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消息,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1723萬)減少200萬人。

這是自1962年以來,中國出生人口的最低點。

1

帝國的第一寶藏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字:

1644年,在帶領十多萬清軍和幾十萬家屬莊丁、漢人奴僕南下攻入山海關後,人口稀少的滿人馬上發現了一個要命的問題,他們賴以起家的龍興之地——東北,此時隨著滿人主體的南下入關,竟然變成了“沃野千里,有土無人”的廣袤大地。

人,是帝國的第一生產力。

滿族向來人口稀少,眼看東北這一戰略根本,隨著滿族的整體南遷變成了空虛之地,為了鞏固東北防務和恢復經濟,順治十年(1653年),還在與南明各支軍隊鏖戰的清廷,向全國發出了《遼東招民開墾條例》,並宣佈誰要是能招攬百人以上移民到東北的,就“文授知縣,武授守備”

天下竟有這麼好的事?

不僅如此,清廷還宣佈對於所招攬的移民,免費給予一定數量的糧食、種子和耕牛。

當然,相比以前,這還是比較文明的做法。

在此前,後金創始人,也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曾經針對滿族人口太少恨恨地說:

“常恨民少!”

“財者,人所致也。”

為了往後金(東北)輸送人口,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皇太極,不惜接連向朝鮮和明朝發起大規模戰爭,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擄掠人口到東北充當農奴進行耕作生產,然後讓農奴再生農奴,給滿人做永世的奴隸——作為對爺爺努爾哈赤和老爸皇太極施行政策的繼承人,順治皇帝在多爾袞的輔佐下,也延續了祖先們的做法,只不過,他採取了相對文明的“招墾”政策。

從1653年到1668年,清廷在東北的開放移民政策在持續了15年之後,戛然而止。

1668年,這一年是康熙七年。

考慮到南明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以及超級硬漢鄭成功都已經在幾年前病逝,放眼全國,已經難以再有對手能威脅到清廷的後方大本營;而東北作為滿人的龍興之地,眼下卻湧入了大量的漢人,影響了對祖宗發祥之地的統治,於是這一年,康熙皇帝下令,正式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

“永行禁止流民,不許入境。”

清廷煞費苦心,但“闖關東”的移民潮,已經無法阻擋。

“闖關東”——到山海關以東的廣袤東北大地去,即將成為此後三百多年間,中國大地上持續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移民運動。

我們為何能守住東北?答案只有一個字

▲闖關東

2

儘管清廷百般不情願漢人移民進入東北,但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日後300多年間,就是這股洶湧澎湃的“闖關東”移民潮,將協助大清帝國和中華民族,抗禦來自俄國與日本的侵蝕與侵略。

因為能保家衛國的,也只有一個字:

從1668年開始到1859年,近兩百年間,清廷一直傾力試圖阻止漢人移民進入東北,但人口呈爆炸式增長的大清帝國,面對山海關以內的關內地區人多地少的局面,已經無法阻止人民向邊疆地區的移民大潮。

此時,在經歷明末清初的大規模戰亂後,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朝當時人口統計已達1.0275億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朝人口突破2億大關,達到了2.08095796億人;到了鴉片戰爭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此時清朝人口已達3.98942036億人,逼近4億大關。

短短八十年間,帝國人口暴漲近400%。

對於這種人口急速的大爆炸,雍正皇帝就曾經憂心忡忡地說:

“戶口日繁,而地止有此數。”

我們為何能守住東北?答案只有一個字

▲雍正。

人口大爆炸,內地沒有土地了,那人口自然會往邊疆流動。

從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後,以廣東、福建為代表的南方人民,就開始不斷南遷進入東南亞一帶;而在北方地區,在明末清初的大規模戰亂後,儘管清廷多次頒發禁令,但“闖關東”的移民大潮也已無法阻擋人民的腳步。

在這種“南下北上”的移民大潮中,中國龐大的人口池開始向外湧溢。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廷當時統計整個吉林省的人口只有44656人,另外統計黑龍江的人口為35284人,加上人口相對較多的遼寧地區,當時整個東北的人口還不到80萬人。

但到了1820年,僅僅吉林、遼寧兩地的人口統計就達到了217萬人。

人太多了,太多了就容易造反。

考慮到四川、湖北等地的白蓮教起義(1796年—1804年),以及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864年),捻軍起義(1853年——1868年)等群體性運動背後都有帝國人口爆炸,造成人民無以為生等本質性問題,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清廷最終決定正式開放東北,讓尋找耕地和生計的人民自己用腳投票,從此,“闖關東”一發不可收拾,人民:

