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被學習時間擠掉的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會以某一種方式反彈回來。

2018年,湖南衡陽某中學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其中1名搶救無效死亡,留下的遺書直指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了,她生前成績優秀,擔任班長。

2016年,四川達州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高考結束後跳河身亡,留下遺書:感覺不到愛,98分都要被罵。

2012年,山東鄆城一名的理科成績第一高二學生跳樓身亡。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特例,只要熬過了高考就會好。

那2016年天津師範大學,對2402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357名學生有自殺傾向,自殺傾向率高達14.86%又是什麼?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被學習時間擠掉的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會以某一種方式反彈回來。

2018年,湖南衡陽某中學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其中1名搶救無效死亡,留下的遺書直指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了,她生前成績優秀,擔任班長。

2016年,四川達州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高考結束後跳河身亡,留下遺書:感覺不到愛,98分都要被罵。

2012年,山東鄆城一名的理科成績第一高二學生跳樓身亡。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特例,只要熬過了高考就會好。

那2016年天津師範大學,對2402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357名學生有自殺傾向,自殺傾向率高達14.86%又是什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那學習就不重要?

高考就不重要嗎?

並不是。

曾經入選《時代週刊》100名影響世界人物的韓寒,都公開發文後悔曾經退學。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被學習時間擠掉的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會以某一種方式反彈回來。

2018年,湖南衡陽某中學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其中1名搶救無效死亡,留下的遺書直指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了,她生前成績優秀,擔任班長。

2016年,四川達州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高考結束後跳河身亡,留下遺書:感覺不到愛,98分都要被罵。

2012年,山東鄆城一名的理科成績第一高二學生跳樓身亡。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特例,只要熬過了高考就會好。

那2016年天津師範大學,對2402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357名學生有自殺傾向,自殺傾向率高達14.86%又是什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那學習就不重要?

高考就不重要嗎?

並不是。

曾經入選《時代週刊》100名影響世界人物的韓寒,都公開發文後悔曾經退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就像最近上了熱搜的2019年清華畢業生張薇,靠著高考從黃土高原上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來到北京,拓寬了自己的人生。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被學習時間擠掉的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會以某一種方式反彈回來。

2018年,湖南衡陽某中學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其中1名搶救無效死亡,留下的遺書直指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了,她生前成績優秀,擔任班長。

2016年,四川達州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高考結束後跳河身亡,留下遺書:感覺不到愛,98分都要被罵。

2012年,山東鄆城一名的理科成績第一高二學生跳樓身亡。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特例,只要熬過了高考就會好。

那2016年天津師範大學,對2402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357名學生有自殺傾向,自殺傾向率高達14.86%又是什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那學習就不重要?

高考就不重要嗎?

並不是。

曾經入選《時代週刊》100名影響世界人物的韓寒,都公開發文後悔曾經退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就像最近上了熱搜的2019年清華畢業生張薇,靠著高考從黃土高原上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來到北京,拓寬了自己的人生。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對於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高考仍然是改寫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

它創造了一種公平和機遇,只要足夠努力,就有可能逆襲。

某種程度,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是高考制度下的受益者。

只是要不要把成績放在首位?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長遠的?

可以多一些探索和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的像《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一家所租房子前任租客,考上了清華北大,但牆上寫滿了恨,這是不是我們期待的結局?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被學習時間擠掉的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會以某一種方式反彈回來。

2018年,湖南衡陽某中學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其中1名搶救無效死亡,留下的遺書直指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了,她生前成績優秀,擔任班長。

2016年,四川達州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高考結束後跳河身亡,留下遺書:感覺不到愛,98分都要被罵。

2012年,山東鄆城一名的理科成績第一高二學生跳樓身亡。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特例,只要熬過了高考就會好。

那2016年天津師範大學,對2402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357名學生有自殺傾向,自殺傾向率高達14.86%又是什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那學習就不重要?

高考就不重要嗎?

並不是。

曾經入選《時代週刊》100名影響世界人物的韓寒,都公開發文後悔曾經退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就像最近上了熱搜的2019年清華畢業生張薇,靠著高考從黃土高原上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來到北京,拓寬了自己的人生。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對於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高考仍然是改寫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

它創造了一種公平和機遇,只要足夠努力,就有可能逆襲。

某種程度,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是高考制度下的受益者。

只是要不要把成績放在首位?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長遠的?

可以多一些探索和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的像《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一家所租房子前任租客,考上了清華北大,但牆上寫滿了恨,這是不是我們期待的結局?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的父母一樣在孩子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

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籌謀胎教、早教。

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就開始從大學入學,倒推高中要達到哪一個水平,初中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小學要準備哪裡的學區房。

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什麼為參照?

