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清朝“八大名臣”之一,一生廉潔,只因一件事,被後世唾罵

清朝,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一個唄唾罵最多的王朝,儘管有“康乾盛世”聞名於後人,然更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影響,對後代來說,是根深蒂固,提到清朝,那就是後期的腐敗,無能,還有喪權辱國的各種條約,清朝的歷史之中,也有很多傑出的人物,清朝政府當中,有晚清八大名臣:曾國藩,胡林翼,駱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國荃,沈葆楨,李鴻章。

此人是清朝“八大名臣”之一,一生廉潔,只因一件事,被後世唾罵

但是,其中被唾罵的最多的 ,當屬李鴻章,這無可爭議,中間還有一個人,也因為一件事情,被世人唾罵至今,他就是駱秉章。

生平資料和背景介紹

駱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駱俊,字籲門,號儒齋,廣東花縣人。晚清湘軍重要將領。駱秉章自少勤學,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選庶吉士,後被授為編修,遷移為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等職。因辦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雲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為湖南巡撫,入湘十載,位居封疆,治軍平亂,功績卓著。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職留任。後以守長沙有功而復職,併為清廷所倚重。旋署湖北巡撫。咸豐三年(1853年),實授湖南巡撫,任上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鉅細,皆聽之。咸豐十年(1860年),奉命督辦四川軍務,率軍入川。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諡號文忠。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並稱“晚清八大名臣”。

此人是清朝“八大名臣”之一,一生廉潔,只因一件事,被後世唾罵

一生廉潔,無私奉公

駱秉章身為封疆大吏、湘軍統帥,為官領軍數十年,雖然軍功卓越,地位崇高,權傾一時,卻是一名兩袖清風、廉潔奉公的官員,加上他平日慷慨大方,樂善好施,經常接濟同僚和窮人,其清貧令人難以置信。在他死後,成都將軍崇實問駱之侄治喪情形。其侄拿出駱秉章所有的家當,僅箱笥五六具。裡面除官服外,其餘衣服全是舊衣,其中還有粗布縫製的。餘有銀子八百兩,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證明全是官俸銀。崇實大為感動,最後奉旨賞銀五千兩治喪,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鄉。這在晚清政壇極為罕見,左宗棠也被稱為清官,還留下了二萬五千兩存款,李鴻章的遺產更達到了四千萬兩白銀的天文數字,而駱秉章只有八百兩。

此人是清朝“八大名臣”之一,一生廉潔,只因一件事,被後世唾罵

背信棄義,處死石達開,為世人唾罵

咸豐十年(1860年),駱秉章打著“治蜀平亂”的旗號,帶著劉蓉和一支不足萬人的湘軍入川,接任四川總督。他到四川后與太平軍最為強悍的對手翼王石達開部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決戰。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達開主力在與湘軍激戰時被曾與之結盟的彝族土司出賣,遭受重創,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無法突圍,面臨末路的絕境,迫不得已致函迴應駱秉章的招降政策,坦陳“願一人而自刎,全三軍以投安”,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駱秉章接受石達開的請求,同意“投誠免死”。於是,石達開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湘軍營帳,但是當6000餘名太平軍將士集體放下武器後,駱秉章卻變卦了,他下令將200多名太平軍將領和2000餘名石達開的親信士卒全部處死,其餘4000多人盡數遣散,石達開被凌遲處死。

此人是清朝“八大名臣”之一,一生廉潔,只因一件事,被後世唾罵

“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的駱秉章,在撫湘督川的十七年中,在施政與軍事方面充分展示了其才能和韜略,為川、湘兩省乃至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晚清時期重要的封疆大吏,駱秉章無論是撫湘十載,還是督川七年,都盡忠職守、勤政愛民、清正廉潔,改革吏治、整治經濟,在湖南和四川兩地享有盛名 。但是,就是因為背信棄義,處死投誠石達開及其親信,遭後人詬病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