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心裡升起了疑問:“逃竄這個詞真的出自範紫東先生之手?”因為之前在看秦劇學社的一篇文章“略論《三滴血》一劇傳承脈絡及其它”,文中提到《三滴血》一劇的劇本也歷經至少三次大的修改,據秦劇學社考證:第一次改編是1950年範紫東先生自己修改;第二次改編是在1956年,由易俗社集體討論,謝邁千先生執筆,並於同年由西安市青年秦腔實驗團演出。該劇本於1958年由長安書店出版;第三次改編是在1958年陝西省成立赴京演出團之時,再次加工整理了《三滴血》劇本,仍由謝邁千先生執筆。該劇本於1959年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心裡升起了疑問:“逃竄這個詞真的出自範紫東先生之手?”因為之前在看秦劇學社的一篇文章“略論《三滴血》一劇傳承脈絡及其它”,文中提到《三滴血》一劇的劇本也歷經至少三次大的修改,據秦劇學社考證:第一次改編是1950年範紫東先生自己修改;第二次改編是在1956年,由易俗社集體討論,謝邁千先生執筆,並於同年由西安市青年秦腔實驗團演出。該劇本於1958年由長安書店出版;第三次改編是在1958年陝西省成立赴京演出團之時,再次加工整理了《三滴血》劇本,仍由謝邁千先生執筆。該劇本於1959年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心裡升起了疑問:“逃竄這個詞真的出自範紫東先生之手?”因為之前在看秦劇學社的一篇文章“略論《三滴血》一劇傳承脈絡及其它”,文中提到《三滴血》一劇的劇本也歷經至少三次大的修改,據秦劇學社考證:第一次改編是1950年範紫東先生自己修改;第二次改編是在1956年,由易俗社集體討論,謝邁千先生執筆,並於同年由西安市青年秦腔實驗團演出。該劇本於1958年由長安書店出版;第三次改編是在1958年陝西省成立赴京演出團之時,再次加工整理了《三滴血》劇本,仍由謝邁千先生執筆。該劇本於1959年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心裡升起了疑問:“逃竄這個詞真的出自範紫東先生之手?”因為之前在看秦劇學社的一篇文章“略論《三滴血》一劇傳承脈絡及其它”,文中提到《三滴血》一劇的劇本也歷經至少三次大的修改,據秦劇學社考證:第一次改編是1950年範紫東先生自己修改;第二次改編是在1956年,由易俗社集體討論,謝邁千先生執筆,並於同年由西安市青年秦腔實驗團演出。該劇本於1958年由長安書店出版;第三次改編是在1958年陝西省成立赴京演出團之時,再次加工整理了《三滴血》劇本,仍由謝邁千先生執筆。該劇本於1959年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圖片提供:秦劇學社

小編從《陝西傳統劇目彙編•秦腔 第十七集》中查找到的範紫東先生的原稿,裡面沒有逃竄一詞。唱詞如下:“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姐弟原來非親眷,我的母命我成婚緣。北村富家有老阮,他言說亂倫去稟官;大老爺堂上滴血驗,鴛鴦分散各一邊。因此渡河尋親眷,說來講去太屈冤

而現在的唱詞是:“姐入牢籠(她)又逃竄,大料她逃難到此間;為尋親哪顧得路途遙遠,登山涉水到蒲關。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心裡升起了疑問:“逃竄這個詞真的出自範紫東先生之手?”因為之前在看秦劇學社的一篇文章“略論《三滴血》一劇傳承脈絡及其它”,文中提到《三滴血》一劇的劇本也歷經至少三次大的修改,據秦劇學社考證:第一次改編是1950年範紫東先生自己修改;第二次改編是在1956年,由易俗社集體討論,謝邁千先生執筆,並於同年由西安市青年秦腔實驗團演出。該劇本於1958年由長安書店出版;第三次改編是在1958年陝西省成立赴京演出團之時,再次加工整理了《三滴血》劇本,仍由謝邁千先生執筆。該劇本於1959年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圖片提供:秦劇學社

小編從《陝西傳統劇目彙編•秦腔 第十七集》中查找到的範紫東先生的原稿,裡面沒有逃竄一詞。唱詞如下:“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姐弟原來非親眷,我的母命我成婚緣。北村富家有老阮,他言說亂倫去稟官;大老爺堂上滴血驗,鴛鴦分散各一邊。因此渡河尋親眷,說來講去太屈冤

而現在的唱詞是:“姐入牢籠(她)又逃竄,大料她逃難到此間;為尋親哪顧得路途遙遠,登山涉水到蒲關。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電影《三滴血》劇照

根據秦劇學社的考證以及小編看到的範紫東先生的原稿,可以得知,“逃竄”一詞並非範紫東先生所作,有可能是後來在修改過程中他人所為。

由此可見,千里青老師在文章中提到的“範紫東筆下將‘逃竄’用於正面人物……”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範紫東根本沒寫這話。但是拋開到底“逃竄”這個詞是誰寫的這一點,千里青老師對於“逃竄”這個詞義的考證以及得出的結論“逃竄在以前是中性詞,所以唱詞中用它無可非議”這個觀點小編還是認可的。甚至小編認為,這段唱簡直太經典了,經典到即使“逃竄”這個詞有問題也都可以忽略不計了。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觀點和看法!

