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2010年,羅伯·萊納以63歲的年紀自編自導了愛情喜劇片《怦然心動》。

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執導愛情片。早在1989年,他執導的愛情片《當哈利遇上莎莉》已入圍了第47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從題材和表象來看,二者算是同一類型。只有遇見,才會有怦然心動的瞬間,才會有更多的故事

然而,切入點卻又不盡相同。《怦然心動》的切入點直接是初戀,而《當哈利遇上莎莉》的切入點只是當朋友。一個的目的是得到對方的吻,一個的目的是和對方當朋友。

這一次,《怦然心動》算是圓了他的純情夢。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美國電影給我們的感覺除了吊炸天的特技、特效,天馬行空的想象,滿屏外星人、生物人和黃暴色情的鏡頭,恐怕所剩無幾。而這部影片,沒有一個色情鏡頭,除了禮節性的需要,甚至連一個接吻的鏡頭都找不到,更別說其他,真正做到了“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可以這樣說,《我們這一天》給了我們多少溫情,《怦然心動》就給了我們多少純情

目前該電影在豆瓣電影 Top 250的排行榜裡排名第24,評分9.0,是前30名中劇情最單一的電影。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怦然心動》的故事很簡單 ,講述了兩個小學生從初識、暗戀、矛盾、吃醋、挽回到重新認識的過程。雖然少了戀愛中和空窗期的許多羈絆糾葛與酸甜苦辣,但依然精彩斐然。

羅伯·萊納的表現手法純粹,劇情單一不做作,從頭到尾只講述了一對主角的愛情故事。雖然中途為了化解矛盾牽出了外祖父與外祖母的愛情,但是通篇未直接講述二人的故事,只是將其作為一個長者的諸多教誨,給男女主角以啟迪,讓他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

或許是為了使這部電影看起來更加唯美,更有那種初戀般純純的情感,影片用華麗的手法拍攝了諸多優美的風景以及柔情的配樂,為主角的動作及故事情節發展加以渲染和彌補。如優美的田園風景,太陽初升與落日餘暉,高大的梧桐樹;在電影即將結束時,布萊斯和朱莉一起種樹時播放的音樂《Let It Be Me》恰到好處。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自從瑪德琳·卡羅爾飾演的朱莉和卡蘭·麥克奧利菲飾演的布萊斯相遇後,朱莉迷戀上布萊斯的藍色眼睛,乃至於他的整個人,愛屋及烏的最高表現也莫過於此。

遇到你的一瞬間,怦然心動。

朱莉最大的願望就是得到布萊斯的吻。因為一個吻,從小學等到高中;因為一個吻,不在乎對方的冷漠與無動於衷,這種堅韌與痴情就已足以讓很多人動容。

她虔誠地相信三件事:樹是聖潔的、她在後院裡飼養的雞下的蛋是最衛生的、有一天她會和布萊斯接吻。而這三件事都被布萊斯的所作所為破壞了。

布萊斯對朱莉的示好感到厭煩、絕望,一直想逃卻逃不開。他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把養雞和坐在樹上看成是非常有樂趣的事。甚至一度因為布萊斯的無知、懦弱、膽怯而使二人離心。

朱莉最喜歡坐在梧桐樹上為同學們報告校車的具體方位,而布萊斯很討厭這種行為。當梧桐樹的主人想建房而需要砍掉梧桐樹時,朱莉請求布萊斯一起守護她心中的聖樹,布萊斯決絕。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作為觀眾的我們,看到朱莉眼含淚水深切懇請的語氣,本以為布萊斯會伸以援手,哪怕以一個陌生人的角度幫助一下別人也好,可是咱們的男主角並沒有任何表現,而是在校車來了之後直接上車走了,留下女主角一人獨自守護心中的聖樹。

此時朱莉對布萊斯的感覺已經有輕微動搖。自己視若珍寶拿命守護的東西卻被自己最愛的人視若糞土,還有什麼比這更絕望呢?

