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貨人生——16個年頭 經歷了狂風暴雨,如今心境更加平靜

期貨 投資 藍籌股 金融 滬指 聖手007 2019-06-18

以下為周方海的交易經歷(第一人稱)

我的交易經驗有16年,我19歲開始做證券,從2002年開始開立證券賬戶。

我的交易到目前為止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虧損、學習階段。第二階段是探索和保本階段,我的虧損和保本階段都是在證券市場。第三階段是突飛猛進階段,是在期貨市場,是在證券市場沒有行情的時候,被迫進入期貨市場。

2002年,那個時候手上也沒錢,大盤指數1000多點,那個時候手續費又很高,那個時候手續費和印花稅是雙向徵收千分之三,也就是說一進一出就是1.2%,那個時候基本上沒錢賺,都是交手續費了。2008年金融危機,我是從6000點一直炒到1700點,中間沒有停過,這個過程當中,基本上自己所有收入都在其中交了學費。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自己基本上所有的收入都在股票裡虧光之後,開始總結這麼多年交易下來,為什麼到現在還是一無所有,基本上沒有賺過錢。我開始研究虧損的原因,我們為什麼會虧損,而且一直在犯同樣的錯誤?然後開始慢慢研究風險控制,開始做止損,做資金分配,不要把所有資金放在一兩個股票上,我們發現不對時該砍就砍。就像3000點去抄底的時候,覺得等一下還會反彈的,然後一直等到1700點。

2009年,自己開始摸索交易策略,做風控和資金管理。2009年開始,1700點到底的時候,我們還是拿了一筆錢出來,在股市上繼續投,當時賺得不多,但是基本上已經沒有虧損了。這是對自己失敗原因總結的一個成果,我覺得對於自己來說,這是一個成功的起步。

2010-2011年,股市一直處於振盪行情,3500點之後一直振盪到2000點,振盪的跨度非常長,證券市場基本上沒有機會。然後我開始做期貨,我的期貨賬戶是2010年開立的,但是一直沒有怎麼交易,後來證券市場實在不行了,開始做了期貨。

2012-2014年,我通過證券市場的一套交易模式,也就是風控、資金管理,我們通過一個平臺,把自己的交易理念編寫成交易程序。從2012-2014年,從10萬、20萬起步,開始用程序化交易,盈利100多萬。

2016-2017年,股指停滯,再次回到商品期貨市場。其實之前我們一直是做股指的,當時做股指的波動幅度非常大。這個時候我們回到商品期貨市場,2016-2017年實現了資金翻倍。2016年資金已經到1000萬左右了。因為2014-2015年,在股指上翻了三四倍,相當於股指是從2000-5000點,我是翻了三倍。商品期貨市場翻了一倍。

2017-2018年,我們在程序化交易系統更加成熟之後繼續在黑色系上實現了翻倍。現在基本上在期貨上賺的錢已經開始不在不同市場上進行分配,開始分散。2017年我們的藍籌股和績優股也配置了一部分,現在我們也一直持有,拿到什麼時候,還要看未來的市場。

期貨帶給我最大的收穫——資金管理

做期貨行業,對我自己來說,這幾年下來也可以說是非常折磨的,相信做期貨的人都感同身受。我做期貨最大的體會就是學會了資金管理、資金分配。我們在起步階段,特別是我們每一年開始,我的資金都是固定的。比如說我今年做期貨,投資1000萬,我中途資金虧了之後,我不加錢,虧了之後,我就用剩下的資金去翻,如果不能翻本,今年也就這樣了。賺了錢之後,當年行情好的話,反而把自己的倉位提上去。我的資金曲線在開始的時候是非常穩定的,到下半年之後,資金曲線波動會越來越大。一直到年底之後,今年一年進行結算。第二年重新制定一個起步本金,從零開始做。我們是一年做一個計劃的。這樣做有一個好處,我在這個市場死不了,今年我預算1000萬,中間虧了錢,我不加錢,我最多虧1000萬,但是我後面還有三五千萬資金,一千萬虧掉沒有關係。但是如果說我賺到1500萬,我就有1500萬倉位,賺到2000萬,就有2000萬倉位。

這樣一來,自己的心態會越來越穩,因為我們的倉位風險自己可以承受,不會說今天倉位開得比較多,夜盤不看到11點半,不看到1點,晚上覺都睡不好。我們最多就是看看網絡是不是正常的,如果說正常我們就去睡覺了,不會看到很晚。就算到很晚,我們最多就是看一下行情的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更多我們還是看重分析和品種選擇上,一年能不能賺錢,最關鍵的還是選品種。也就是說不同的時間段,行情走勢的特點,你選擇的策略是不是適合。

止損要堅決果斷,不能等,不能看

當然風控也非常重要,我們會嚴格控制倉位,剛剛我也說到我的資金量是限制的,這樣虧我們也虧的心安理得。因為這個成本之前就在期貨池裡的,但是我們還有很多後續資金可以再啟動,我們不會把心態虧塌掉。

