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清明受推崇 文明祭掃入人心

清明節 節能減排 高峰 環境保護 安陽網 2017-04-07
綠色清明受推崇 文明祭掃入人心

□記者 李杉 文/圖

今年清明節期間,全市大約有22萬人次前往陵園、公墓等地參加祭掃,7座合法性公墓大約落葬140具骨灰。市烈士陵園祭掃高峰集中在4月1日,單日最高接待量約1萬人次。在記者調查中,傳統祭掃方式正逐步改變,文明、低碳祭掃方式越來越被市民接受。

祭掃方式新變化

多了鮮花少了紙錢

4月2日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在殷都區梅園莊街道辦事處鋼六區社區,許多居民來參加集體文明公祭活動,他們手拿鮮花默哀,表達了對逝者的悼念。隨後,居民們拿起紙筆寫下對逝者的祝福並張貼在祈福牆上。一位社區居民說:“傳統的祭祀方式不環保,燒完後都是灰,汙染環境。現在用一些鮮花追思親人,比較文明,是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龍安區馬投澗鎮的一座公墓,這裡正在舉行第三屆清明節“文明祭祀生態殯葬”集體公祭儀式,市民政局、市文明辦以及公墓的工作人員為參加集體公祭的市民免費發放鮮花,以“鮮花換紙錢”的方式文明祭祀,受到了很多市民的推崇。該公墓負責人李女士說:“這已經是第三次舉辦這樣的活動,今年免費發放了100束鮮花,‘鮮花換紙錢’活動在祭掃人群中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讓墓園多了鮮花、少了紙錢。”

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等形式也逐漸受到市民的推崇。把先輩“請”到網上,點一支燭、獻一束花、留一段話,如此一來,遠在外地的遊子因路途遙遠,無法回鄉祭掃,就可以網絡祭掃,追思親人。

倡導移風易俗

市民殯葬觀念在轉變

4月4日,根據市民政局統計的數據來看,清明節期間,全市大約有22萬人次前往陵園、公墓等地參加祭掃,7座合法性公墓大約落葬140具骨灰。市烈士陵園祭掃高峰集中在4月1日,單日最高接待量約1萬人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下降,市民祭掃日趨文明環保。

按照民政部等9部門《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要求,弘揚厚養薄葬和綠色殯葬理念,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殯葬新風。殯儀服務單位還將在以往基礎上繼續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公益活動,提倡市民不在交通要道、路口以及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合理安排祭祀時間,低碳出行,避開祭掃高峰。

“殯葬觀念轉變是一個移風易俗的過程,隨著市民覺悟提高,燒紙祭掃的方式明顯減少,鮮花逐漸成為祭掃主流。”市殯葬管理所主任馮書玲說,2017年,全市春季殯葬宣傳工作的主題為“文明祭祀 生態殯葬”,鼓勵、倡導市民用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絡祭掃、公祭悼念、召開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祭祀活動,以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清掃墓碑、頌讀祭文的方式寄託哀思,以此來引導廣大市民採用更加文明、低碳、環保的方式進行祭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