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綦江 三農 版畫 能源 華龍網 華龍網 2017-11-05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綦江區位圖。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發

華龍網11月3日15時訊(記者 王瑋)“行到蜀南欲盡頭,江邊深處隱扁舟。”明代三大才子楊慎描述的就是位於“蜀南盡頭”的綦江。今(3)日,重慶市規劃局聯合規劃研究院推出《市民規劃講堂》系列文章之《規劃師帶你看綦江》,一起看看有“重慶南大門”之稱的綦江。

綦江地處渝黔要衝,歷來為兵家進出屯紮之地,自渝黔、渝湘高速公路和川黔鐵路建成通車後,綦江更是成為巴蜀與雲貴、湘鄂之間陸路交通的咽喉。

綦江之多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綦江城市建設用地佈局圖。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發

綦江的礦產種類多,儲量高。境內主要有煤、天然氣、硫鐵礦、銅礦等多種礦產。煤探明儲量約20億噸,佔全市探明儲量40%左右,是重慶市的能源基地。

綦江的植物品種繁多,覆蓋率高。自然植被屬亞熱帶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還有柴胡、金銀花等野生藥材及野蘭花等草本藤蔓植物,喬灌草相間其中,針闊林混交一體。

綦江的少數民族多,多種文化交融共生。境內有苗、彝、回、滿、壯、白、藏、侗、傣、蒙古、納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6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和諧相處,民風淳樸,特色鮮明。

綦江之規劃

1、《綦江縣城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綦江城市空間結構圖。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發

2002版規劃將縣城定位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慶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以發展機械、能源、冶金、優質農副產品加工為主並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城市。

城市總體結構為“兩河、四組團”、“人”字形帶狀組團式結構。“兩河”分別為綦江河、通惠河;“四組團”分別為老城綜合組團、九龍商住組團、橋河工業綜合組團、通惠商住組團。

城市遠景重點向登瀛河谷地帶發展,以城市森林公園為中心,建成環形路網,形成組團式綠心城市。

2、《重慶市綦江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年編制)》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綦江縣城用地規劃圖。重慶市規劃局供圖 華龍發

這版規劃立足大區域,進一步提升綦江城區城市性質,突出交通物流集散功能的同時,強調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型材料、裝備製造、能源加工和食品加工為主導的現代綜合製造業,打造以避暑納涼、養生養老、康體健身、觀光遊憩和文化體驗為主的重慶特色城郊休閒旅遊地。

新的城市性質為渝南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重慶市重要的現代綜合製造業基地和都市休閒旅遊度假區,現代山水田園城市。

規劃形成“一環、一軸、四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一環”指環翠屏山的核心功能環,佈局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業設施。“一軸”指從三江往翠屏山以北方向貫穿全部城區的縱軸,是城市主要的空間拓展走廊。“四組團”包括東部新城組團、老城組團、三江—橋河組團、北部組團。

2013版總規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佈局,保護城市綠核,為城市發展留足了拓展空間。

綦江歷版總規均遵循了城市演變客觀規律,結合山城、江城特有的地形和用地條件,延續“沿江帶形、分片分組團”的城市用地佈局,堅守生態紅線、保護青山綠水,展現了一幅“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城共生共榮”美麗畫卷。

綦江之景

1、古劍山風景區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古劍山淨音寺。圖片來源於網絡

古劍山嵯峨挺拔,如劍指雲,是國家AAAA級景區、首批市級旅遊度假區,素有“川東小峨眉”的美譽,古劍雲海入選“新巴渝十二景。古劍山森林總面積1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有三鏡湖、洗劍湖、覺海雲梯、同心臺、僧人冢、淨音古寺等多個景點。年平均氣溫18.7℃,氣候溫和宜人。

2、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穿風洞。圖片來源於網絡

地質公園位於綦江北部,是以木化石為核心,恐龍足跡為主體,丹霞地貌為特色,兼顧林海景觀和宗教文化景觀的大型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內地質遺址景觀主要由木化石景區、恐龍足跡景區和丹霞地貌景區三部分組成,面積約108平方公里。

