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大“忠臣”:慈禧下旨斬首,一位刑前破口大罵,罵了什麼?

晚清三大“忠臣”,為什麼要掛引號?因為現在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忠”字該如何解釋。事實上,歷史上有許多事情現代人都難以理解,特定的歷史時期造就特定的忠臣,只能說這是歷史的產物,用當代的世界觀去評說歷史人物,多少會出現一些不協調之音。所以,我們不對歷史人物做過多評價,就按歷史定性原封照搬。晚清三大“忠臣”是誰呢?就是下面這三位——

晚清三大“忠臣”:慈禧下旨斬首,一位刑前破口大罵,罵了什麼?

徐用儀(1826年-1900年),清咸豐九年(1859)舉人,同治元年(1862)為軍機章京,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光緒二十年,任軍機大臣。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徐用儀被彈劾為“朋比誤國”而退出軍機處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奉命再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並任會典館副總裁,後擢升兵部尚書。因與主張利用義和團排外的愛新覺羅·載漪等人意見相悖,支持八國聯軍清剿義和團,慈禧下旨將其斬於北京菜市口。民國黃濬著《花隨人聖庵摭憶》載:“徐用儀已年老,就戮時,昏不知人。”《辛丑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強令清廷為徐用儀等人平反昭雪,光緒帝無奈下詔為其平反,宣統元年(1909年)追諡忠愍。

晚清三大“忠臣”:慈禧下旨斬首,一位刑前破口大罵,罵了什麼?

許景澄(1845年—1900年),同治年間進士,曾任駐法、德、奧、荷、俄5國公使。1892年,作為中方談判代表與沙俄談判。1900年,八國聯軍逼進國門,慈禧對外宣戰,許景澄極力反對。慈禧太后大為震怒,以“任意妄奏,語多離間”罪將其處斬。許景澄被殺時,一句話都沒有說,默默被斬。民國黃濬著《花隨人聖庵摭憶》:“許慘黙無聲”。清廷與八國聯軍和談後,八國聯軍強令清廷為其平反,官復原職,宣統元年(1909年)追諡為文肅,同年朝廷準浙人請建“浙江三忠祠”於杭州西湖。

晚清三大“忠臣”:慈禧下旨斬首,一位刑前破口大罵,罵了什麼?

袁昶(1846年-1900年),光緒二年進士,歷官戶部主事、總理衙門章京,辦理外交事務,後任江寧布政使,遷光祿寺卿,官至太常寺卿。1900年,因直諫反對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被慈禧處死。據民國黃濬著《花隨人聖庵摭憶》載,袁昶被斬時並不服,聽完聖旨之後,說:“死亦好,省得看見洋人打進京城。”監斬官徐承煜聽後大喝:“你想洋人打進京城嗎?”袁昶大罵道:“你兩父子,把中國害透了,狗一樣東西,還敢責罵我?”徐承煜大怒道:“快些拉出去,宰了他!”袁昶道:“哼!我死得很痛快的,你們將來死得連一隻老鼠都不如!”《花隨人聖庵摭憶》:“獄卒聽者,面無人色,蓋以前犯官,皆俯首受戮,未聞有作如許激烈語者也。”《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八國聯軍責令清廷為其平反,光緒遂下指平反,諡“忠節”。

徐用儀、許景澄、袁昶,在庚子之後被稱為“三忠”。《花隨人聖庵摭憶》:“庚子之役,尙書徐用儀,侍郎許景澄,太常卿袁昶,以直言被殺,世所稱三忠也。”為什麼被稱為“三忠”呢?因為“許景澄等以義和團攻擊大使館為不妥,認為有違國際法而被殺,時三人被頑固主戰派及義和團詆為漢奸。八國聯軍入京、辛丑條約簽訂後,聯軍責成清廷為三人昭雪,世所謂三忠也。”也就是說,“三忠”是八國聯軍逼著清廷追認的。攻擊大使館因然不妥,但支持八國聯軍干預大清內政,到中國領土上來鎮壓義和團是否妥呢?八國聯軍來了,不但鎮壓義和團,連大清也一塊鎮壓了,稍帶腳還在北京駐了軍,這是否妥呢?所以說,這些事情只能由當時的人來說是非,現在真的不好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