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彭加木遇難事件始末

彭加木 羅布泊 疏勒河 米蘭 作坊屋 2017-05-10

說起彭加木人們一定會跟羅布泊聯繫在一起,某周意義上而言,彭加木代表了羅布泊的一個縮影、羅布泊生活了一個永遠的彭加木。網上關於彭加木事件的流傳版本很多,本文根據現有的真實記錄,還原彭家木事件的始末。

彭加木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因科學考察中缺水,彭加木主動出去為大家找水,不幸失蹤,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化作了羅布魂,將他對羅布泊之情、對巴音郭楞之情永遠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還原一個真實的彭加木遇難事件始末

關於彭加木事件重要時間表

考察年份:公園1980年

5月3日出發(攜帶四大桶水+兩大桶汽油+若干物資)

5月9日進入湖區

5月10日進入湖中心鹽鹼地

5月11日鹽鹼地車受損嚴重,原路返回

5月13日到達湖南端鹽殼地帶,做標記

5月28日到達羅布泊西北營地,並寫給上海同行的最後一封信,信中提到,打算30日出發,6月底前結束考察

6月2日水、油幾乎用盡,考察隊陷入絕境

6月5日到達羅布泊南部的米蘭

注:考察歷時一個月,羅布泊乾涸面積為450平方公里,收穫頗豐。

經過短暫的休整,考察隊一行重新上路,從米蘭出發,準備沿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地區(重新考察),然後取道敦煌去烏魯木齊。(距離很遠,有了前次的教訓,此次應多準備物資)

6月11日再次出發

6月16日

下午到達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處,水、油基本耗盡(所攜物資僅供6天使用?)晚上經過開會討論,向當地駐軍發電求援

還原一個真實的彭加木遇難事件始末

6月17日9:00部隊回電同意援助物資

13:00司機發現彭加木留便條一張:“我向東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時三十。”隨即分頭尋找,未果。

6月18日中午烏魯木齊送來物資,考察隊成員登機尋找,仍未果

6月18日新疆軍區大面積搜索未果

6月20日軍民聯合搜尋、敦煌地面部隊搜索,未果未果……

6月底—7月初搜尋進入高潮,“梳頭式”地搜、軍犬出動,未果

1980年5月2日至6月5日,斷斷續續、曲曲折折,歷時一個多月,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隊隊長彭加木,率領9名科考隊員,衝破重重艱難險阻,第一次由北向南成功縱穿羅布泊,勝利到達羅布泊南岸米蘭農場,打破了“無人敢與魔鬼之湖挑戰”的神話。

在米蘭農場,科考隊僅休整了短短的5天,又於6月11日驅車東進繼續考察,途中曾遭遇過駭人聽聞的沙塵暴和無數次沼澤陷車,還有可怕的迷路。

6月16日傍晚,他們終於艱難地來到羅布泊東岸庫木庫都克。此時,科考隊從米蘭農場補充的汽油已因一路多舛消耗無幾,帶的水也只剩下可憐的十幾公斤,而且裝在高溫下的鐵桶裡,一週過去,顏色和醬油一般,散發著難聞的鐵鏽味,根本不能飲用。嚴重缺油、缺水、缺食物,隊員們疲憊不堪、彈盡糧絕、面臨絕境、危及生命。

在這生死關頭,彭加木於當晚9時半親自起草,向馬蘭基地前沿指揮部“720“發出了求救的告急電報:“我們今天20點到達庫魯庫多克以西大約十公里,我們缺油和水,請求緊急支援油三百公斤,水五百公斤,現有的水只能維持至十八日。請轉告烏市撲獲一頭小駱駝。”

庫魯庫多克?這是什麼地方?部隊首長一看地圖,羅布泊以東根本沒有叫“庫魯庫多克”的,而是標有“庫木庫都克”,部隊首長斷定,彭加木他們遇險就在此處。“720”指揮部收到電報,翌日晨9時回電:“同意送物資,就地待命。”並要求報告大本營座標和地形特徵。科考隊立即回電,報告他們所處的地方為:東經91°50′;北緯40°17′。標誌是:地面上插有一杆紅旗。部隊知道座標後,馬上再次確定,就是庫木庫都克,決定派直升飛機緊急救援,先送去500公斤水。

可彭加木心裡又犯了嘀咕:直升飛機送水,代價太高了。一斤水要十幾塊錢啊!那個時候的十幾塊錢等於現在是多少呢?恐怕不止一二百塊錢吧!他思之再三,決定親自出去找水,他自信一定能找到水。

彭加木處變不驚,依舊在冷靜分析:從庫木庫都克這譯成漢語為“沙井”的名字看,從在“720”聽到軍人說庫木庫都克以東不遠的“八一泉”有水的信息看,他想,這個地方一定能找到水源。

彭加木打開自帶的軍用地圖,更讓他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驚喜:地圖上離庫木庫都克不遠標有“紅八井”、“紅十井”,庫木庫都克又是“沙井”,稍遠一點還有“八一泉”,不遠處又是疏勒河古河道,因此,他充滿信心地斷定:附近肯定有水!