3、丁山湖旅遊區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丁山湖。圖片來源於網絡

丁山湖位於綦江區西南丁山鎮,與貴州習水縣接壤,距綦江城區48公里,是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高山湖泊型風景旅遊區。海拔899米,湖面積460萬平方米,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休閒、迴歸自然的佳地,被稱為“渝黔邊情第一湖”。

4、重慶四鋼記憶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四鋼廠原貌。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鋼記憶”工業主題文化旅遊景區充分利用原“重慶四鋼鋼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老廠房和廠區結構進行包裝,重現鋼廠昔日風貌。包括渝工集市、工業主題餐廳、懷舊影視基地、潮廠音棚、藝術工作室、蒸汽機觀光旅遊、機器展覽館等。並重點打造工業主題的影視劇拍攝基地。目前,在重慶四鋼廠實景拍攝完《鋼魂》《我的孩子我的家》《追蹤》《幸福照相館》《同路人》等影視劇,其工業場景深受影視劇導演的青睞。

綦江之文

1、農民版畫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綦江農民版畫。圖片來源於網絡

綦江被稱為“農民版畫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綦江農民版畫作品取材於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表現手法在簡單傳授繪畫技法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了當地民族民間美術技法,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作品突現出古樸稚拙,誇張浪漫的藝術效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綦江農民版畫馳名中外,己有15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省(市)博物館、中國駐外大使館和國外美術館收藏。

2、永城吹打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永城吹打。圖片來源於網絡

永城民間吹打農村地區及周邊城鎮從事紅白喜事的演奏活動,歷史悠久,2008年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曲目廣泛、吹奏技巧精湛、高超,能夠用自制的七種形狀和功能不同的嗩吶兼以打擊樂器渲染出各種情緒,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和喜愛。

3、橫山昆詞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橫山昆詞演奏。圖片來源於網絡

橫山昆詞是集吹、打、唱於一體的坐唱吹打形式的民間樂種,已有140多年的悠久歷史,由崑腔演變而來,類似於山歌粗曠開朗的曲風,又異於崑腔曲體,旋律流動線已擺脫了崑曲範疇。

4、趕水蘿蔔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趕水蘿蔔。圖片來源於網絡

趕水蘿蔔是採用綦江趕水地區特有的“草根人蔘”——草兜蘿蔔,運用傳統加工工藝,將蘿蔔切絲,自然風乾,拌鹽,加入香料,裝入瓦壇醃製而成,色、香、味、形俱備,辣而不燥,麻辣並重,香脆可口,口感回甜。

5、飯遭殃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飯遭殃。圖片來源於網絡

“飯遭殃”系選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種植的優質“子彈頭”辣椒,配以植物油及多種調料,採用傳統的生產工藝加工而成。具有鮮香、辣等特點,拌飯、拌菜、拌麵條、炒菜均可,使人開胃健脾,食量大增。

6、金角牌“老四川”牛肉乾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老四川”牛肉乾。圖片來源於網絡

始創於1937年,以優質鮮牛肉為主料,配以砂糖、川鹽、天然香料、精煉植物油等輔料精製而成,具有獨特的五香味。有健脾益氣、養胃舒肝、強筋壯骨的功效。

7、北渡魚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北渡魚。圖片來源於網絡

北渡魚選用鮮活的草魚、花鰱、鯰魚等,輔料選用本地小米辣椒、泡椒、花椒,上等香菜、番茄、酸菜、特製老鹽菜等,具有鮮、香、麻、辣、嫩、爽的特點。

8、古劍山霸王螺

重慶市能源基地在這兒 規劃師帶你看“重慶南大門”

古劍山霸王螺。圖片來源於網絡

霸王螺殼薄肉厚,配以紫蘇同炒,香中有辣,辣中帶甜,常常霸佔街頭小食檔,深受人們的喜愛。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