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陸秀夫文天祥,明有史可法,清朝滅亡時為何沒有殉國者?

清朝 史可法 陸秀夫 文天祥 銅鏡歷史 銅鏡歷史 2017-08-27

歷史上不少人在朝代滅亡之際不願意侍奉新的政權而選擇自殺殉國。尤其在中原王朝被遊牧文明滅亡之際。例如,南宋末年蒙古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了南宋。然而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宋懷宗趙昺尚且年幼,國家大事皆由大臣處理。蒙古軍隊不斷的向前推進直到到了現在的廣東崖山,爆發了著名的崖山之戰,南宋的軍隊最後戰敗,左丞相陸秀夫帶著年幼的皇帝投海自盡,從而被後人認為民族英雄。

明朝末年,更是有史可法死守揚州。清軍攻打揚州之時,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史可法殉國之後南明封“忠靖”。清乾隆帝追諡為“忠正”。“忠正”就是對古代文官最高的評價。

宋有陸秀夫文天祥,明有史可法,清朝滅亡時為何沒有殉國者?

然而到了清朝末年,武昌起義之後,清朝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就投降退位,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最快的一次。並且在各地起義之後各地更是沒有因為死守城池而殉國的官員。在朝廷內部,很多王公大臣們表面為了大清苟延殘喘而勸諫皇帝和太后,實際上卻沒有人拿出實際行動來抵抗各地起義軍。基本上沒有大臣捨己衛國,不過是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

同樣都是受著儒家忠義文化的薰陶,在朝代滅亡之際,相差如此之大,不得不讓人唏噓。這也印證了為什麼鴉片戰爭以來的清廷會如此的腐朽不堪,試圖洋務運動還無法自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