"

之前,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範莉莉(範紫東先生後裔)做客陝西戲曲廣播《好戲沒麻達》節目,分享了她給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小朋友講秦腔的事。範莉莉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秦腔的基礎知識,還給孩子們展示戲曲的行頭和道具。並且教了一段《三滴血》中的經典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孩子們學的很是認真且效果頗佳,更可貴的是這群小傢伙們能夠帶著思考進行學習,在瞭解了這段唱的劇情之後,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疑問:“這段是李遇春訴說他和姐姐的分離之情。李遇春怎麼能說姐姐是“逃竄”呢?這是個貶義詞啊!”我們不禁對孩子的認真和觀察入微表示驚歎。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三滴血》劇照,範莉莉飾演賈蓮香

今天咱就隨著孩子們的疑問,在“戲曲也較真兒”中聊聊這個話題。其實,孩子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小編亦非第一次聽到了,也有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曾經,千里青先生寫過一篇名為《咬文嚼字摳戲詞》的文章,裡面就有對這個問題的探討:

秦腔《 三滴血》李遇春有句唱詞“ 姐入牢籠她又逃竄”,頗有爭議。一般認為“ 逃竄”一詞多用於反面人物,如《 十五貫》婁阿鼠之流,有明顯貶義。現代用語“ 抱頭鼠竄”、 “ 上竄下跳”、 “ 流竄犯”等,也都是貶義詞,因而觀眾聽李遇春稱自己的姐姐( 亦即未婚妻)從阮自用家逃出為“ 逃竄”,就有些彆扭、刺耳。

其實,原詞並不錯,只是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造成了這種感覺。“ 逃”, “ 竄”, “ 逃竄”,原先都是中性詞,只表示一種行為狀態,可用於好人,也可用於壞人。“ 逃” 字至今仍保留此種性質,可用於敵,也可用於友。“ 竄”字在使用習慣上雖有些變化,也沒有成為一定之規。讀古籍《 國語·週上》:“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注曰:“ 竄,匿也。” 宋玉《 高唐賦》:“ 飛揚伏竄”,李善注曰:“ 竄,走也。”都並無貶義,因而範紫東筆下將“ 逃竄”用於正面人物,無可非議。現代人用語是過於講究了。

摘自《咬文嚼字摳戲詞》作者:千里青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心裡升起了疑問:“逃竄這個詞真的出自範紫東先生之手?”因為之前在看秦劇學社的一篇文章“略論《三滴血》一劇傳承脈絡及其它”,文中提到《三滴血》一劇的劇本也歷經至少三次大的修改,據秦劇學社考證:第一次改編是1950年範紫東先生自己修改;第二次改編是在1956年,由易俗社集體討論,謝邁千先生執筆,並於同年由西安市青年秦腔實驗團演出。該劇本於1958年由長安書店出版;第三次改編是在1958年陝西省成立赴京演出團之時,再次加工整理了《三滴血》劇本,仍由謝邁千先生執筆。該劇本於1959年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圖片提供:秦劇學社

小編從《陝西傳統劇目彙編•秦腔 第十七集》中查找到的範紫東先生的原稿,裡面沒有逃竄一詞。唱詞如下:“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姐弟原來非親眷,我的母命我成婚緣。北村富家有老阮,他言說亂倫去稟官;大老爺堂上滴血驗,鴛鴦分散各一邊。因此渡河尋親眷,說來講去太屈冤

而現在的唱詞是:“姐入牢籠(她)又逃竄,大料她逃難到此間;為尋親哪顧得路途遙遠,登山涉水到蒲關。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秦腔電影《三滴血》劇照

根據秦劇學社的考證以及小編看到的範紫東先生的原稿,可以得知,“逃竄”一詞並非範紫東先生所作,有可能是後來在修改過程中他人所為。

由此可見,千里青老師在文章中提到的“範紫東筆下將‘逃竄’用於正面人物……”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範紫東根本沒寫這話。但是拋開到底“逃竄”這個詞是誰寫的這一點,千里青老師對於“逃竄”這個詞義的考證以及得出的結論“逃竄在以前是中性詞,所以唱詞中用它無可非議”這個觀點小編還是認可的。甚至小編認為,這段唱簡直太經典了,經典到即使“逃竄”這個詞有問題也都可以忽略不計了。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觀點和看法!

秦腔《三滴血》中這個有爭議的唱詞,難道是範紫東先生犯的錯?

編輯:袁博、妍薇

審核:王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