“如怒潮一般湧到滿洲去。”

3

但開放東北這一滿人的“龍興之地”,清廷還有一個迫不得已的“苦衷”。

從十七世紀開始,作為中國此後400年間兩大心腹巨害之一,俄國人開始不斷東進侵蝕大清帝國——在此前相繼割走中國1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後,1860年,看到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之後,沙俄帝國趁著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之際,再次向大清帝國“開刀”,割走了中國在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的43萬平方公里領土(相當於現在一個甘肅省面積大小)。

看到沙俄帝國對整個大清和東北野心勃勃,此時,署理黑龍江將軍的漢軍鑲紅旗人特普欽(1801-1887)一方面整軍備戰,另一方面向清廷提出了開放東北、招募民眾前往屯墾的奏疏,以求通過“移民實邊”,來阻止沙俄對中國東北地區的蠶食。

最終,咸豐皇帝在臨死前一年的1860年,決定開放東北。

至此,實施了整整192年禁閉令(1668-1860)的東北,正式開禁了。

由於放開移民限制,東北三省人口從1771年的不足80萬人,暴漲到了1894年的約600萬人。

我們為何能守住東北?答案只有一個字

▲咸豐皇帝(1831-1861)在臨死前,解除了向東北的移民封禁

此時,中華民族的另一個心腹要害:日本,也盯上了東北。

對於日本來說,早從唐朝開始,他們就一直計劃以朝鮮和東北作為跳板,進而入侵整個中國。

為此,日本自古至今,不惜發動多次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

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倭國(日本)試圖入侵朝鮮,隨後與唐朝、新羅聯軍在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展開激戰,最終被唐朝與新羅聯軍擊敗。

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指揮日本軍隊入侵朝鮮,並計劃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國,為此明朝通過六年奮戰,最終在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中擊敗豐臣秀吉,挫敗了日本人的入侵意圖。

歷史轉眼到了1894年,最終在甲午戰爭中(1894-1895),日本人捲土重來,一舉侵佔朝鮮,並攻滅北洋海軍、擊敗淮軍,攻入了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

面對俄國和日本這兩大野心勃勃、試圖侵吞東北、進而滅亡中國的心腹要害,大清帝國最終決定加大向東北的移民步伐,以計劃用人民的汪洋大海,來阻擋侵略者前進的步伐。

在清廷的大力鼓勵下,從1894年到1908年的14年間,東北地區人口從600萬人飆漲到了1910萬人,除去人口自然增長外,這14年間東北的移民人口高達1150萬人,佔當時整個東北人口的60%。

4

想當初1644年,大清帝國南下入關爭奪漢人天下,但到了兩百多年後的1894年,人口稀少的滿人反過來,不得不依靠著漢人強大的移民狂潮,來幫助駐紮和守護東北。

1904至1905年,圍繞著瓜分中國的矛盾日益激化,日本和俄國在東北土地上展開了日俄戰爭,最終日本戰勝老牌強國沙俄,得到了獨霸東北的超級機遇。

儘管如此,清廷的“移民實邊”鞏固東北政策也在不斷推進,而在東北土地上不斷飆漲的中國人口,也成了俄日兩國瓜分中國東北的巨大障礙。

前面說過,1895年甲午戰爭後山海關以南內地,掀起了向東北移民的第一次高潮。到了日俄戰爭結束後第三年的1908年,東北人口已經發展到了1910萬人。

1912年清朝滅亡後,1910、1920年代關內的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區不斷髮生大災荒,當時,山海關以南的關內地區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相反,東北地區在張作霖父子的經營下卻蒸蒸日上,農業和工礦業不斷髮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迅猛增長。

在地廣人稀、土地肥沃、工農業高速發展的東北吸引下,清朝滅亡後,關內人民掀起了向東北移民的第二次狂潮,到了九一八事變前夕的1930年,除去當時名義上也歸屬東北的熱河省外,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三省當時的人口飛速發展到了2736萬人。

面對當時整個東北多達2700多萬的中國人口,儘管此前擊敗了沙皇俄國,後續又抵擋住了來自蘇聯的攻勢,但日本已經難以一口吞下東北地區。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而侵佔了整個東北。1932年,日本在東北發起成立了偽滿洲國,並扶持清朝遜帝溥儀擔任了偽滿洲國皇帝。