要計劃好你的預期損失,任何時候都要算好風險在哪裡,做好最壞的打算,一定要嚴格止損,交易過程當中嚴格按照預期計劃進行,要堅決果斷,不能等,不能看,更不能有絲毫幻想。止損是控制每次虧損的幅度,不要在市場處於危險期的時候頻繁的交易,在賺錢的時候要賺足。

這是我多年來的交易經驗,我覺得止損是成功交易的重要一環,只有止損才可以看到本金的安全度。我止損100次,對我都不會傷元氣,因為我資金投入佔我總資金的比例不會很大。第二,我的止損幅度很小,就相當於我花錢買一次機會,沒有買到沒有關係,我們下一次再買,我連續買50次沒有買到都沒有關係。賺錢的時候不要得意,守住利潤是需要的,因此利潤回撤到一定的程度還是要收。如果說你從100萬到1000萬不斷加倉,但是如果說從1000萬到500萬還不收的話,很可能你就回到原點了,因此利潤的收割也是非常關鍵的。適時出局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說上漲趨勢都結束了,還拿著多單,還幻想著行情能走多高,這是不切實際的。賺錢機會年年都有,不要太執著於自己的判斷,單子拿著沒有止損止贏,這就是主觀判斷,去賭一把,這是投資大忌。今年是2018年,應該說賺錢機會還是不差的,有幾個品種還是有不錯的機會的。

心態方面,雖然說我們在交易中也有虧損,在我們虧損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去研究我們的交易系統,是不是有改進的餘地,不斷總結自己的交易思路,交易分析的方法,我覺得這個錢也是虧的值得的。我們要等待時機,比如說2015年資金分配到十幾個品種,但是2016、2017年只是集中在五個品種,包括黑色系螺紋鋼、焦炭、鐵礦、橡膠、有色金屬(鎳),但是今年的期貨行情和去年完全不一樣了,今年橡膠這個品種行情走的有點變異了,從10月份到現在,橡膠品種按照交易規則去做,基本上都是在虧錢的。螺紋、鐵礦是小賺,鎳是可以賺錢的。這是品種和行情發生的變化,我們分析這個行情品種的變化選擇自己的品種,機會一旦出現,我們的倉位馬上就把資金調到這些品種上了。

比如說在週四、週五(1月18-19日),之前螺紋一直在振盪,突然冒出了陽線,出現一波上漲行情,我們的資金馬上就到了螺紋上,出現行情的時候,一定要快。不能說行情走到一半,才發現行情起來了,在行情起步階段一定要快,基本上我們一到兩天資金到位了。要快、準、狠,狠主要是在砍倉方面,如果說一看不對,要砍得快。

嚴格執行 切忌臨時起意

最後是順勢,一定要順勢而為,比橡膠的這三個月,除非是做套保的能賺錢,作為技術派和投機派,在沒有趨勢的時候,我們是非常難賺錢的。

這是我們的交易計劃流程。首先是基本面分析,也就是選品種,哪些品種會有趨勢行情出現,這是要結合基本面來看的,基本面的分析,我們要對品種大致的產業鏈有所瞭解。然後是計劃,計劃是分析之後我們要制定一個交易計劃,編寫交易策略,在交易策略當中,其實就是技術分析。基本面確定之後,我們通過技術分析尋找進出點,進出點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說節奏踩不好也很難賺錢。在沒有好的進出點的時候,我們要能夠沉得住氣經常去跑,經常去跑,不賺錢就是虧錢。所以我們還是要等待機會,機會來了之後,按照自己的交易策略去開倉、平倉。還有要拿得住單子,以前我不成熟的時候,做橡膠,橡膠從4萬點跌到3萬點的時候,我持的空單,第一段行情吃到了大部分,但是沒吃到全部,就是因為主觀怕它跑得太快,就怕它反彈,一反彈利潤就沒有了,結果它繼續下跌。因此我們交易時還要拿得住單子,要沉得住氣。

執行方面,執行的精度非常重要。執行不要臨時起意,臨時起意這是做交易的大忌。我們都是盤前制定交易計劃,盤中不做改變,交易計劃改變都是收盤之後做的。

順勢是說要隨市而行,隨著市場行情的方向下單交易,不要背市而行。逢低做多,逢高做空,在趨勢產生的時候,我們是逢低做多,不能逆勢做空。市場本身是牛市的時候,我們就逢高做空,我們永遠都是單方向做的,一天之內我不會又看多單又看空單,一會兒多一會兒空,這是交易大忌。如果說你上午看多,下午看空,說明你對大勢判斷是不明確的。賺多虧少,合理的盈虧比是非常重要的,像我做的盈虧比基本上是3.0以上,像螺紋盈虧比可以做到1:5,也就是說虧少賺多,一筆單子賺50萬,但是最多虧損不會超過5萬。不能說我一筆單子虧10萬,20萬,但是每筆單子賺5萬就跑了,這種交易做法在市場上是非常難盈的。因為你每筆單子都是賺得少,虧得多。這種做法經常在新手中出現。在虧損的時候他扛得住,但是賺錢的時候,他是拿不住的。合理的盈虧比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做期貨交易的人去做統計的。賬戶拉出來,平均我們每筆盈利和虧損可以做一個數據的分析,發現自己的交易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