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裡舊事(1):貢口港古港口,歷史悠久,曾經繁華遠去

貢口港位於新區黃海岸邊的陳家貢灣西側,如今,已成為青島港的一部分,隨著青島董家口港的快速建設,遠處,巨大吊機在岸邊旋轉不停,新落成的大型碼頭已開始運營。貢口村這座小漁村又重現往日的輝煌景象。

泊裡舊事(1):貢口港古港口,歷史悠久,曾經繁華遠去

貢口港曾是古琅琊港的一部分,《文昌雜錄》雲:“在宋時,為高麗往來要地”。明末清初,隨著社會穩定、物資運輸的需求,處在重要位置的貢口港漸漸興旺起來。灣口東面不遠的鴨島以南礁石叢中,有明代沉船,上面裝載瓷器和鐵器。由此證明,貢口港在明代還是南方通往北方的海運要道。

清朝,“海氛久靖,帆檣絡繹”。至光緒年間,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貢口港已成為一座重要的貿易港口。民國時期,來自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船隻雲集海灣,在此裝卸貨物,貢口港成為山東半島極為重要的物資週轉地。

泊裡舊事(1):貢口港古港口,歷史悠久,曾經繁華遠去

《膠南縣誌》(1990版)載:“光緒年間,泊裡的最大商號‘吳大有’僅在貢口的店房就有六七十間,面積達840平米。”貨物流轉的同時也帶來了商貿的極度繁榮,這期間,岸邊倉庫、船行、商鋪、飯店林立,生意興隆;上下船裝卸的工人川流不息,搬運號子此起彼伏;遊走在碼頭和商鋪間的客商絡繹不絕。

《魯海說青島·青島掌故》介紹:民國時期,貢口港“船舳雲集,十分興隆”,閩浙商船時來貢口。青島小港與貢口港船隻往來頻繁,貨船也帶客商、行旅。青島小港有通往貢口的客輪航班。

泊裡舊事(1):貢口港古港口,歷史悠久,曾經繁華遠去

為方便調度運輸,一些大的商號便在貢口村設立分號和代辦處。越來越多的商鋪步其後塵,逐漸形成了幾條專業從事服務的商業街。後來為便於管理和防止海盜侵襲,各商鋪集資修建圍牆,把商業店鋪全部置於城牆之內,只設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供貨物和人員出入,被稱為“圍子裡”。

貢口的圍子城處在海邊較高的丘陵地帶,臨海而建,佔地100餘畝,城牆高3米,寬1米,全由大石塊砌築而成。鼎盛期,圍子城內有商號、貨鋪72家,還有酒肆、茶店、飯鋪、油坊等若干家。

泊裡舊事(1):貢口港古港口,歷史悠久,曾經繁華遠去

早期的貢口港沒有大型碼頭,大型船隻停泊後,再用小船將貨物運送到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整個沿海被日軍、偽軍和國民黨軍隊控制,貢口港失去了往日繁華,見到的多是耀武揚威的炮艇和接送客貨的“火輪”。

建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貢口港再度興旺,進出此港貿易船舶逐漸恢復往日繁忙景象。

1958年,貢口搬運合用社籌資修建起貨場1處,並建成了一座石砌碼頭。1959年,縣商業局在此建起倉庫貨場,年吞吐量達9.4萬噸。自此,膠南西南部十幾處公社的水運物資皆賴此港。1967年,山東省交通廳增建重力式與橋墩式混合碼頭1座。1971年又將橋墩式改建為重力式,1983年,膠南縣輕工局投資修建1座長40米,寬10米,高5米的鹽務代碼頭。

隨著貢口攔海大壩的建成和公路交通的發展,上個世紀90年代貢口港逐漸蕭條下來。

青島印記,畫說島城,回味島城歷史,觸摸城市文脈。歡迎關注南邊子頭條號,謝謝閱讀和點贊。個人能力所限,望知情者斧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