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這是我參加“獨立書店的生存之路”沙龍聽到的最觸動同時也略顯悲傷的話

武漢境自在書店經理程磊2014年在中山廣場的19樓租下了其中一間

開啟了自己的自營書店旅程,這是全新的身份,也是全新的生活

境自在相較於其它獨立書店來說真的太小了

但在中心地段鬧中取靜,對讀者來說,很是難得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左數第三位 程磊

“雖然我自稱經理,但其實店裡就我一個人打理,自己管自己。”程磊打趣道“從14年開書店到現在迷茫啊,失落啊,還想過要放棄啊,但還好堅持了下來。”

—實體書店走的有點難—

卓爾書店副總經理王寧在沙龍會上談到實體書店不由感嘆:“經營有好轉,但還是要虧損五六百萬。”王寧無奈的笑笑。在座的其他獨立書店主理人說到這個話題也顯得有些沉默。

“實體書店受到的衝擊太大,我們已經看見這個行業的天花板了。”德芭與彩虹書店創始人曾剛很坦誠,在實體書店生存之路的問題上他表示未來的路會走的更加艱難。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德芭與彩虹書店

90後的我真切的經歷了“實體書店”與“網絡購書”這場博弈賽

2009年之前我買書的途徑大多是去武漢的“圖書大世界”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圖書大世界

黃瓦紅牆的商鋪縱向排開,路邊有不少“找書人”會向路人打探買書的“心意”

賺點幫忙找書的跑腿錢

書店老闆不用說,在這裡進貨種類齊全比較方便

零售客戶也喜歡來這兒,雖然價格不會像批發商那樣低

但相較於市場價來說還是讓讀者客戶買的很“舒服”

2010年因城市規劃的原因,圖書大世界搬遷到了興業路

新地址的市場面積是以往的3倍

但遠沒有以往那般熱鬧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電子商務的逐步興起,網絡購書也慢慢被大眾接受

方便快捷、輕鬆便利成了現代人購物的主題

傳統的實體書店也在互聯網的衝擊下顯得不堪一擊

倒下了一批又一批

—獨立書店的出現—

武漢百草園書店掌櫃王國林在今年9月就要迎來書店的第十九個年頭,他的讀者們習慣喊他一聲老王,他們都是老王的客戶,也是老王的朋友。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王國林

和程磊一樣,王掌櫃也是獨自一人打理書店,自己“掌管”自己,“我總是跟我自己的讀者聊天,說些天南海北的事情,讀者在成長,我和書店越要跟著他們成長。”

近些年有別於傳統書店的“新派書店”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單向空間、言又幾、西西弗、方所等新派書店出現在各一二線城市的繁華地帶,大有發展、蔓延的成長趨勢。私營老闆經營的小型獨立書店也越來越多,細分也逐步明確。

和傳統書店不一樣的是,這些新派書店大都以“書店+休閒+生活方式+場景”的形式出現。“咖啡廳+書店”的模式基本上已經是新派書店的標配,更有像方所,除了顏值超高的環境之外,還嘗試把服裝品牌融入書店環境;比如很多貓咖啡館,在看書喝咖啡之餘,還能和店裡的貓互動玩耍,增添生活情趣。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方所書店

新派書店及獨立書店的迅速發展歸功於抓住了大眾消費心態的轉變

新一代消費升級不僅是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升級,更是理念上的改變,

從以往的“我需要”轉變成“我想要”

在哪裡消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消費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抓住了時下的消費理念,也有消費群體

為什麼還是會出現生存問題?

—獨立書店該如何走—

雖然發展勢頭良好

但現實問題還是擺在眼前

複合型的書店越來越趨向於同質化

時代給了它一個機會,同樣也是一場考驗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其實我們現在更多不是去滿足消費者,而是在滿足自己。”曾剛明白,作為一家獨立書店的創始人,其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現在80、90後的年輕人很少有做書店這個想法了,他們也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承受的了開書店所要投入的代價。”曾剛面對現實帶來的挑戰也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店裡的書,喜歡你就來看看,不喜歡我也不傷感。”

也許在獨立書店的經營者當中曾剛是很“特別”的

但迎合自身也是曾剛經營書店的獨特理念

百草園的老王則依舊迴歸於與讀者共成長,“這兩年我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回來之後對於經營書店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啟發,我能跟他們天南海北的聊,也能更瞭解他們的想法。”深入讀者,瞭解讀者,這樣的想法同樣也是邗江古籍書店的老闆尹鋼所贊同的,“像我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書店,我經常會從讀者那裡獲取信息,及時與出版社聯繫,找到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圖書。”

獨立書店主理人:“我把自己的書店當女兒養,因為女兒要富養”

尹鋼

快節奏的消費讓這個時代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太少了

去趟書店成了自拍的場地,朋友圈一定要湊足九張才算是個“文化人”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閱讀方式多種多樣

去書店更多的成為了休閒方式

在獨立書店發展艱難的情況下,我們更多的應該去找尋、分析實體書店與網購的區別。

1.應更瞭解書店周邊的人群結構

能夠經常出入書店的讀者都有“住得近”的優勢,對於書店周圍的客戶群體分析尤為重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受教育程度、工作環境等選擇大致範圍的圖書品種。

2.消費群體的大數據分析

圖書網站一般會根據客戶所輸入的關鍵字詞,購買歷史分析客戶喜好,實體書店也應該更加貼近客戶,對客戶的購買習慣進行大數據分析,更好的進行內容推廣。

3.更加貼近讀者生活

現在獨立書店為了能夠更多的吸引讀者,會定期的舉辦沙龍、讀書會等,這幾乎變成了書店的標配,給讀者一些說話的空間。在有內容的同時,實體書店也應更加貼近大眾的現實生活,抓住時下熱點開展活動。

我們誰也無法預料到實體書店今後的發展

但我們都希望它能走的很遠

就想程磊一樣,書店這位“女兒”養起來有點難,但它也在慢慢成長。

作者:echo

(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