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成醫聯體95個,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144個

99.94%

2018年,青海全省醫聯體內部下轉患者同比增加20788人次,增長99.94%,全省29個縣縣域內就診率達80%以上。

“跑路少了,花費減了,治療水平沒縮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林鎮後子河村的王俊芳感慨。

5年前查出尿毒症,每週透析兩次。摸黑出門,入夜歸來,路上來回倒車,到家都得扶著牆走。從後子河村到省城求醫,王俊芳曾備嘗艱辛。

如今,居全國領先水平的醫聯體建設,讓“王俊芳們”在家門口也能看上好醫生。2016年,青海省首家醫療集團成立,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總院,整合大通縣3家公立醫院和27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289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組成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成為市縣鄉村四級跨區域緊密型一體化的健康共同體。目前,青海省共組建醫療集團、醫療共同體、專科聯盟等不同形式的醫聯體95個。

“縣裡也能做透析?”從西寧市第一醫院出來,王俊芳心裡打鼓。“我們醫聯體內業務管理、人員調配考核、設備管理、藥品管理、財務管理‘五統一’。”一院院長兼第一醫療集團理事長王東超總結。

不只是能看上病,還要能看好病,基層醫療機構水平行不行?“每年長期下派專家45人次,手術會診手把手帶,職稱考核與下沉服務經歷掛鉤”,第一醫療集團一分院、原大通縣第一醫院院長刁佔元說,“比如總院專家指導做的膽道鏡膽總管取石T形管引流手術,群眾可省7500元,少住院8天。”2018年,青海全省醫聯體內上級醫院幫下級醫療單位新成立專業科室144個,開展新技術、新業務1554項,下派基層醫務人員9671人次,為成員單位檢查、檢驗72154例。

“設備資源共享,可支持51個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第一醫療集團一分院透析室護士長李發秀的話,讓王俊芳寬了寬心,但一琢磨又犯愁,“轉診難、手續多、時間長,會不會延誤治療、耽擱報銷?”

“醫療集團內與各基層機構有協議,職責明確,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配置了‘直通車’。”大通縣農合醫保辦工作人員韓寶宏介紹。王俊芳第一時間順利轉診、無縫銜接。如今,中午可吃完熱乎飯,再去縣上做透析。

與第一醫療集團成立前相比,兩年來,縣分院門診量上升10.39%,鄉鎮衛生院門診量上升25%。西寧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首席專家李舜君常下基層醫院,“基層醫院報銷比例高,群眾看病就醫花費少了,醫生收入也在增加。”王東超介紹,市縣財政專項和補助資金仍按原標準、原渠道撥付,由醫療集團總院統籌,財政負擔同比沒增加。

醫聯體等綜合醫改有效降低了服務成本。據統計,青海居民個人衛生現金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省衛健委副主任李秀忠說:“‘小病基層看、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新秩序正在形成。”2018年,青海全省醫聯體內部下轉患者同比增加20788人次,增長99.94%,全省29個縣縣域內就診率達80%以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