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西海岸薛家島一村,文化源遠流長,人傑地靈。

薛家島一村

母親(薛家島內鄉親)

薛家島一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中西部,南瀕唐島灣,北依大澗山,東與薛家島五、四、三村接壤,西鄰青島理工大學。村莊佔地面積555畝。2006年,全村有455戶,1462口人;居民有薛、周、丁,楊、傅、邱、王、郭、郝、苗、焦等姓氏,皆為漢族。

1997年,本村在修建集貿市場時,曾出土過一批古錢幣,其年代上溯至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下至金正隆年間(公1156-1161年),時間前後跨越400多年。據此推測,在唐代就有先民在這裡生活。

薛家島一村

薛家島127號

據《薛氏房譜》記載,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軍戶薛遇林由陝西韓城縣遷來,逐

漸繁衍成村。因這裡三面臨海,一面接陸,薛氏族人便取村名為“薛家島”。薛遇林有七個兒子,分為七甲。本村薛姓人為二、四、七甲的後裔。

一村源於1937年6月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實施保甲制時的薛家島一保。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薛家島二村撤銷,部分居民並於一村。

《上泉寺》

本村有多處古蹟。上泉寺,坐落於一村西北部,始建於明降慶年間,重修於明萬曆年間,

為一座民族宮殿式建築,佔地30餘畝。殿堂坐北朝南,前有出廊,飛簷斗拱,雕樑畫棟。正殿內供奉關公、周倉,、關平神像。大殿匾額上書有“亙古一人”四個大字。大門上的楹聯為:“閒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偏殿內供奉伏羲、神農、龍王等神像。偏殿的楹聯為“嘗百草數世,留五穀濟人。”西殿為三官廟,前殿為馬殿。殿前有兩座石碑,記錄了建廟與重修的經過。甬道兩側各有一棵樹齡約400年的古銀杏樹。

上泉寺門外有一座影壁,長約6米高約3米。由39塊方磚和41塊斜磚砌成。此數目曾成為散落外地的外地的薛家島人相認的依據。

以前,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和除タ,寺內的和尚便會撞擊寺院東側鐘樓內懸掛的大鐵鐘。鐘聲渾厚洪亮,數裡之外可聞。上泉寺西北有一泉,名“上泉”,該寺由此而得名。泉水甘冽,清澈見底。每當紅日映耀、水天交輝之時,便會呈現“上泉浴日”的迷人景觀。“上

泉曉鍾”和“上泉浴日”景觀,均被當時的文人列入薛家島“古八景”。

1938-1943年,上泉寺一度成為孔聖道的活動場所。孔聖道大肆宣揚“三世末劫,大難臨頭,入道消災,逢凶化吉”的迷信思想。群眾一時受其矇蔽,入道者甚多。該寺為靈山衛孔聖道院東分院,院主為薛臨照。1943年,總院主靈山衛人蔣景南投靠日本人辦的萬慈會,孔聖道部分道徒加入了該會。1945年本地解放後,此組織被取締,寺內神像被毀。1947年,上泉寺被群眾拆除。

薛家島一村

薛家島四村135號

《觀音廟》

觀音廟,坐落於一村西端、今區第三職業高中院內,建於明代。因其位於上泉寺南部,亦稱南廟。

該廟為一座歇山式古建築,坐南朝北,有大殿三間。正殿內供奉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神像。大殿匾額上書有“慈航普渡”四個大字。殿前出廊廊柱上有一副楹聯:“問大土因何倒座,為眾生不肯回頭。”正殿西側有一座較小的殿堂,內供牛王和馬王神像。院東北角有一座鐘樓,由四根石立柱擎起四角飛簷的頂蓋。朝南的楣石上書有“覺世”二字。立柱上有一副楹聯:“曉暮一聲皆覺路,空明四達即禪關。”該廟於建國前被拆除。

《薛濂墓》

陽武候薛濂墓,位於本村西北王埠山東麓,建於清初。薛濂,字仲涵,陽武候薛祿的第七代孫,為最後一代襲侯人。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授中軍都督,加太子太師。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在北京殉難(見《明史・功臣世表》)。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其子薛啟扶樞由北京歸裡,將其喪於這裡。

其墓碑正面上書:“明殉難少保陽武侯薛公諱濂墓。”碑背面上書:“公乃前明特進榮祿大夫太保陽武侯諱祿七世孫也。以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闖逆(注:指李闖王李自成)陷京,殉難而死。其嫡子啟,於清順治二年扶柩歸葬茲土。思公靖節而莫為之紀,九泉之下能無恫乎?因共勒石志之。至其平生,在朝危言危行,史

