後才發生了趙高和李斯串通,假立遺照,逼死扶蘇,扶胡亥即帝位之事。

其二,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時,對六國的王公貴族大肆殘殺,激起了許多貴族的仇怨,對秦始皇有著深仇大恨,都在伺機殺掉秦始皇,以報當年滅國殺親之仇。

秦始皇為此遭遇的刺殺不計其數,《史記》中就記載了秦始皇遇刺的事件,“二十九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而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正是日後劉邦的智囊張良。只是,狡猾的秦始皇躲過了這次暗殺。

面對如此突發情況,李斯等人自然不敢貿然公開始皇的死訊,只好將消息嚴密封鎖。

把秦始皇屍身送回京太難,除了放一車臭鮑魚,趙高還做過什麼

(李斯劇照)

那麼,李斯等人又是如何做到瞞天過海,密送始皇屍首回到咸陽的呢?

其一,讓死去的秦始皇“活”過來。

《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

李斯等人將始皇的屍首放置在一輛通風效果很好,而又讓外人無法看見車內景象的“轀涼車”中。照常進貢始皇的一日三餐,找一個口風嚴實,忠誠可信的宦官守在始皇的屍首旁,代替始皇享用御膳,造成始皇仍然每日進餐的假象。

同時,李斯率領文武百官,每天定時向始皇奏報朝務,而躲在車裡的宦官只需將大臣呈報的奏章批籤,轉給李斯處理即可。這樣,既不需要始皇發聲,也造成始皇始終在處理朝政的事實。

當然,如果實在遇到緊急公務,需要始皇當場聖裁,也可通過宦官傳聲。不過,這個宦官的人選就很重要了,既要忠心不二,更要頭腦靈活,處變不驚。

其二,設法掩蓋始皇的屍臭。

始皇駕崩的時間,恰逢盛夏,屍首極易腐敗發臭,如何掩蓋氣味呢?

把秦始皇屍身送回京太難,除了放一車臭鮑魚,趙高還做過什麼

(胡亥劇照)

​《史記》中有如下記載:“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也就是說,聰明的李斯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找來許多發臭的鮑魚,裝在和始皇所乘坐的一模一樣的車裡,讓鮑魚的氣味掩蓋始皇的屍臭,使得隨行人員不生疑心。

其三,按既定路線完成巡遊。

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如果始皇突然改變既定的巡遊路線,一定會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引發隨從對始皇是否駕崩的猜測。

所以,即便始皇去世,也不能更改巡遊路線,更不能從捷徑回咸陽。於是,載著始皇屍首的車隊,浩浩蕩蕩地完成了第五次巡遊的預定線路,到達九原郡後,轉而南下,回到了咸陽。只不過,這一路中,始皇始終未曾露頭,也不曾下過鑾駕。

就這樣,李斯等人瞞天過海,從容不迫將死去的始皇成功地送回了咸陽後,才公佈了始皇駕崩的消息,扶胡亥繼承了皇位。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