朱莉養的雞下蛋後,為了讓布萊斯嚐到新鮮雞蛋而送去他家。布萊斯的家人因為朱莉家院子慌亂不堪,因為家人討論害怕雞蛋有沙氏桿菌而扔掉雞蛋。就因為他沒有勇氣將雞蛋還給朱莉。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朱莉最想得到布萊斯的吻,但是因為梧桐樹和雞蛋事件,讓朱莉開始覺得布萊斯漂亮的藍眼睛也許和他本人一樣其實很空洞,不配得到她的愛。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這是一個心動感覺由盛轉衰的過程。

而與此同時,聽從外祖父的至理名言,丟掉對朱莉戴上的“有色眼鏡”後開始慢慢了解真實的朱莉,反而覺察到了朱莉的魅力,開始主動追求她。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在這個過程中,影片用了大量的鏡頭來表現一個情竇初開的男生在面對自己喜歡的女生面前會做些什麼事?

懵懂、糾結,又帶點不想讓別人發現的小心思。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這是一個心動感覺由衰轉盛的過程。

他們就像兩條直線,短暫相交後越離越遠。而外祖父又像一塊吸鐵石,將直線再次拉向同一個地方。

外祖父像是一座橋樑,連接起兩截斷裂的路。

影片除了講述少男少女們的愛情,還體現了個人自尊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朱莉從小喜歡布萊斯,可是在碰到要犧牲自尊才能得到時,她放棄了。愛一個人要做的是付出與努力,而不是低到塵埃。拿自尊換來的愛情,不要也罷。

她的獨立、勇敢、天真與偉大時刻散發出萬丈光芒,而培養她的家庭也非常友愛、高尚。

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她用勤勞來補充,自己修理草坪。就算父母把錢用來為叔叔找最好的私人療養院而無法改善生活條件,當她說拿出自己賣雞蛋的錢來補貼時,父母也堅決不要。

哥哥們想玩兩年音樂再去上學,朱莉的父母也沒有意見,甚至很支持他們的決定。可以說,朱莉的父母對他們孩子的尊重是這個家庭和諧的最主要因素。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而布萊斯的家庭卻正好相反。布萊斯家屬於中層階級,父親目空一切。擠兌外祖父,對孩子需要全部的權威,明顯帶有惡意的玩笑幾度使家庭關係達到冰點。

電影拍了兩場家庭矛盾。一次是布萊斯家,一次是朱莉家。

布萊斯的父親和女兒爭吵的時候無法冷靜,無法用事實與理論說服自己的女兒,最終不得已打了女兒一巴掌。

就如同影片中的臺詞一樣。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他們把孩子只當做孩子,不在乎他們的思想、觀點、感受,以至於在孩子叛逆時期無法正確引導。

朱莉家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朱莉的媽媽因為丈夫的心善而抱怨,由此當著朱莉的面爭吵後,輪流去向朱莉道歉。他們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的、有思想的人,尊重、理解並全心愛著他們。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青少年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青春期、叛逆期,只是他們一直在進步,而教育他們的人一直在原地踏步。當教育者的思想落後於青少年後,他們做出決定的正確率、合理率就會下降,和青少年的思想就不會重合,從而引發叛逆心理。

換位思考,當我們遇到一個處處不如自己的人時,我們會毫無理由的聽從他們的觀點嗎?顯然不會。

所以,《怦然心動》既是一部講述愛情,講述初戀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小眾而又特別。

它將你置於一種溫暖的、有趣的,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氛圍中,一切以人的思維為主。

它放任朱莉和布萊斯兩個人心理自由發展,尊重他們情竇初開的感覺,並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適時加以引導,讓問題不再惡化。

他們不直接插手問題的解決過程,而是讓孩子們自己解決,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完善以及修復他們的心靈感受。


《怦然心動》: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時,才有資格說愛


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的我跑你追到我追你跑再到互相追逐,花了將近一個青春。他們追逐愛情的過程也是他們心理的自我完善過程。

俗世男女的隨性和妥協、喜新和厭舊以及其他雜蕪在該片中皆沒有涉及,男女之間的愛情不需要任何手段,無論是追求還是堅守。這就讓導演和編劇集一身的羅伯·萊納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而他就只管利用這沒法發揮自己想象的拐角處找尋最懵懂、純真的感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