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提前入席 分食金融衍生品“大蛋糕”

期貨 投資 金融 中信證券 中國網 2017-05-19

金融衍生品憑藉其高槓杆性,以及在規避風險方面的作用,有效激發了機構投資者們在衍生品業務方面的熱情。以上交所公佈的數據為例,2016年券商在50ETF期權自營業務成交量,包括做市成交量為6241.18萬張,增長明顯。據悉,目前國內多家證券、期貨公司機構正爭相分食衍生品這塊“大蛋糕”。

市場空間充足,需要抓住盈利機會

“中國衍生品市場:剛剛起步,方興未艾!場外衍生品領域仍有比較好的盈利機會!”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白學政在出席“2017中國自營衍生品峰會”時說道。據證券業協會統計的數據,股票交易2015年A股成交金額254萬億人民幣,三大股指期貨成交金額合計412萬億人民幣,2015年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交易名義本金累計0.947萬億人民幣,2016年雖因監管數據有所下降,但仍可看出,場外衍生品有較大發展空間。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交易情況(截至2016年12月31日)

機構提前入席 分食金融衍生品“大蛋糕”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而據九州證券對衝交易部總經理常敘透露,在衍生品量化交易方面,證券公司可以發揮專業交易能力,迅速捕捉市場機會,賺取高階利潤,但這同時也給廣大機構投資者的團隊專業能力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方面,中信證券表現搶眼。2016年,中信證券期權做市業務連續11 個月被交易所評為AA級。中信證券執行總經理徐星海指出,在期權套利方面,中信證券採取了成熟模型化以及創新靈活化的策略;期權做市業務方面,採用了高性能的IT系統。

高槓杆是雙刃劍,風控成為行業瓶頸

在看到盈利機會的同時,我們不得不看到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場上既具備分散風險的功能,又有放大風險的可能性。監管層對衍生品風控要求也成為了重中之重。多家券商表示,目前監管嚴格,對風控要求很高,衍生品可操作的空間受限。

據本報記者在2017中國自營衍生品峰會上了解到,中信建投在風控領域獨樹一幟,信息技術部總監萬錕在峰會上提及,中信建投部署的跨系統風控平臺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可以實現第三方系統零改造、內存化交易、全業務支持靈活拓展,能夠有效防禦業務部門間的對敲、反向交易、總股本控制等問題。

技術聯袂業務,積極完善自營衍生品系統

據瞭解,伴隨著國內衍生品業務品種的相繼推出,券商、期貨等機構投資者對於場內場外業務的整合、程序化交易、算法交易需求等將大幅增加,而這些都離不開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金融軟件開發商,作為機構參與者共同分享衍生品這塊“大蛋糕”。

根網科技總經理餘婉貞表示,隨著衍生品系統個性化、自主開發需求增加,券商、期貨等機構投資者需求變化趨勢明顯,他們更希望得到多部門、跨業務,支持複雜策略的系統,並且追求高性能,高效與穩定性 。而根網自營衍生品平臺能夠針對以上需求,提供多策略支持、多種方式對接及個性化開發支持,能夠統一監控業務風險的系統。她還指出,唯有完善和加深業務理解,以實踐引領技術應用才能開發出符合用戶需求的自營衍生品系統。

券商心態樂觀,對衍生品充滿信心

券商作為最早一批獲准參與金融期貨的機構,在衍生品市場中一直擔任著重要角色,並且普遍越來越重視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和運用。記者在2017中國自營衍生品峰會圓桌論壇環節,從多名券商內部人員處得到了積極信息。

銀河證券衍生品部總經理丁聖元表示,“目前對整體行情應保持樂觀,同時注意衍生品帶來的風險。”廣發證券衍生品部總經理顧娟表示,“我們目前應對衍生品業務的發展充滿信心,新業務品種的推出,已經釋放了積極信號。” 東方證券衍生品部投資總監範豔萍以及東興證券做市業務部負責人湯建彪均提到,“衍生品作為重要的金融對衝工具,已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信證券股權衍生品部投資總監劉衛亮表示,“未來我們還希望見到更多衍生品業務標的,希望政策可以儘快鬆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