為了達到徹底吞併東北、“反客為主”的目的,1936年,日本政府發表了向中國東北“二十年百萬移民”方案,並將其列為日本七大國策之一。

在一份名為《向(偽)滿洲移住農業移民百萬戶的計劃》書中,日本為移民東北制訂瞭如下計劃:

“從1937年起,每5年為一期。第一期為10萬戶,第二期為20萬戶,第三期為30萬戶,第四期為40萬戶。總共100萬戶,500萬移民(中國東北)。”

在日本人看來,只有徹底改變、扭轉東北的人口構成,才能實現其永久侵佔中國東北的目的——從而實現日本人自從唐朝以來,一千多年間一直持續不斷侵略中國的計劃。

早在日俄戰爭結束之後,從1905年開始,日本就一直在東北進行試驗性移民,儘管最終沒有實現向中國東北移民“500萬人”的“宏偉計劃”,但1932年全面侵佔中國東北後,到1945年,日本一共向東北移民了30萬人。

為了達到驅逐東北人民的計劃,日本人開始將東北人的土地強行指定為“無人地帶”,並武力驅逐在此居住的中國人,據統計,到1941年,日本強行移民進入中國東北的開拓團,以不足30萬人的移民人口,強行在中國東北掠奪了3.9億畝耕地,佔當時東北可耕種土地面積的60%,與此同時,無數中國人卻在自己的土地上到處流浪,居無定所。

而日本人當時在中國東北所侵佔的3.9億畝耕地,相當於日本本土全國可耕地面積的3倍。

從此,東北成為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最重要糧倉和工業基地。

我們為何能守住東北?答案只有一個字

▲日本侵略進入中國東北的所謂“開拓團”成員

5

但即使在被日本全面控制的偽滿洲國時期,東北的中國人口仍然不斷飆漲。

1932年全面侵佔東北後,日本在加緊向東北侵略移民同時,也控制山海關內的中國人口流入東北,但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急於全面開發東北戰備資源的日本,面臨著東北地區勞動力大規模緊缺的局面,為此,日本人不得不允許中國人從山海關內繼續遷入東北地區。

從1940-1945的五年多時間,在日本人的默許下,從山海關內湧入東北的中國人口不斷飆漲,形成了關內第三次移民東北的高潮,從而使得在東北三省的中國人,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前夕,達到了4000萬人之多。

而當時已瀕臨毀滅的日本移民“開拓團”成員,僅為30萬人。

儘管日本人處心積慮想要徹底改變東北的人口構成,但不斷洶湧進入東北的中國人,以及龐大人口基數所衍生的人口增長,使得東北不斷滾成一箇中國人的地盤,最終成為日本無法吞下中國東北的巨大人口存在。

1945年8月,蘇聯軍隊攻入偽滿洲國境內,而80%都被部署在黑龍江前線“抵擋蘇聯軍團”的日本開拓團移民,最終有18000多人在與蘇聯紅軍的作戰中被殺,另外有6萬多日本“開拓團”移民則在躲避蘇聯紅軍一路追擊的南逃過程中,或自殺,或凍死、餓死、病死——最終,30萬日本開拓團移民,僅有20來萬人回到了日本,死亡人數佔比高達三分之一。

至此,數十年間痴心妄想通過移民計劃,來徹底侵佔中國東北的日本,其野心計劃最終徹底落空。

我們為何能守住東北?答案只有一個字

▲關東軍向蘇聯紅軍投降情景

而孱弱的大清帝國和張作霖等民國梟雄,最終通過大規模放開東北移民,在無力與俄國和日本進行戰爭角力的基礎上,最終卻以巨大的人口優勢,牢牢守衛住了東北。

回顧歷史,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之福。

而此中的奧祕,就在於那一度被視為洪水猛獸、需要進行計劃生育控制的“人口”之中。

歷史以淺顯的道理警示我們,我們卻將之視為累贅和荒誕。

沒有人口增長的民族,終將化為虛無。

參考文獻:

王曉峰:《東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長淺析》,《東北亞論壇》2000年第4期

劉含若:《東北人口史再探—兼評<中國人口>東北三省歷史人口部分》

王曉峰:《東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長淺析》

劉新宇:《1644-1840 年北疆地區人口和農業開發》

王志強:《清代北疆人口遷移與區域社會變遷》

吳軼群:《清代新疆人口研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