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接力跑”道路暢通貿易興

歐洲 德國鐵路 阿拉套山 蒙古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30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

光明日報記者 陳恆

暮春時節,新疆艾比湖畔,一列列火車在晨光中駛過,遠遠望去,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上穿行。

再向西北,幾十公里之外,阿拉山口車站一片繁忙。過去的一年間,從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之間長約90公里的狹長通道上,1727列貨運班列駛出國境,滿載著廣受喜愛的“中國製造”開往中亞和歐陸大地。

從多天一列到一天多列,48歲的沈建偉見證了這一切。作為烏魯木齊機務段阿拉山口折返車間的一名老司機,如今他每兩天就要開著火車出一次國。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負責的是“中歐班列駛出國境前的最後一棒”。

這可能是中歐班列全程中最短的一棒。這一棒只有12公里的路程,駛出國境僅有4公里。

4公里之後,列車抵達哈薩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小鎮。由於沿線國家使用的是寬軌,由國內各地發出的中歐班列將在這裡進行第一次換軌。“所謂換軌,其實就是將我們列車上的集裝箱吊裝到哈鐵的列車上。”常年跟隨中歐班列運行的中鐵集裝箱公司客服中心副主任高增金解釋。

中歐班列與海運不同,它並不是一列火車從起點開到終點,而更像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接力跑”。

在高增金看來,來自義烏的集裝箱就如同比賽中的“接力棒”,在它18天穿越8個國家13052公里的旅程中,要經歷三次換軌、多個國家鐵路公司和車輛的裝載、數十位操著不同語言的火車司機日夜接力,才能成功抵達“終點線”馬德里。

而如今,中歐班列已經開至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今年將開行到2200列。為了實現“一帶一路”道路聯通、貿易暢通的共同目標,沿線國家在為這條亞歐大陸橋進行各種溝通、努力。

中歐班列的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時間越來越短。在通關方面,已與沿線各國實現了電子報關。“比如,在列車進入歐洲前,報關資料就已提前送達當地海關,從而減少列車停靠等待的時間。”阿拉山口海關副關長白晨說。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執行董事長阿納什金·謝爾蓋耶維奇說,目前在中哈邊境班列換軌加清關耗時通常約3小時,而過去大約要三四天。

今年4月20日,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波蘭、俄羅斯等七國鐵路部門簽署了《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提速、統一、擴圍……各種關鍵詞透露的信息是,各方將合力打造中歐班列國際物流品牌。

在簽約儀式上,德鐵、俄鐵、哈鐵等代表紛紛表示,中方提出簽署中歐班列合作協議的倡議也代表了沿線國家鐵路部門的意願,通過簽署協議和建立合作機制,定能帶來中歐班列的更好更快發展。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28日 01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