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5%受訪者認為車險二次費改利好大公司

為了讓費改惠及消費者,監管政策改變過去只看綜合成本率的做法,轉而對費用率水平進行重點監控

■本報記者 冷翠華

車險二次費改的靴子終於落地實施,車險市場將繼續發生更深刻的變革。對二次費改以及整治市場亂象政策的影響,市場關注的焦點有兩個,一是“穿透法”監管方式將遏制費用戰,二是車險市場份額將進一步集中,大公司將從費改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而由於新政剛剛發佈不久,消費者對二次費改的具體影響也尚不十分清楚。

遏制“蹺蹺板”效應

車險二次費改方案有諸多吸引眼球的地方。

首先,根據車險二次費改方案,在不同保監局轄區,保險公司使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商業保險示範條款的,可以按照新的範圍擬定自主核保係數和自主渠道係數。例如,在深圳保監局轄區內,自主核保係數調整範圍為0.70-1.25,自主渠道係數調整範圍為0.70-1.25。“繼續下調係數範圍已在預期之中,行業對此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某財險公司車險部負責人表示。

而更受業界高度關注的是新政對費用率的嚴格監管。新規指出:“財產保險公司應建立常態化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回溯和修訂機制。產品獲批使用後,如保險公司車險綜合成本率、綜合費用率、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率等指標的實際發生值與報送申請材料時的精算預期值發生重大偏離,財產保險公司應主動對費率方案進行修訂並重新報送保監會審批,嚴格防範商業車險定價風險和經營風險。”

同時,財產保險公司上述車險指標的實際發生值與精算預期值發生重大偏離時,保險監管部門可責令財產保險公司停止使用存在問題的商業車險產品並修改費率方案。情節嚴重的,保險監管部門可依法在一定期限內禁止財產保險公司申報新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指標偏離超過該指標值前三年平均波動幅度(取絕對值計算)的,原則上認為出現重大偏離。”新規指出。

“這一監管調整彌補了車險首次費改的短板。”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一次費改時,由於僅對綜合成本率進行監管,使得賠付率和費用率出現了“蹺蹺板”效應,前者的下降加劇了後者的上升。

國信證券相關研報提到一組數據,2016年車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為99%,與2014年和2015年的100.25%、99.4%基本持平,但從結構上看,2016年車險賠付率和費用率分別為58%、41%,較第一輪商車費改測算的結果分別低7個百分點、高6個百分點。

“本次費改新提出對費用率以及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率指標的監管,前者目的在於直接限制渠道端的價格戰,後者則降低了保險公司通過調整未決賠款準備金對會計科目進行調整的空間。”該分析人士表示。

某中型財險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稱,保險公司的渠道費用以及會計數據的可靠性可能會納入核心監管指標。與二次費改相伴而來的,是保監會正在徵求意見的《關於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徵求意見稿》),對拓展車險業務時發生的費用進行“穿透法”監管方式,防止部分公司巧立名目抬高手續費。

二次費改之後,行業費用率水平有望迎來拐點,在採訪中,多數業內人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但也有人指出,監管政策執行的嚴厲程度將影響最終效果。

市場集中度更高

早在二次費改政策正式發佈之前,一項市場調查顯示,75%的人認為此次改革“對大公司更有利”,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印證。

國信證券相關研報指出,規模偏小的公司更傾向於在渠道費用上高投入。財險行業盈利情況與規模效應緊密相關,龍頭財險公司在成本管理、網點佈局以及品牌上均具有顯著優勢。小公司需要在渠道上更大比例的投入以爭取客戶資源。

該研報稱,根據2016年財險公司的費用率水平,TOP3(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TOP10、TOP11-20、TOP21-30、TOP31-40、TOP41-50的平均費用率分別為:39.0%、42.2%、48.2%、55.8%、56.0%、64.3%。可見,隨著保費規模的遞減,費用率水平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其中TOP41-50費用率水平高達64.3%,綜合成本率高達125%。

而由於車險二次費改政策在監管指標的設置上,排除賠付率指標來對綜合成本率以及費用率進行監管,特別是結合上述《徵求意見稿》對費用率將執行強監管的政策,使得中小公司無法繼續將更大比例的資源投入到渠道費用中。“我們預計財險公司對保戶的賠付服務創新將在競爭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利於具備規模和網點優勢以及品牌影響力的龍頭險企進一步提升其市場份額。”國信證券的研報指出。

對中小公司面臨的困難,保監會財險部主任劉峰認為,中小公司經營困難,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存在。隨著商車費改的深入,市場規律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優勝劣汰不可避免。中小保險公司需要自我施壓,在本身不具備與大型保險公司競爭的條件下,避其鋒芒,選擇大型保險公司關注度不夠、發展能力水平不強的領域發展,找準市場定位。

消費者得實惠

無論是車險一次費改還是二次費改,消費者都是受益者,二次費改的效果可能更加明顯。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車險改革全面實施近一年來,車均保費較改革前下降5.3%,顯著提高了消費者獲得感。

“前一階段改革試點工作完成後,大部分地區駕駛習慣良好的低風險車主享受商業車險最低折扣率已由改革前的0.7下調到0.4335。本次下調商業車險費率浮動係數下限後,根據前期行業測算,最低折扣率將進一步下調至0.3825,部分地區低至0.3375(即具有良好駕駛習慣和安全記錄的車主在一家經營穩健的保險公司投保,保費可能下浮20%左右),實實在在讓利於民。經過本輪改革,保險行業商業車險賠付率可能提高3.6個百分點。”保監會表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於二次費改政策實施不久,部分消費者對其詳細影響尚不是很清楚,但認為費率下降是好事。車主呂先生對記者稱:“費率下降之後,我花同樣的錢卻可以提高保額,尤其是準備提高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額。”他表示,自己是多年未出險的老司機,平時開車也不多,政策對優質車主的傾斜讓他感覺“心裡很舒服”,也會促使自己繼續做個好司機。不過車主尹女士作為新手司機則很擔心明年保費大幅上漲,但為了爭取更多折扣,她表示“以後開車要更加細心,著急的時候不開車。”

對目前監管方面尚沒有明確說法的按行駛里程收費、按開車天數收費等保險創新模式,消費者方面也存在兩派觀點,開車少的人認為應該主張少開車少交費,既省錢又環保。呂先生還提出一種新思路:按汽車加油量來計算保費(與行駛里程和出行次數有關,數據更易獲得);開車多的人則認為,出行多少與保費高低無必然關係,出險次數和事故的嚴重程度才是,因此,應以關鍵因素作為定價核心因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