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浪費 倡導“光盤”——綠盛實驗學校踐行文明就餐見聞

自貢網訊(記者 張翠娜)四年前,由熱心公益人士發起的“光盤行動”倡導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盤中餐,得到從中央到民眾的支持。自貢綠盛實驗學校積極響應“光盤行動”號召,率先在全市學校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明就餐”教育管理方式,使杜絕浪費、厲行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成為師生們的日常行為習慣。

每天上午十一點十多分,綠盛實驗學校南湖校區綠膳樓就逐漸熱鬧起來,綠膳樓是學校食堂,每天有2800餘名師生在這裡就餐。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餐時間安排靠前,他們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教學樓的各班級出發來到綠膳樓,稍後是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不同年級隊伍走向規定的不同入口通道和取餐窗口,容納2000多人就餐的大食堂一切井然有序。

在取餐窗口,有胃口小的孩子主動告訴乘菜的阿姨“少一點”,也有胃口好的孩子端著已經吃光的餐盤要求“再添一點”。“老師說不要挑食,不能浪費,吃多少取多少,”二年級5班學生吳星右端著餐盤得意地說:“看我都吃完啦!”就餐完畢後,學生們有序地把餐盤放回餐具回收處,絕大部分孩子的餐盤吃得乾乾淨淨,少數孩子把餐盤裡少量殘羹倒入“回收桶”。

這個“回收桶”可跟平常在食堂常見的一個大桶不一樣,在綠膳樓,每個班級有一個專用的“回收桶”,由班級管理員負責收集本班的剩菜剩飯,然後由“午間值周”老師現場稱重,記錄在食堂內“文明用餐評比欄”上。“學校食堂每天稱重計量剩飯剩菜,每週進行評比統計,讓學生們爭奪‘文明用餐’小紅旗,”綠盛實驗學校校長楊景華說,稱量評比督促師生們不斷減少浪費,四年來,飯菜剩餘量逐漸下降,很多時候一個班五六十人,全部剩餘量不足一斤。

稱量評比不僅直觀反映了浪費情況,還成為食堂提升菜品質量的檢測法。後勤主任、食品烹飪高級營養師張志明每天都會觀察分析剩飯剩菜量的情況,“剩得多的菜說明學生不愛吃,我們就想辦法改進,飯菜營養可口師生愛吃,自然就能‘光盤’。”

可俗話說,眾口難調,更何況是幾千人吃的食堂菜,而且還是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學生們。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學校食堂不僅按不同年齡學生需求進行營養搭配,還注重收集學生意見改善口味,菜譜一週不重樣,鹹淡、辣度分高低年級分鍋烹飪,十足貼心。在管理上也是全體動員,通過教職工大會、班隊會活動等向師生宣傳節約理念;安排午間值周行政,加強對文明就餐的引導和管理;成立學校膳食管理委員會、食堂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校長、副校長、政教主任、後勤主任、教師都變成了“食堂管理員”,學生、家長也參與管理和監督。

如今,綠盛學校提出的“排隊有序、安靜就餐、儘量光盤、餐後保潔”文明就餐十六字準則不僅是寫在食堂裡的標語,已經化作了師生們自覺的實際行動,綠膳樓寓意的“綠色膳食、綠色環保”理念深入師生內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