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閃擊蘇聯前,首先炮轟1小時,為何不怕打草驚蛇?

歐洲 英國 轟炸機 坦克 希特勒 村中無人對局 2018-11-29

近代歐洲人發明了一句話----“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說這句話的人是英國近代史上一位非著名外相叫哈默斯頓,這個人在史書上除了這句話,沒有留下別的。

這句話雖然很卑鄙,近代以來歐洲卻一直在據此行事,並且把這個思維蔓延全球。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人有幾個著名的卑鄙協議,都被這句話給洗白了,比如《慕尼黑協議》,比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互相之間以國家利益的名義去背信棄義,反而令所有國家都遭到了重創。

說起《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41年春天,德國和蘇聯的大國友誼令歷史懷念:

德軍閃擊蘇聯前,首先炮轟1小時,為何不怕打草驚蛇?

1、德國人實打實的將最先進的武器銷售給蘇聯,並邀請蘇聯外長和軍事專家訪問德國,把最先進的技術展示給蘇聯人看。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的友誼讓人羨慕,兩個人曾經一起在德國的防空洞中喝紅酒,暢聊“英國馬上就完了”。

2、1940年開始,美英兩國報紙不斷的出示各類證據,證明德軍準備對蘇聯發起進攻,蘇聯外交部毫不猶豫地迴應:這是英國和美國這樣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挑撥蘇德階級友誼,故意釋放的叫消息,根本目的就是把蘇聯拉到帝國主義戰爭當中。蘇聯嚴厲地譴責了美英這類行為,還將國內的石油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德國,為德軍橫掃西歐立下了汗馬功勞。

德軍閃擊蘇聯前,首先炮轟1小時,為何不怕打草驚蛇?

不過兩國的友誼背後,卻有著不可言說的奧妙:

1940年底,德國制訂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古德里安大將回憶錄中稱,他最早知道這個計劃的時間是1940年12月;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解密的蘇聯中央檔案館消息中,1941年5月,蘇聯方面制訂了準備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

表面上無比信任對方的兩個國家,甚至將國之重器毫不猶豫地展示給對方,然而背地裡做的卻是毀滅對方的勾當。

雙方之所以這麼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夠麻痺對方,在給對方知致命一擊的時候,對方毫無防備。

古德里安回憶錄《閃擊英雄》中提到,1941年6月17日到閃擊蘇聯前一天的6月21日,他到布格河視察,發現俄國士兵正在唱著歡快的歌曲,訓練中還會跳舞助興,他知道,蘇聯人沒有什麼準備。古德里安和同事們每天都在觀察對面的蘇軍,無疑,如果他們發現蘇軍防備森嚴,是未必敢於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的。雙方都是大國,只有突然襲擊才能夠以小博大。

(布格河是蘇德邊境,是波蘭境內的一條河流,兩國瓜分波蘭時,各自的軍隊在布格河自動停下,形成了這條“國界”。)

有了這條河流阻擋,德軍裝甲師突破時如果被炸斷橋樑,巴巴羅薩計劃就會終結,因為沒有坦克的德軍根本不可能打蘇聯。所以,在最初渡河的那短短几個小時,德軍是充滿焦慮的。

德軍閃擊蘇聯前,首先炮轟1小時,為何不怕打草驚蛇?

古德里安的兩名傳令兵渡河後發現蘇聯哨兵逃走了,不顧性命危險追了過去,想要滅口,結果被反殺,可見保密對德軍的重要性。

但是德軍在戰前卻接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安排:渡河之前對蘇軍實施一個小時的炮轟,即火炮+轟炸機空襲。

可是,德軍為什麼要進行這次炮擊,希特勒是怎麼想的,難道他不怕打草驚蛇?

試想一下,如果蘇聯事先有防備,地道和碉堡堅固,工事堅固,地雷、鐵絲網密佈,德軍過去實際上等於送人頭,或者蘇軍第一時間開炮炸橋,德軍也會損失巨大;而這個炮轟應該就是最後的投石問路,如果發現蘇聯方面準備妥當,或者迅速反應炸燬布格河的橋樑,根據歐洲人的性格,德軍很有可能立馬稱誤會,結束巴巴羅薩計劃,不然也沒別的出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