氏必有所傳,茲無容復。”(見《薛氏房譜》)如今,墓前碑基尚存,墓葬已毀。

薛家島一村

薛家島四村573號

《耐榮書屋》

耐榮書屋,坐落於一村中東部,建於明代。因南院有一株明代時種植的耐冬樹,故名。清代至民國年間為鄉村私塾。這裡曾出過薛維橋、薛昆布、薛榮階、薛銘傳等四代讀書有成的人,分別考取了太學生、貢生和秀才。抗日戰爭時期,屋主人薛洪展是薛家島1939年入黨的早期中共地下黨員。他原在家教書,後來打入日偽薛家島自衛團內部做兵運工作。1949年薛家島第三次解放時,薛洪展去了臺灣。此書屋建國後被拆除。

《陽武街》

陽武街,是一條橫穿原薛家島村的東西向主要街道。1932年,國民黨青島市政府為原薛家島村的街道命名。為紀念明朝著名將領陽武侯薛祿,該街被命名為陽武街。同時命名的還有貽安街、培德街、書聲街、敏學街、振遠街等10多條街道(見附圖所示)。陽武街寬6米,長約300米,地處原薛家島村的中心位置。一村居民大都居住在陽武街周圍。

陽武街是當時薛家島一帶25個村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陽武街西側自西向東有上泉寺、南廟、公立小學、耐榮書屋、耶穌教堂、老衙門、民眾教育館等場所。沿街排列的店鋪有復興祥、同合順、福祥成、義大恆、義興成、聚昶祥、裕豐祥、協順德等眾商號,以及

郵政代辦所、中藥鋪、鐵匠鋪、木匠鋪、自行車修理鋪、染坊、理髮館、照相館、飯店、鞋店、紙紮店等。經營者最多的是做水食買賣的小店鋪,加工“火燒”(燒餅)、豆腐、油條等食品,同時經營“合局”(即小賭場,以玩紙牌為主),收取“抽頭”(贏者所獲的十分之一)。當時,陽武街成為島內的商品貿易中心。每逢農曆“二、七”集日,街上商賈雲集,人來人往,物流豐富,交易繁忙。這個集市一直延續至今。

薛世容,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十一代孫,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乙卯科舉人,“揀選知縣”。其私邸東至今居民薛松鶴家衚衕,西至今居民薛臨照家衚衕,南至貽安街,北至陽武街。東後部建有小花園,為家眷居住處。臨街房和中屋為僕人和“清客”(專門陪伴主人下棋、賦詩的窮讀書人)居住的地方。南屋為書

房(亦稱小廳房),是主人讀書休閒的地方。

薛世容死後,子孫養尊處優,家境逐漸敗落。其孫薛維招後將此屋賣給南街首富傅貽經。1922年,國民黨青島市政府設立海西區警察署薛家島分駐所時,傳貽經將此屋中路部分轉賣給了分駐所。

薛世容私邸的中路部分位於一村中東部,原陽武街59號。警察署薛家島分駐所購得這部分房屋後,將原來的一進三佈局加以改建,屋頂換上了紅瓦,門窗換成了西式,外牆加上了甩沙。原南書房改為辦公室,臨街房改為門崗和傳達室,中屋改為警員宿舍。分駐所又租用

南街居民薛銘旗的後園,設立廚房和餐廳。此後,該建築俗稱“老衙門”。

陽武街的政治中心地位自分駐所設立後形成。1945年薛家島解放後,中共薛家島區委、區公所(縣屬機構)機關和公安局派出所設在老衙門。如今,老衙門尚有部分房屋留存,為民宅。

1945-1948年,革命鬥爭形勢極其嚴酷、複雜。為加強對青島敵佔區的工作,中共華東局、中共青島工委、中共濱海區委等黨組織,都在陽武街上設立過地下工作情報聯絡站。他們以經商為掩護,出生入死,往來於青島、薛家島之間。其中,振華公司、永祥商行、利

生商行積極為我黨接送人員、蒐集情報和採購軍用物資本,為解放青島做出了貢獻。

《耶穌教堂》

耶穌教堂,位於原老衙門西側,原為薛世容私邸的西路部分,是一處較為寬敞的殿堂式建築。因薛世容具有知縣身份,他的私邸內設立了會客廳和議事廳,為其接待官員、與客人議事之處。此屋故又稱“大廳房”。大廳房有正房五間,飛簷起脊,鱗瓦覆頂。前出廊紅漆