這些都是合理的嗎?

最近看了一部以高三考生為主題的電視劇《小歡喜》,值得讓人思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北京區重點中學,春風中學高考誓師大會前夕。

老師們討論用什麼樣創新的形式給學生鼓舞、打氣。

高三老師李萌立馬潑了一盆冷水:這一屆的高二期末考試,平均分比上一屆低了5.7分。

這張名單上的學生都沒有達到本科線。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為了達到百分之百的本科率,李萌老師甚至想了一個辦法,讓未達到標準的同學考慮蹲班。

什麼意思?

就是留級一年。

多用一年的時候去準備高考。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這聽起來有點蠢,也有點不可思議。

留級一年就能讓成績達標?

說起來可能誰也不相信。

但是我們卻相信提前佔用課餘時間、節假日時間,讓孩子參加培訓班,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用學習來填滿的方式,能讓孩子贏。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像北京黃莊,這種彙集校外培訓機構的地方。週末,送孩子來培訓的家長多到都能造成堵車。

新聞裡爆出的7月的暑假培訓班,基本在5月就爆滿,剩下的名額都靠搶。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仔細想想:這和蹲班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邏輯不都是延長學習時間嗎?

只是時間早或晚而已。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都會抽取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4500-10000名初三到高一的學生參與PISA測試,考察國際學生的學習狀況。

2015年評估數據顯示,中國幾乎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

一週的學習時間將近57個小時

平均一天花7個小時在學習上,算上了週六和週日。

如果學習是一種工作,那就相當於我們成年人一週工作7天,都不休息。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PISA成績

橫軸表示學生每週的學習時間

B-S-J-G,China是中國學生的數據

而這樣的投入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在PISA測試中,我們的成績和芬蘭相差無幾。但是他們比我們每週學習時間要少20個小時

測試成績比我們好的日本,他們的學習時間比我們少10個小時

如果按投入時間和產出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要墊底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縱軸表示學習時間,橫軸表示國家

紅色曲線表示的是學習效率

當然,同一份測試,考察的知識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自然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

如果別的國家的孩子花更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我們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裡?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2015年香港突破雜誌,以調查問卷調查了300位初一到大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在學習過程學到了什麼。

初中組給出回答:避免被責罰的方法佔11%,重複操作佔9%,揣摩出題者的心意以及取得高分之道佔20%。單單這四項就佔了40%。

高中到大學階段,以上四項更是升到46%。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一旦脫離了考試,脫離了學生身份,這些技能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德國哲學家海德爾曾說,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任何來到我們面前的事物。

而我們即將面對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新的。

就像我們父母那一代面對互聯網。

我們這一代面對AI。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每一代都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出現,而且它們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學好課內知識,考好試,教給孩子的重複的知識和過去的觀點,這樣的教育可以支撐孩子未來走多遠?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別說未來,立竿見影能看到的問題都不少。

喬英子,《小歡喜》裡面妥妥的學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考試如果拿個全年級第二,都算失敗,會被親媽懟。

清華、北大、700分,很有可能可以列入追求的範圍。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整部劇裡,明顯就是一個炸藥桶。

轉身關上門,就喊壓力大。

被壓得透不過氣,還曠課跑到爸爸那裡去拼樂高。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她不愛學習,不懂事嗎?

看到好朋友黃子陶在看學習視頻主動湊過去,凡事不忍讓媽媽失望和傷心,聰明、乖巧、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但是被學習時間擠掉的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會以某一種方式反彈回來。

2018年,湖南衡陽某中學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其中1名搶救無效死亡,留下的遺書直指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了,她生前成績優秀,擔任班長。

2016年,四川達州一名17歲的高中畢業生,高考結束後跳河身亡,留下遺書:感覺不到愛,98分都要被罵。

2012年,山東鄆城一名的理科成績第一高二學生跳樓身亡。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特例,只要熬過了高考就會好。

那2016年天津師範大學,對2402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357名學生有自殺傾向,自殺傾向率高達14.86%又是什麼?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那學習就不重要?

高考就不重要嗎?

並不是。

曾經入選《時代週刊》100名影響世界人物的韓寒,都公開發文後悔曾經退學。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就像最近上了熱搜的2019年清華畢業生張薇,靠著高考從黃土高原上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來到北京,拓寬了自己的人生。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對於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高考仍然是改寫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

它創造了一種公平和機遇,只要足夠努力,就有可能逆襲。

某種程度,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是高考制度下的受益者。

只是要不要把成績放在首位?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長遠的?

可以多一些探索和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的像《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一家所租房子前任租客,考上了清華北大,但牆上寫滿了恨,這是不是我們期待的結局?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我考上了清華,但我心裡只有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