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側畔」清代定興北海亭

清代定興北海亭

何東寶/文

北海亭,在定興縣東南三十里的西江村,今已湮沒。是明代鹿久徵為其孫鹿善繼所建的讀書之處,北海孤亭是舊時定興八景之一。《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北海亭情形為“數椽結茅,不髹不繪,園蔬幾色,灌木兩行”。鹿善繼《無慾齋詩抄》中所稱的東園就是指的這裡。這裡曾是鹿善繼講學,鹿化麟下幃之所。


清代定興北海亭

何東寶/文

北海亭,在定興縣東南三十里的西江村,今已湮沒。是明代鹿久徵為其孫鹿善繼所建的讀書之處,北海孤亭是舊時定興八景之一。《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北海亭情形為“數椽結茅,不髹不繪,園蔬幾色,灌木兩行”。鹿善繼《無慾齋詩抄》中所稱的東園就是指的這裡。這裡曾是鹿善繼講學,鹿化麟下幃之所。


「雄安側畔」清代定興北海亭


康熙《定興縣誌》八景圖之北海孤亭/宋海濤攝影

鹿化麟,字石卿,一字仁卿,號怡雲,明代定興人。其為鹿善繼之子,著有北海亭詩集四卷、文集四卷。鹿化麟生有夙慧,讀書一目十行,“應童試拔一軍”,聲名大振。天啟辛酉中解元,“累徵不就”。鹿化麟性格純孝,其父鹿善繼在清軍攻破定興城時捨生取義,鹿化麟聞訊悲痛成疾,於崇禎丁丑年病逝。鹿化麟去世後,孫奇逢在北海亭收集化麟遺著編輯成集,範士楫(鹿化麟之子鹿盡心的岳父)刻印發行。鹿正、鹿善繼、鹿化麟三代皆與東林人士為友。“江村之阡,有氣熊熊”,“江村片地為吾黨干城,為海內冠冕”。鹿氏家鄉西江村是明北直清流派的活動中心,也是南方東林黨人北上南下的落腳之地。

清初北方大儒孫奇逢曾在北海亭設教講學並寓居於此。孫奇逢在《開美索手書》一文中說:“鹿忠節與開美所居之鄉,皆名江村,相隔裡許。一西江,一東江。予四十年時居西江之北海亭,則亦半在東江也。”在孫奇逢的詩作中也留下了對北海亭的追憶:“客館孤燈夜,坐深寒漏遲。歲分能幾刻,春續不多時。身老怯新節,愁多憶舊知。鹿亭搖落久,偏系故人思。”萬曆己未(1619)年,鹿善繼因為爭金花銀案移疾歸裡。第二年,魏大中到西江村來訪,正趕上孫奇逢也在西江村,三人同住北海亭中,唱和極歡。

明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東林黨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都慘遭殺害。魏忠賢在左光斗死後還誣陷他貪贓數萬銀兩,追逼其家屬,並且不準將遺骸運回原籍。孫奇逢會同鹿正、張果中率先籌措銀兩,又召集士民募捐,從而使左光斗等人遺骸運回。在此之時,鹿正、孫奇逢等人不懼危險,在北海亭留居左光斗、魏大中子弟。孫奇逢、鹿正、張果中被人稱為“范陽三烈士”,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燕趙精神。明代軍事家茅元儀貶官後曾在北海亭居住三年,曾作有《北海亭記》。順治戊戌(1658)年,鹿善繼囑託滄州戴明說作北海亭圖,加乾坤二字,北海亭因此又稱乾坤北海亭。

定興縣西江村是明末清初北方士人交遊唱和的中心之一,北海亭則是西江村的重要公共空間。在這裡孫奇逢、鹿善繼、茅元儀、魏大中等追懷燕趙豪俠精神、批評時政,砥礪品行,共同陶鑄出明代已降的燕趙精神。這種精神是古代燕趙精神的接續與發揚,為後世蘊化出飽滿、激昂的文化資源。鹿善繼七世孫鹿丕宗(晚清軍機大臣鹿傳霖之父)在任官貴州都勻時還不忘隨身攜帶北海亭圖,當遇到清代著名詩人鄭子尹(鄭珍)時,鹿丕宗向鄭子尹詳述北海亭掌故並請鄭子尹題詩作序。這事例也足見鹿氏家族子孫對北海亭往事的珍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