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清朝 中國近代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夜狼文史工作室 2017-03-29

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1912年1月1日,辛亥革命以後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在南京宣佈成立,各省代表推舉下孫中山就任為新政府的臨時大總統。當年2月12日,清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宣統帝溥儀在袁世凱逼迫下對外頒佈退位詔書,清王朝正式結束對中國的統治,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也就此告別歷史。

2月15日,袁世凱被南京參議院選舉為臨時大總統,並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中國歷史從此航入了另一航道。

有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清廷雖然宣告退位,但並沒有結束統治(小範圍的),這之後,以溥儀這“奇貨可居”為中心,有關很有想法人士還組建起了幾個清朝小朝廷,以迷惑世人,而無一例外的,這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最終都告失敗了,並是以貽笑大方的方式展現在人前。

遜清小朝廷

1912年2月12日,當時的清王朝以隆裕太后為首的實際掌權者,之所以能夠同意對外發布退位詔書,除了袁世凱的威逼恐嚇外,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一份貌似獲益良多的利誘--《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這份簡稱為《清室優待條件》的協議,以當時形勢來說,實質上是清王朝與革命黨人相互角力後“各讓一步”的妥協產物,可以使帝制擁護者們體面下臺,也使得革命黨人能順利接權。

假使沒有《清室優待條件》出臺,清政府不放權,帝制雖最終會被推翻,必然也是一場綿延的內戰,要知道當時忠於清政府的總督與將軍也不在少數,於正走向末路的清政府來說,最後拼個魚死網破,慘遭覆滅,還真不如接受優待條件來得實惠點。

因而地,為顧及到清政府的皇家“裡子與面子”,能夠讓他們感受到革命黨人的誠意,這份《清室優待條件》做到了令人心動的足夠優待。

《清室優待條件》中明確指出:清朝皇帝在退位以後繼續享有“尊號”、“待遇”、“年號”不變,國民政府將會像對待外國君主一樣對待清帝;清朝皇帝及其皇室成員仍然可以繼續居住在皇宮中,太監、侍衛、宮女等相關人員照常留用,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機構保持不變;王公世爵等等也是依然照舊不變;根據有關條款,國民政府還要支付給清皇室每年白銀400萬兩作為日常開銷。

所以地,依據這個“優待條件”,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這麼一副景象:中華民國成立後,溥儀皇帝依然居住在皇宮中,仍舊可以發佈“上諭”,接受所謂的“大臣”即遺老遺少們的三跪九叩,封官賜諡,衣冠不改,皇家氣派不減,儼然就是一個“國中之國”,微型的小朝廷。

有別於在中南海辦公的那個中華民國,這個清朝小朝廷,被稱做為“遜清皇室小朝廷”,也簡稱為遜清小朝廷、清室小朝廷、滿清小朝廷等等。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有著“優待條件”在,遜清小朝廷中的皇室成員依然是過著十分奢侈的生活,然而國民政府承諾的每年400萬兩“皇室經費”,並沒有能夠完全兌現,外加上遜清小朝廷本身就沒有盈利能力,皇宮中的開支變得越來越拮据,於是遜清小朝廷為了應付各種開銷,採用了各種手段,比如說還算正規的精簡機構和裁減人員,比如說迫於無奈下的四處借款,最為人詬病的是,遜清小朝廷為了滿足生活需要,還幹起了抵押、變賣宮中器物的勾當,其中有一些還是以偷偷摸摸的形式做下的,這對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遺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這也決非當時的民國政府所能認可的,雙方的關係也變得更為複雜,外加上當少數保皇黨還在蠢蠢欲動,妄想著恢復清帝皇位,1917年還發生了為期十二天的“張勳復辟”鬧劇,這更加使得雙方關係變得很微妙。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重新組建了內閣。11月5日,馮玉祥又派出國民軍包圍了紫禁城,並向清皇室宣佈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修正條款中規定,清皇帝將廢除皇帝尊號,與民國政府國民同等待遇;清皇室成員移出皇宮另行居住,民國政府負責保護;清皇室的私產全歸清皇室所有,公產歸民國政府所有;民國政府將每年補助清皇室五十萬元,並盡能力收容旗籍貧民。

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清皇室不得不低頭,在召開了最後一次御前會議後,溥儀交出了皇帝印璽,帶著一批隨從人員,在軍隊的監護下離開皇宮,搬到了什剎海後海北岸的“醇親王府”,至此,蹦躂了十多年的遜清小朝廷正式壽終正寢。

後遜清小朝廷

溥儀在被趕出紫禁城,廢除皇帝尊號後,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皇帝夢想”,一些滿清遺老舊臣們也十分想念甘當“奴才”的時代,雙方“兩個巴掌拍得很響”下,又重新組建起了一個超小規模的微型小朝廷,史稱“後遜清小朝廷”。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在北京什剎海的“醇親王府”居住一段時間後,溥儀帶著他的遺老遺少們搬往了天津日租界,起初時住在張園,期間溥儀還祕密會見了一些

保皇派人士,啟圖復辟。1929年7月9日,溥儀又以“復號還宮”的名義遷居到了幹園,之後又將“幹園”改為“靜園”,以待時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兩個月後的11月2日,溥儀與日本代表進行了祕密會談,答應跟隨日本人出關,並於11月10日,離開靜園,前往中國東北。

隨著溥儀離開天津,所謂的“後遜清小朝廷”也就此消停,而讓溥儀後悔不已的,他這一生的最大汙點也是因為這次出走造成的。

偽滿州國

1932年3月1日,在佔領東北三省的日本關東軍的策劃下,一個“首都”位於新京(今吉林長春),“領土”包括除關東州(今旅順和大連)以外的東三省全境,以及蒙東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島市的新興的傀儡政權“滿洲國”宣佈誕生。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在日本人的精心安排下,當年3月9日,溥儀在“新京”舉行了就職典禮,由他擔任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因為這個政權向來沒有得到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以及國際社會的承認,一直被稱作為“偽滿洲國”或“偽滿”。

有趣的是,小日本起初還想把“偽滿洲國”搞成為“共和制”,溥儀的稱號也是變來變去,開始叫“執政”,後來又稱為“元首”,最後乾脆稱為“皇帝”,年號也是由“大同”改為了後來的“康德”。

“偽滿洲國”的建立,只是狼子野心的日本人的一廂情願,自然遭到中國國內與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作為傀儡政權,沒有實際權力,也只能是跟在日本主子屁股後面搖尾乞憐,存活的最大意義就是看主子臉色行事,純粹是侵略者們自導自演的一幕小丑劇。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之後蘇聯紅軍攻入中國東北,給予日本關東軍毀滅性打擊,失去了主子的偽滿洲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當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還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儀煞有介事地宣讀了《“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正式對外宣佈偽滿洲國政府解散,偽滿洲國就此終結。

之後,溥儀等人在逃亡日本途中被蘇軍抓獲關押,直到1950年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受改造教育。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清王朝被推翻後,滿清遺老們陸續建立幾個袖珍小朝廷,結局如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