廊柱,白石柱基。東、西兩廂各有三間房,前有四間小瓦房,兩邊各留有一條小衚衕。中部是一個呈正方形、面積約50平方米的小院。

1902年,德國人佔領青島時期,傅貽經將所購原薛世容私邸西路部分轉賣給德國教會。教會將其略加改造,成為耶穌教堂,並在南院內建了一座西式鐘樓,內懸一口西式銅鐘。教堂大廳內東側為佈道臺,是牧師佈道的講壇。廳內牆壁上懸掛著聖經故事畫和十字架。室內條椅成排,是信徒讀聖經和聽佈道的地方。

耶穌信義會附設教會小學,曾一度設在此屋。1906年,德國人在陽武街西端設立公立小學,稱蒙養學堂,教會小學隨之遷入該學堂。本地解放後,原耶穌教堂先後成為薛家島區、鄉、公社機關大院。1970年,薛家島公社機關遷至今長江東路以北、薛家島供銷社以東處。原耶穌教堂後被拆除。

德國人建立的蒙養學堂,學制五年,是一所較完整的西式學校,也是薛家島最早的公立小學。該校有正房九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前設操場,後設籃球場。1915年,日本人將蒙養學堂改名為公學堂。北洋政府時期、將公學堂改為初小、高小兩級制小學。此後,該校

一直為小學。至1986年,該校才遷往村東部東操場新校舍。該校原校舍被拆除,原黃島三中在此地建起了教師宿舍。

《民眾教育館》

民眾教育館,位於一村中東部,陽武街東端南側,由國民黨青島市政府於1935年設立。教育館有房屋四間,內設廣播站、圖書室、閱報欄。該館開辦夜校,組織群眾學習文化,開展文娛活動;附設武館,教授武術。當時,每日有二三十人來這裡活動。1937年,民眾教育館被撤銷。建國後,該房屋被改建。

建國後,陽武街等街名不再沿用,各街道也陸續進行了拓寬和改造。後來,成片的高樓、眾多的廠房和繁榮的商貿市場,在這一帶陸續建成。

薛家島中學,位於一村西端,佔地50畝。其前身為建立於1958年的薛家島農業中學。1969年,改為薛家島中學。上世紀70年代末,學校擴建至現狀。1979年,改稱黃島第三中學。後來,改為區第三職業高級中學。該

校現為區成人教育中心。

青島理工大學,位於本村西部、長江東路南側。其前身為建立於1987年的青島治金礦山大學黃島校區。1995年改為青島建築工程學院,2004年更名為青島理工大學。

《本村地方歷史名人》

本村歷史上較為有名的人物有:

薛士綱,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九代孫,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壬午科副榜。滿清入關後,他“不仕清朝”。史書稱他“霜雪交下始見鬆操,國家喪亂方識臣節”。

薛希暄,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十代孫,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戊午科舉人,歷任夏津縣、臨淄縣教諭(縣學官,管理童生和生員的考試與深造)。

薛希方,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十代孫,清康熙

ニ十四年(公元1635年)乙丑科副將。史書稱他“負性慷慨,重氣節,治家嚴而有法”。

薛世基,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十一代孫,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丁酉科副榜。

薛世道,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十一代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甲辰科舉人。其“通五經,文宗兩川”,為萊州府志編寫人之一。

薛榮階,薛姓先祖薛遇林的第十五代孫,清光緒十ー年(公元1885年)乙酉科歲貢,“候選訓導”。

薛本祖,1929年生,1946年加入解放軍,1947年11月在解放五蓮縣戰鬥中犧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本村大事記》

本村曾發生過一系列有影響的大事。1938年春,日軍侵佔青島後,在薛家島陽武街老衙

門設立偽“青島市警察局海西第三分駐所”,內設電臺一部。膠州第三區國民黨游擊隊韓福德部得知這一情報後,決定主動出擊,奪取日軍電臺。

《智取電臺》

1939年初秋,韓福德派人裝扮成菜農,以送菜為名,多次出入分駐所進行細緻地偵察,摸清了日偽軍警的警衛情況、電臺的位置和進出的路線。游擊隊經過周密籌劃,決定出其不意,一改常在夜間出擊的做法,利用中午日偽軍警午休間隙,智奪電臺。

