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柳宗元寫《樂府雜曲*鼓吹鐃歌》一首,描繪唐與西方強敵吐谷渾之間的戰爭。開篇說“吐谷渾強盛,背西海以誇。歲侵擾我疆,退匿險且遐。”在詩裡,唐王朝為了徵西方的吐谷渾,派出“王旅千萬人”,束刃逾山,縱橫沙漠,刈羶積屍,成就王業,最後凱旋而獻清廟。

詩中提到的“吐谷渾”究竟是什麼樣的強敵?這個問題在近日首都博物館的《山宗·水源·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這個展覽中通過展品做出了一些揭示。展品中有青海都蘭縣古墓出土的許多文物,其中有大量的金器。都蘭古墓所在地就曾經是吐谷渾政權所建立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

吐谷渾,你為什麼會從遼東長途遷徙到遙遠的青海建立政權?

西漢時的匈奴和鮮卑

吐谷渾,既曾經是一個人名,也是一個古國的名稱。這個曾經在公元四世紀西晉時期建立的政權地處黃河上游,祈連山以南,青海湖以西。南北朝時期北魏與南齊南北對峙階段,西方之國吐谷渾的國土西到且末,也就是塔里木盆地的東南邊緣,東到松潘也就是青藏高源的東邊邊緣,北到祈連山,南到巴顏喀拉山,地域非常遼闊。這個西方古國,它卻來自於遼東。

吐谷渾的祖先居於“徒河之清山”,這是《舊唐書》的記載。“徒河”就是現在的錦州《清一統志*錦州府》說徒河的舊城“在錦縣西北,相傳虞夏時已有此城”。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時而屬遼西,時而屬遼東,比如說秦代就屬遼西郡,東漢時就屬於遼東郡。現在從地理位置上看,錦州是在遼水以西。

吐谷渾,你為什麼會從遼東長途遷徙到遙遠的青海建立政權?

西晉地的匈奴和鮮卑

西漢的時候以大鮮卑山和烏桓山為界,西邊是強捍的匈奴,東邊就是鮮卑。這個界限基本就是現在所說的大興安嶺。大興安嶺以東,嫩江流域是鮮卑的地盤,南邊饒樂水流域是烏桓的地盤。饒樂水就是現在說的內蒙古西拉木倫河。東漢時烏桓退到饒樂水以南。鮮卑的勢力變大,對於鮮卑來說,饒樂水是個很重要的地方。《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說鮮卑是東胡的一支,因為依鮮卑山而居,所以以此為號。鮮卑和烏桓語言風俗是一致的,有個習俗就是“唯婚姻,先髡頭,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飲晏畢,然後配合。”季春就是到了晚春的時候,這時候是鮮卑人要解決婚姻大事的時候。怎麼解決呢?先髡頭,髡頭就是剃頭,男娶女嫁都要髡頭,有的觀點認為髡頭就是把中間頭頂部分的頭髮剃掉,留下四周的一圈。然後到饒樂水歡宴,聚會一直持續到晚上,結束後就各自找喜歡的配偶去那個什麼,各自行事。

吐谷渾,你為什麼會從遼東長途遷徙到遙遠的青海建立政權?

壁畫上的鮮卑人

公元四世紀,西晉時匈奴大勢已去向南遷徏,退到陰山以南,也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以南,而原來西漢時匈奴的大片領地都歸了鮮卑。鮮卑的勢力越過阿爾泰山到達了巴爾喀什湖以及烏魯木齊,再往西就是烏孫的地盤了。鮮卑也有幾個部,和烏孫相鄰的是西部鮮卑,勢力大的還有拓跋鮮卑、宇文鮮卑。在鮮卑勢力的範圍的邊緣地帶,東南角,宇文鮮卑以南,遼河西岸,居住著慕容鮮卑。西晉時慕容鮮卑的酋長,名字叫涉歸。

涉歸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吐谷渾,次子叫若洛廆。涉歸活著的時候給這兩個兒子分了家,給了長子吐谷渾七百戶,這樣就和小兒子若洛廆形成兩部,若洛廆成了部落酋長。分家之後的兩部因為馬群之間的互鬥而傷了和氣,大怒之下的若洛廆就派人去和他的兄長說:既然先公在時就給我們分了家,你怎麼不滾得遠遠的,還要近到讓兩部的馬能鬥起來?聽了這話兄長谷吐渾也不甘示弱,就說:馬要吃草要喝水,你也不能把水草豐茂的地方全佔了。現在是春天,馬正是那個什麼的時候,鬥一下很正常。斗的是馬,又不是人,你生什麼?你這脾氣也太乖張了。索性我滾到萬里以外,以後再也別見面了。

吐谷渾,你為什麼會從遼東長途遷徙到遙遠的青海建立政權?

青海都蘭熱水吐谷渾墓

當然,若洛廆說是這麼說說而已,看到兄長真的要走,若洛廆就趕緊請父親身邊的舊老以及長史去向兄長謝罪。可見若洛廆確實是非常後悔一時衝動。但是吐谷渾說,我們的先祖在遼右立威,遼右就是指遼河以西。先公,我們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曾經有預言說:你的兩個兒子都會建立自己的基業,並享福祚,並且延及後世子孫。我和弟弟不同,我是卑賤的庶子,沒有可能和弟弟一樣並創基業。今天因為馬群相鬥而讓我和弟弟互生怨隙,這是上天的啟示。不信我們就拿馬來試一試。把馬放出去令它向東,如果馬真的向東而馳,我就隨它回去。於是就按吐谷渾的命令放馬向東。

吐谷渾,你為什麼會從遼東長途遷徙到遙遠的青海建立政權?

騎射金飾片吐谷渾墓出土

馬向東跑了數百步就停下來而悲鳴不止,然後突然都調頭向西狂奔而去。試了多次都是這樣的結果,於是吐谷渾就帶著自己的部落向西而去,並且預言說:我們兄弟二人的子孫都會昌盛大,我弟弟會傳及玄孫,我的部落則會在我玄孫時鼎盛顯赫。於是吐谷渾向西到達陰山,然後借道又到達隴地。

從遼東到甘肅路途遙遠,也許兄弟兩個人這一輩子都再沒見過面。因為懷念兄長,若洛廆做了一首歌,叫作《阿於歌》,“阿於”是徒河地區對於兄長的稱呼。《阿於歌》唱道:“阿於西,我心悲,阿於欲歸馬不歸。為我謂馬何太苦?我阿於為阿於西。阿於身苦寒,辭我大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於,嗟嗟!人生能有幾阿於。”從這首歌裡也可知道,當時對於吐谷渾遷西去後的情況若洛廆也應該會輾轉聽聞。從此以後,若洛廆的子孫將這首歌作為輦後鼓吹曲。

吐谷渾,你為什麼會從遼東長途遷徙到遙遠的青海建立政權?

吐谷渾墓出土的長瑪瑙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