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2084字,閱讀僅需4分鐘~

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明清帝后寶璽》朱家溍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大清受命之寶 白玉質 面14cm見方 通高12cm 紐高8.2cm

皇帝寶璽由秦朝始

璽印按照功能劃分的話,一般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徵信作用的寶璽,包括帝后的寶璽,文武百官的官印,政府和各地方衙門的印章以及私人姓名字號、齋館實名印章等等。另一類是不具有徵信作用的璽印,其內容比較廣泛,形式多樣,包括秦漢之前就存在的圖形印、春秋戰國的格言印等。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在具有徵信作用的璽印中,最尊貴的無疑是帝后寶璽,它是皇帝行使國家權力的憑證。

皇帝寶璽最早是由秦始皇初創。秦以前,不論何種印章都可以稱之為“璽”,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之後,採取一系列強化中央政權的政治措施,其中就包括對璽印製度的改善和確立。秦朝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稱為“璽”,可用玉,官員的印章只能稱“印”,不能用玉。而作為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憑證,後來歷朝歷代的皇帝寶璽制度都始於秦始皇的“乘輿六璽”。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皇帝奉天之寶 碧玉質 面14cm見方 通高15.2cm 紐高11.5cm

秦始皇所制的“乘輿六璽”,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其制皆在方寸之間,又稱螭虎鈕。另外還有用藍田玉製作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秦之後代代相傳,稱之為“傳國璽”。漢承秦制,在皇帝寶璽上的制度上漢朝與秦朝相同,都是六璽。唐代為八璽,到宋遼發展為十四璽,明代二十四璽。

清代寶璽的初始階段

清承明制。在清順治皇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的早期,其基本繼承了明制,並且在明代制度上有所發展。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皇帝之寶 青玉質 面12.5cm見方 通高9.5cm 紐高6.3cm

一般認為,從入關前的努爾哈赤、皇太極時代,到統一中國後的順、康、雍時代是清朝皇帝寶璽制度的初創階段。由於清朝使用的是滿文,所以最早的努爾哈赤時期的寶璽“天命金國汗之寶”和“後金國天命皇帝”都只用了當時的老滿文,而沒有漢文。

隨著後金成為大清國,其統治範圍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大清政權內部的漢族成份也日益增多,並且漢族官員逐漸起到重要作用。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寶璽上。其時寶璽名稱依照明制:璽文除了青玉“皇帝之寶”為滿文外,其他寶璽開始滿漢文並用,數量也有所增加。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皇帝之寶 栴檀香木質 面15.5cm見方 通高16.6cm 紐高11cm

後來的順治、康熙、雍正等清初皇帝為了鞏固自己在漢地的統治地位,不僅大量學習民族文化和禮儀制度,並大量使用漢族參與政權,在寶璽上也基本延續了滿漢文並用。

清代初期寶璽制度的不完善和其時期各種典章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關係。而當歷史走入所謂“康乾盛世”,為了適應統治需要,各類典章制度必然要進行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所以,乾隆完善寶璽制度等於是在進一步修正清代典章制度。這是清代二十五寶璽最突出的意義。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天子之寶 白玉質 面7.8cm見方 通高6.4cm 紐高4.2cm

乾隆:想讓大清傳二十五代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對當時所有的皇帝寶璽加以整理。他首先考定了寶璽的數量,除卻記載失真和重複的寶璽,剩下的加以排次,定為二十五。乾隆皇帝之所以將寶璽核定為二十五,是取意於《周易》大衍天數之義。他曾回答說:“有說。蓋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經綸,莫重於國寶,而涉筆記事之璽,即其次也。我國家禮服,飾以朝珠,祖宗所御,典禮攸存。定寶數之時,密用周姬故事,默祈上蒼,祈我國家若得仰蒙慈佑,歷二十五代以長,斯定韙矣,此亦侈望。然郟鄏定鼎,卜世卜年,已著其例。敬思自古以來,未有一家恆享昊命而不變者,此意恆存於心而不敢言。茲於以難期八十有六歲之侈望,而得符望傳位授權,實賴鴻眷,或者侈望我大清得享號二十有五之數,亦可俯賜符願乎。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賜世賜年則在天,叨天之佑,非敬天愛民別無道。”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皇帝尊親之寶 白玉質 面6.8cm見方 通高6.1cm 紐高4.3cm

從這段話裡,我們感受到了乾隆皇帝用近乎唯物史觀,去看待歷史實際發展狀況的思想。政權的長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萬事萬物也並非一成不變。若是大清能傳二十五代就已經是侈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將國家的長治久安放在第一位,以百姓安居樂業為自身己任,才能治理好國家,才能使二十五寶璽發揮其真正的統治作用。從這一點來說,二十五寶璽承載了乾隆皇帝對大清王朝後代帝王的期望。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皇帝親親之寶 白玉質 面7.2cm見方 通高7.7cm 紐高4.2cm

除了確定寶璽數量,乾隆皇帝還確定了寶璽的名稱、尺寸和用途。其質有玉,有金,有栴檀木。玉的品種有白,有青,有碧。鈕有交龍,盤龍,蹲龍等。二十五寶璽分別用於政治、法律、軍事、文教、宗室、外交等等,充分體現了國家大事集於皇帝一身的作用。乾隆皇帝還統一了寶璽篆刻。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命內務府造辦處工匠改寶文,滿漢統用篆體,左邊為清篆,右邊為漢篆。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皇帝行寶 碧玉質 面15.6cm見方 通高13cm 紐高7cm

最後,固定了二十五寶璽的收藏地點。清代初期的寶璽大部分都收藏在交泰殿,到乾隆十一年前已經全部收貯於交泰殿,但是在制度上卻沒有明文規定。到乾隆十一年考定二十寶璽後,才“詳定位置,為文記之”,固定收藏於交泰殿。剩餘的其他寶璽,則貯藏在清帝龍興之地東北盛京鳳凰樓上。

從此,有清一代的皇帝寶璽制度,自乾隆始,成為定製。

寶璽制度:唐代8璽,宋遼14璽,為何到清朝變成25璽?

原文作者:張敏

原文來源:《藝術品鑑》2018年10月刊《清代典章制度規範化的象徵 ——清二十五寶璽》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鑑》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