在一個炎熱的中午,韓福德一行6人,裝扮成商人,攜帶短槍,騎自行車先後到達分駐所。這時,日偽軍警正在午休,附近街上也空無一人。韓福德先派兩人來到分駐所門口,佯裝要找日偽軍警隊長,藉機控制了兩名門崗。隱蔽在附近的其他游擊隊員迅速衝了進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別控制了正在電臺房工作和午休的日偽軍警,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電臺。韓福德等將日偽軍警全部繳了械、反鎖在屋內後,迅速繞小道撤離。當晚,電臺被從海路轉往陰島(今青島市城陽區紅島)游擊隊駐地。這次虎口拔牙式的偷襲行動,不僅打出了抗日遊擊隊的聲威,吸引了更多的民眾參加抗日,也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三次解放》

黃島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和地下工作情報聯絡站是在本村誕生的。1939年秋,中共膠縣工委民運委員陳炳毅,和中共廣城支部書記盧友文,先後來到薛家島一帶開展工作,祕密發展一村的薛樂三、薛洪展二人為黃島地區第一批黨員,為後來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莫定了基礎。1945年5月,中共濱海區黨委派莒南縣朱邊區武委會主任李繼澤(又名李繼村),來青島祕密開展工作。在中共青島工委的安排下,他們從青島來到一村,與中共地下黨員薛樂三取得了聯繫,以做小買賣為掩護,著手籌建黨支部。當年8月初,黃島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成立,一村的薛寶進、薛聖成、冷延瑞以及三村的薛樂田、薛淑雲等為黨支部成員。

1938年1月,國民黨軍游擊隊李伯泉部投靠日軍後,進駐薛家島。1945年8月22日,解放軍山東軍區獨立第三旅張希賢部和濱海軍區武工大隊,解放了偽軍李伯泉部機關駐地膠南王戈莊後,即日揮師東進,直撲薛家島。盤踞薛家島的偽軍李伯泉部和偽自衛團薛福臣部聞

風喪膽,由海上逃往竹岔島等地。薛家島第一次解放。

1945年10月18日,被國民黨軍收編不久的李伯泉部1500餘人,由靈山島、竹岔島反撲已解放的薛家島。我薛家島駐軍與之激戰多時後暫時撤離。敵軍重新佔領薛家島後,進駐一村西部上泉寺和北大樓等地,搶修防禦工事,企圖負隅頑抗。10月26日,我軍山東警備第十旅十九團在薛家島武工大隊的配合下向敵軍發起進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全殲了盤踞在上泉寺和北大樓等地的敵軍,俘房敵軍大隊長於鬆堂等600餘人,繳獲機槍等各類槍支一批。薛家島第二次解放。

1948年冬,駐青島國民黨軍為配合南線準海戰役,牽制解放軍兵力,掩護國民黨駐青島的黨、政、軍機關南逃,於11月24日派遣國民黨軍106師和青島警備旅近萬人,由青島桃園出動,經膠州、紅石崖、辛安等地,於11月27日佔領薛家島。1949年5月26日夜,解放軍濱北軍分區獨立一團,膠東軍區聯絡部、敵工部、膠南指揮部約3000餘人,在濱北軍分區副軍長林月樵的指揮下,向薛家島國民黨駐軍發起政擊。當晚,國民黨軍山東保安二旅少將副旅長兼六團團長蔡晉康在我軍的爭取下,率全團官兵2000餘人及旅部突擊隊攜帶全部武器彈藥,於馬濠起義。解放軍迅速攻入島內,經5晝夜激戰將敵人擊潰。6月2日,國民黨軍山東保安二旅旅長高維民率殘部由甘水灣乘船逃往臺灣。薛家島第三次解放。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開發區的建設、發展,本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舊村改造,居民大部分住進了新瓦房,一部分住上了新樓房。1995年,村裡以集資形式在村西南角建設住宅樓3棟,有百餘戶村民入住。近年來,村裡建設,改造的步伐正逐步加快。

1992年秋,為增加集體收入,村裡在村西建設了一批建築面積達5000方米的商用房,對外租賃。1997年,建起了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1999年建設了建築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對外租賃。近年來,還先後辦起了木業廠、預製件廠、印刷廠、建築公司、金屬製品廠等企業。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億元,人均純收入7346元。

薛家島一村

陽武街示意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