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這次會從歐洲帶回什麼大單?

歐洲 經濟 投資 法國 國是直通車 2017-05-30

李克強總理這次會從歐洲帶回什麼大單?

作為歐洲的“常客”,

總理的訪歐之旅常常帶回“大單”。

李克強總理這次會從歐洲帶回什麼大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5月31日至6月2日訪問德國並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赴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作為歐洲的“常客”,此番總理訪歐的“老友記”能否結成新碩果?

北京專家指出,中國-歐盟領導人此次會晤將有助於吹散中歐關係中的消極陰雲,真正達成一系列務實的合作成果,特別是開拓中歐合作的新領域,讓中歐關係再上一個臺階。

“深耕”歐洲

作為歐洲的“常客”,李克強在歐足跡已經遍佈多國,德國、瑞士、比利時等目的地更是不止一次到訪。2013年,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後的首次出訪,四個目的地國家中就包括瑞士和德國兩個歐洲國家。

他的訪歐之旅時常帶回合作“大單”。如2015年李克強訪歐時,與比利時、法國等國簽署數百億美元的大單,更是為中歐在產能合作等方面規劃出路線圖。

自1975年建交以來,中國和歐盟關係已歷經42年風雨,連續登上合作伙伴關係、全面夥伴關係和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三個臺階。如今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如今恰逢歐洲多國大選年,英國脫歐等事件為歐洲一體化發展再添不確定性,而中國正在大力倡導基於國際合作的“一帶一路”建設,此次李克強訪歐會為“老友記”寫出什麼樣的新篇章備受矚目。

事實上,5月24日,在會見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加布里爾時,李克強已明確表示,期待通過此訪共同發出中德、中歐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發展繁榮的強烈信號。

合作“頂配”如何升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國是直通車表示,其實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和歐盟形成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定位已是目前最高一級的定位之一。今後,中歐關係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在於讓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名副其實”。

就“全面”而言,雙方領導人會晤頻繁。目前,中歐之間幾個雙邊會晤機制和多邊會議保證了領導人之間的常來常往。例如,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中德總理年度會晤等。中歐關係已經形成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各領域交流都已覆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格局也已經形成。

在“全面”合作已經實現的背景下,崔洪建認為,中歐雙方的合作會更多從“戰略性”方面發力。“歐盟其實對於當前的一系列不確定性深感頭疼”,他認為,特別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執政後,一些挑戰國際規則的做法,讓歐盟對美國的信任度下滑,於是其向外部尋求可靠合作伙伴的需求更加迫切。這也使中歐雙方有了更多互信的空間和更緊密的共同立場。

摒棄傳統思維

毋庸置疑,務實合作成果的達成,需要中歐雙方有更多共同立場以及在更多問題上達成共識。美好預期的實現不僅需要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導人會晤以及各級別磋商,也需要政策執行層面的磨合。

多位專家認為,其中最大的阻礙實際上來自於歐洲方面,歐方需要摒棄一些傳統思維。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與歐亞所副主任姚鈴對國是直通車指出,今年歐洲多國大選、希臘債務危機尚待解決等因素,讓歐盟分出大部分精力關注其內部事務。中歐雙方的合作依賴於分歧問題的解決,而這取決於歐盟的意願是否迫切,以及其內部問題解決是否順利。

近年來,歐盟內部矛盾叢生,歐盟的自主性也受到一定的質疑。針對很多事務,歐盟成員國以及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展示出不同的態度,內部事務的不一致性也影響其外部的戰略合作。

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例,中方倡議加快步伐,歐洲議會和歐盟商會也提出希望年底前結束核心文本的談判。但姚鈴指出認為,如今歐洲政策形勢、選舉政策形勢仍不明朗,需要等德國9月份大選之後才能確定。

此外,姚鈴認為,未來投資協定的推進需要歐洲談判團體包括歐盟委員會放低姿態,目前在投資保護方面,歐方提出比較苛刻和非常高水平的要求,中歐需要互相考慮雙方的發展水平。

崔洪建也認為,歐方必須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外合作方面,還能有助於其解決內部矛盾。雙方是否將美好的願景落實到行動中,取決於歐洲能否改變傳統思維,以更開放的態度接受中國。

歐盟—亞洲中心主任弗雷澤•卡梅倫也指出,在歐盟地區,有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比另外一些國家要嚴重,所以要改變人們的思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歐盟必須要改變海關官員的觀念,因為他們是在貿易環節當中一個重要的參與者。

拓展合作新藍海

多位專家認為,合作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可能成為今年中歐合作的一大亮點。

崔洪建認為,海洋合作可能成為今年中歐合作的新方向。“中歐雙方應該更多地從經濟增長和環保等角度發展海洋合作”,他呼籲歐方轉變觀念,不要過多地將精力集中在海洋爭端和南海問題上,而是在務實領域拓展合作。

姚鈴也認為,新的議題和合作可能是今年中歐合作向前發展的重要環節。例如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能源合作以及數字經濟等領域,中歐都有很多合作空間。

如:數字經濟方面,“歐洲2020”戰略提出打造歐洲戰略數字市場的目標,而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互聯網+,並在今年首次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能源方面,歐盟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打造能源聯盟,建立完全一體化、具有競爭力的內部能源市場,降低歐盟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這和中國面對經濟結構轉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關注有許多共通之處。

作者:龐無忌

編輯:馮玲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