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作者:喬納森·羅森鮑姆

譯者:Issac

校對:易二三

來源:《Chicago Reader》


譯者按:伍迪·艾倫從業六十多年,從筆頭工作、電視創作到喜劇演員,再到如今被奉為「喜劇大師」的電影人的他,幽默感從來不缺,這早已成為其風格或說招牌。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換句話說,觀眾對此已經非常熟悉了。熟悉感可以是作品的吸引力,也就是粉絲群體的聯結力量之一,但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熟悉感也可能造成僵化的效果,成為作品某種缺乏生命力的機制組成部分。

下面這篇文章將以《獨家新聞》等多部作品為例,一探伍迪·艾倫創作上的熟悉感,是讓人愈加愛下去呢,還是逐漸膩了呢?





伍迪·艾倫和與他同時代、更具商業性的人不同——其中包括哈維·韋恩斯坦常常合作的馬丁·斯科塞斯和昆汀·塔倫蒂諾——艾倫對自己的電影擁有最終剪輯權。

但是,那些公司老闆為了艾倫的這種放縱要冒什麼風險呢?他們知道,熟悉感是吸引觀眾去到影院的理由之一,他們也知道,在艾倫身上不必期待什麼驚喜。不幸的是,電影產業經常表現得吸引觀眾的只有熟悉感似的。

《賽末點》是艾倫至今最出色的影片,但在某些方面依然受到批評,因為片中艾倫把自己對紐約的體察移植到了倫敦,同時該片具有一種奇怪的嚴肅性和精確度。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賽末點》(2005)


艾倫接下來的失敗之作《獨家新聞》也將故事背景設置在倫敦,依舊由斯嘉麗·約翰遜出演,她又一次飾演初來乍到的美國人(這次是新聞系學生而不是雄心壯志的女演員了),後來遇上了又一位坐擁鄉野別墅的英國富人。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獨家新聞》(2006)


而且片中再一次出現了謀殺女友的情節,讓人想起西奧多·德萊塞的《美國悲劇》。(譯者注:《獨家新聞》的故事講述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美國女大學生桑德拉為了尋找獨家新聞來到英國倫敦。在調查和採訪的過程中她參加了伍迪·艾倫飾演的魔術師希德的魔術表演,因此遇見了一個離世的資深記者鬼魂喬伊·思卓貝爾。這個鬼魂生前是一個為了拿到獨家新聞無所不盡其用的人,而桑德拉也通過他得知,著名的「塔羅牌殺手」竟然是貴族彼得,為了拿到獨家新聞,桑德拉開始接近彼得,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態變化。)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在艾倫的《丹尼玫瑰》和《玉蠍子的魔咒》中,存在著一種對低廉秀場及其表演者的復古情懷(艾倫飾演一位巡遊魔術師,名為斯彭蘭蒂尼,又稱西德·沃特曼)。在《曼哈頓謀殺疑案》中,有一樁未被解決的謀殺案。

而《曼哈頓謀殺疑案》和《玉蠍子的魔咒》裡,艾倫都與女主一同出演,飾演一位偵探(這一次他飾演女主的父親)。(譯者注:這裡作者也是在指出伍迪·艾倫作品上的雷同感。)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玉蠍子的魔咒》(2001)


艾倫對英國上層社會端莊得體的生活有著嚴格刻板的看法,為了與之相符,其片中的配樂過度經典(如果故事發生在美國,那爵士樂總是他的首選),也過度熟悉:《天鵝湖》《胡桃夾子》以及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中的「在妖王宮中」,最後的這首曲子在弗裡茨·朗的《M就是凶手》中伴隨著連環殺手的出場而出現(這部電影也有一個連環殺手)。(譯者注:這裡作者是在暗示,伍迪·艾倫的熟悉感不僅來源於自己作品和自己作品之間的相似度,也來自他對經典作品的借用。)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艾倫在《獨家新聞》中描繪的低廉秀場之一便是弗利特街的新聞業,但是這一次絲毫見不到1937年伊夫林·沃的《獨家新聞》中的那種詼諧的嘲弄以及智慧。艾倫對這一行當並不感冒,這當然比不上他在《獨家新聞》中飾演的那個魔術師一樣在乎自己的魔術。

但是,他又不僅僅把新聞業作為情節驅動而已。名為喬伊·思卓貝爾(伊恩·麥柯肖恩飾演)的傳奇記者死後,乘著一艘小船裡跨過了斯堤克斯河。(這可是伍迪·艾倫的電影,這艘小船參考了兩位北歐藝術電影大師的作品:小船由伯格曼式的人掌舵,他渾身裹著黑色衣服,還拿著德萊葉式的鐮刀。)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思卓貝爾隨意與另一位乘客簡·庫克(費奈拉·伍爾加飾演)聊了起來。庫克之前是一位祕書,她認為她的貴族老闆彼得·林曼(休·傑克曼飾演)給她下了毒,因為她找到了對方可能是連環殺手的正劇。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思卓貝爾覺得自己發現了世紀獨家大新聞,跳下了船,重新出現在陽間,跳出棺材樣的盒子,外面站著新聞系學生桑德拉·普蘭斯基,她之前志願過來幫助巫師。思卓貝爾揭露了連環殺手可能是什麼身份,全片又定期重新現身,教普蘭斯基如何解決犯罪問題,幾次來回後就基本人間蒸發了。

《賽末點》對於機會主義有一些形而上的反思,對於被謀殺的無辜受害者也有一些道德放肆。但是,思卓貝爾為了潛在的新聞故事,死後又重新依靠魔法回到陽間,找找其中的形而上涵義,這樣的設定,只能說是非常懶惰的編劇工作而已。

我們並不清楚為什麼思卓貝爾要把這個故事告訴一個新聞系學生,而非一個記者,或者為什麼他只把這件事告訴她一個人。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精力充沛的簡·庫克呆的時間太短,無法提供任何道德反思,只有一些闡述。如果她和思卓貝爾一起下了船,那將有趣得多,如果這時候艾倫是拍《開羅紫玫瑰》或「俄狄浦斯的煩惱」(《大都會傳奇》中的一個故事)時的艾倫的話,簡可能就會這麼做了。我一直希望再次看到她,而沒有意識到,艾倫抹去簡還沒有殺掉簡的連環殺手那麼懊悔。

而桑德拉和她懷疑殺害了其他女人的凶手上床也並不內疚後悔,她也毫無道德反思;她的行為只是公式化情節的組成而已,是採取更多機械的交叉剪輯的藉口。


這部影片,能檢驗你是否足夠熟悉伍迪·艾倫



艾倫並沒有讓我們很在乎片中的任何一個角色。桑德拉有點像一個笨蛋,她一點也不迷人。她的英國室友充滿魅力,但就像簡·庫克一樣,她只是機械的劇情的又一組成部分。而林曼是如此典型的英國浪子,他常常從銀幕上消失。只有艾倫飾演的智者斯彭蘭蒂尼的出場讓人感覺他很有深度或個性。

但這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對他太熟悉了——我們常常見到他,以至於我們能夠填補各種空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