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那些不為人知的去處,只有本地人知道!

老舍認為有兩個「青島」,夏天的青島是娛樂場所,人們來此消暑,將它變為喧鬧的世界;冬天的青島,有安靜肅穆的氣象,是青島的真正的面貌。如果你夏天去青島,在「洗海澡」的熱鬧之餘,不妨去逛逛那些並未出現在官方旅遊宣傳頁上的老城街巷,那裡依舊有冬之青島安靜的模樣。金口路一帶依舊保存著老城的味道。即便是在遊人最多的8月,也極少有人問津,但卻非常有趣。過去這裡是軍政要員、巨賈富商的區域,每幢私家別墅都自有來歷和特色,有些房子完全保留著初建時的模樣。開在閣樓上的老虎窗、日漸斑駁的牆花、古樸別緻的建築外形,與大海相連的狹長石階小路,都讓你有回到20世紀初的錯覺。

從金口一路出來進入魚山路,小魚山就在對面,那裡是俯瞰匯泉灣的最佳去處。穿海洋大學而過,來到梧桐夾道的大學路,近幾年聚集了十多家咖啡館,有些院落格外別緻,春有丁香、夏有薔薇。最後沿黃縣路尋飯館,吃清水海鮮……

請看以下的路線圖。

青島那些不為人知的去處,只有本地人知道!

《金口路一帶 - 這些老街巷裡依舊保持著老青島安靜的樣子》總長度為3公里

「簇新的、整齊的樓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的山坡上,筆直的柏油馬路伸展在兩行梧桐樹的中間,起伏在山崗上如一條蛇。」聞一多曾這樣描述青島。順著彎轉起伏的「蛇背」步行是領略老城的最好方法。中山路附近的廣西路、太平路、沂水路是德式建築最密的地方,多是高大氣派的大型建築。觀海路、觀象路一帶則是一副安詳靜謐的景象,外形各異的別墅掛在山坡上,由石階小路相連,組合出一幅安寧的生活圖,是當地畫家寫生最愛去的地方。

除了昔日達官貴人留下的別墅,青島最具特色的民居是裡院。其外表像西方的聯排樓,裡面則是中國的四合院佈局,一般是兩層或三層建築。人們居住在同一個裡院,生活中互相關照,結成一種人情味濃的鄰里關係。在歷史的變遷中,黃島路還保留著最初的石板路,紅瓦黃牆的裡院矗立在石板路旁,有很濃的市井氛圍。

青島那些不為人知的去處,只有本地人知道!

《中山路一帶 - 多走幾條街巷,你看到的不只是德式建築的外表,更是老城的生活》總長度為3公里

棧橋作為起點,往北進入中山路。在民國時描寫青島的文章裡,提及棧橋,多是溢美之詞。如今的棧橋已經遜色不少,不過冬天的棧橋風光還是美的,尤其是下過雪之後,很多海鷗盤旋在棧橋周圍,當地人喜歡冬天來此喂海鷗。

青島那些不為人知的去處,只有本地人知道!

中山路1號是一棟百年德式老宅,德佔時期是青島國際俱樂部舊址,現為飯店,室內有保存完好的彩色瓷磚大壁爐。這裡既有西餐,也有中餐(葷菜60元左右,素菜40元左右)。

順著中山路向北走,在第一個路口右拐進入廣西路,其聚集著最多德佔時期(1897~1914年)留下的歷史建築。如,侯爵庭院飯店舊址(有漂亮的老虎窗,現在為公安局辦公樓)、醫藥商店舊址(這座紅房子雖破敗,但依然很有氣勢)、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青島郵電博物館)等。青島郵電博物館頂層的塔樓是一個懷古的咖啡館。另外,老上海風情十足的獨立書店良友書坊,就位於一層的東側。

走到青島路時,你會看到一座門外寫著「南園」的德式建築,這裡原為德國領事館舊址,現為孔子紀念館。沿青島路一路向北進入沂水路,老城區最有氣勢的「膠澳總督府舊址」就在眼前。沂水路保留著諸多壯觀的使館建築,也有達官貴人們留下的精緻別墅。沂水路5號是「麥加利銀行經理住宅舊址」,像北歐的童話小屋。沿沂水路走到江蘇路路口,你便來到著名的江蘇路基督教堂

青島那些不為人知的去處,只有本地人知道!

請別急,好戲在後頭。請跟著路線走到觀海二路。

觀海二路以觀海山為圓心,畫出一個不規則的圓,如觀海山的一條裙裾。這裡有安靜的老洋樓和安寧的生活畫面,路旁的房子依山勢層疊錯落,像是掛在山上,由石階路相連,這裡也是當地寫生畫家最愛去的地方之一。(不妨以順時針的方向行走觀海二路)

接著站在黃島路與安徽路交叉口往下看,你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紅瓦黃牆的裡院矗立在石板路兩旁,農貿市場正上演著熱鬧的市井生活。黃島路17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裡院,目前仍作居民樓使用。民國時期曾為青島著名的妓院「平康五里」。

【溫馨提示】青島的路是出了名的難認。德國人最初規劃青島的道路時,除了依山而建,還採用「輻射式」規劃方案,所以,老城區前海一帶很少有十字路口,某個「坡頂」三角地帶通常是五條路,甚至六條路的交會點,金口一路就有7條石階小路與臨海的萊陽路相連。此時,打開「行走Walks」App定位導航也許能輕鬆幫到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