6月16日下午,他曾派專搞水文地質的副隊長汪文先等出去找水,可汪文先找了幾個地方,挖下一米多深,不見絲毫水氣。

彭加木不甘心,又帶領陳百錄等出去找“沙井”,結果,找到的“沙井”只是半間房大小的沙坑而已,滴水皆無。

其實在70年代以前,羅布泊還是一個草長鶯飛,湖水豐沛的地方,到了後來由於氣候和人為活動導致羅布泊在短短3年就變成了一個遍地是沙的地方,以前的地圖上標註的水源,陸陸續續也就乾涸不見了,而當時的地圖由於更新不及時,仍然以什麼井啊、泉啊,作為地圖標記,讓人誤以為那裡還有水,為後續的悲劇事件埋下伏筆。

6月17日隊員們正吃早飯時,彭加木又提出,開車往東沿疏勒河谷地去再遠一點的地方找水。他的指導思想是:飛機運水,價格昂貴,能給國家節約就節約;另外,不要輕易麻煩部隊,這次考察已經給他們增添了不少負擔,能自己解決的就儘量自己解決。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發現了寶貴的水源地,就為今後的羅布泊考察提供極大的方便。同時,他從春天拍攝大型記錄片《絲綢之路》的同志那裡瞭解到,附近的紅十井一帶也有水。

彭加木的意見是,不要坐等,應該開車到羊達克、紅十井一帶去找。為此,他與大家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隊員們說,馬蘭基地部隊前線“720”已經回電同意送水,科考隊困境已得緩解;另外,開車走那麼遠,單程就有120多公里,汽油本來已十分緊張,要慎重為好。再說,單車出去也有危險。……

彭加木則認為,咱們如果找到水源,部隊就沒必要用直升飛機花那麼大代價送水!

在沉悶的氣氛中,彭加木走出帳篷,到越野車裡看地圖,他還是堅持去找水。心情同樣沉重的隊員們有的打撲克,有的在帳篷裡睡覺。

接近中午,科考隊又收到部隊電報,說飛機將於18日往庫木庫都克送水500公斤,請科考隊原地等候。副隊長汪文先高興地拿著電文去報告彭加木,一看隊長不在,以為到附近沙包後面去方便,沒有在意,便回到了帳篷。

又過去半小時,司機王萬軒去車裡拿衣服,首先看見了那張攤開的軍用地圖,但卻沒有看見彭加木。他有些疑惑:這張地圖彭隊長一直隨身保管著,是從來不亂放的,今天是怎麼啦?他想收起地圖,又看見旁邊有半張16開帶紅格的信紙,上面用鉛筆寫著:

“我往東去找水井 彭”

還原一個真實的彭加木遇難事件始末

彭加木失蹤,國家大搜救:

1980年11月初,根據中國科學院黨組的指示,為了平息社會上的謠言風波,要再一次尋找彭加木同志。第四次進入羅布泊的隊伍,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新疆軍區獨立5團、通訊兵部隊、汽車56團和蘭州407部隊等八個單位共69人組成,配備大小越野汽車18輛。新疆分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王熙茂同志任現場總指揮。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隨隊住在敦煌指揮部。彭加木的兒子彭海以及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辦公室主任朱相清隨隊前往現場幫助尋找。為了保障尋找隊伍絕對安全,第四次尋找隊在敦煌建立指揮所,敦煌指揮所與尋找分隊保持無線電聯繫;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救援,由軍區空指臨時派出飛機擔任;有關空地聯絡信號等也作了明確規定。隊伍由14名科技人員、15名解放軍戰士、7名通訊報務人員、20名司機、4名測工、9名後勤聯絡人員共69人組成。軍區和分院抽調水罐車、油罐車、電臺車、物資裝備車、吉普車共18輛,攜帶電臺3部、帳篷6頂、行軍鍋2口、信號槍2支、信號彈4個基數和大量生活用品。

還原一個真實的彭加木遇難事件始末

隊伍從11月10日由敦煌進入羅布泊地區到12月20日撤出,前後共計41天。尋找地區以彭加木同志失蹤前的宿營地——庫木庫都克和腳印消失處為中心,沿疏勒河故道,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東到科什庫都克,南北寬10~20公里,總共尋找面積為1011平方公里,直接參加這次尋找的有1029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尋找近1平方公里。

第四次尋找工作分為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從彭加木腳印消失處的東北面開始到“八一井”以西地區,尋找3天;第二階段是腳印消失處的北面和西北面,即從“紅八井”到“紅十井”地區,尋找7天;第三階段是腳印消失處的南面和西南面,即從庫木庫都克到吐牙以西6公里和以東10公里的地方,尋找9天;第四階段是腳印消失處的東面和東南面,即從羊塔克庫都克到科什庫都克,尋找12天。

2010年4月14日,為紀念彭加木失蹤30年,中科院新疆分院代表、黑豹科考探險隊員以及大學生代表(來自中國信息大學)在彭加木墓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當日,中科院新疆分院代表與黑豹科考探險隊隊員等20餘人在位於羅布泊附近庫姆塔格沙漠的彭加木墓碑前舉行祭掃活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