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開國之君、清王朝開基者努爾哈赤,25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遼寧新賓縣境內)稱汗,他兒子皇太極建立清朝後,尊為其清太祖。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評說努爾哈赤是:“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

這位有著滿語“野豬皮”稱謂的清太祖,除了征戰拼殺創業之外,其家庭生活亦給歷史留下許多故事。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起,強勢崛起的努爾哈赤集中兵力,大敗九部聯軍,斬首布寨,生擒烏拉部首領布佔泰,為其統一宏圖奠定了基礎。

由於當時海西勢力還比較強大,一時難以全部征服。努爾哈赤便決定分化瓦解,逐個擊破。萬曆二十四年七月,努爾哈赤送回被其俘虜的烏拉部首領布佔泰,許諾她繼續當烏拉部首領。

為保住烏拉部此後不再被建州女真所滅,布佔泰在同父異母妹妹滹奈嫁給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之後,又將自己剛12歲的侄女下嫁給了比她大31歲、當時已有七位妻妃的努爾哈赤。此人便是後來清史上有名的大妃阿巴亥。

努爾哈赤這位大妃37歲被逼迫殉葬 她兒子曾為她短暫昭雪

(劇照)

阿巴亥於明萬曆十八年出生於烏拉部都城,她不僅丰姿貌美,而且特別機靈聰慧。已過不惑之年的努爾哈赤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少女,愛如掌上明珠。成親兩年後,便將阿巴亥冊立為大妃,獨佔眾妃之首。

萬曆三十三年,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濟格,萬曆四十年又生下了第十四子多爾袞,萬曆四十二年再誕下了第十五子多鐸。

子以母貴。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都被努爾哈赤視若心肝。在他們年齡都不大時就成了旗主。當時做為後金根本的八旗軍隊只有八個旗,他們哥仨佔去三個,可見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情意所在。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三個名字在清朝初期歷史上,個個大名鼎鼎,假設沒有這三人,滿清能否入主中原進而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還真不好說。

史料介紹,後金時期,有不分輩分收繼婚的習俗,所以努爾哈赤有過在身後由大貝勒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代善也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之後有個靠山。但努爾哈赤尚在,阿巴亥就與代善親密接觸起來,犯了大忌。

很快,隨著努爾哈赤小庶妃德因澤告發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還說舉行聚會時,“大妃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在天命五年引發了王公們皆知的“大妃”事件。

努爾哈赤認為家醜外揚有失體統,並未大肆追究。他知道阿巴亥與代善相好,無非是想依靠大阿哥在家族中的地位,給她三個小兒子鋪開以後的生路。

但不良傳言需要平息。努爾哈赤派人核查後,以私藏金銀的罪名將阿巴亥“離棄”。他還給阿巴亥規定了三條家法:第一不准她再與任何人來往;第二不准她聽信讒言;第三與她隔房不同寢。

努爾哈赤這位大妃37歲被逼迫殉葬 她兒子曾為她短暫昭雪

阿巴亥失寵,告發有功的小庶妃德因澤的地位迅速上升。阿巴亥帶著兒子過了一年多被離棄的悽苦日子。

然而,阿巴亥畢竟精明過人。她照舊處處關心努爾哈赤,自己低調生活也不發牢騷,史書記載她“嫉妒、有機變”並非空穴來風。

努爾哈赤佔領遼陽之後,立即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召回離棄了一年的阿巴亥,將其重新立為後宮大妃。可見努爾哈赤仍舊對她情深意切,需要她為自己的大業助陣。

正是在阿巴亥這次重新復出後,清代歷史上關於眾福晉活動的記載才開始出現。努爾哈赤汗宮的女人們逐漸從單純生兒育女走上政殿,有組織地從事一些政務活動。如出席城府奠基典禮、奔赴廣寧前線慰問、隨大汗為墾地開邊出行等等,這一切與阿巴亥的作用無不相關。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十幾萬大軍攻打明朝重鎮寧遠城,意外身受重傷,大敗而歸。傷勢未等徹底痊癒,他又親率大軍出征蒙古,半個月後勝利回師,不久傷病復發。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請大妃阿巴亥乘船到渾河見面。阿巴亥從命,立即從瀋陽城乘船溯水相迎,最後相會於璦雞堡。據說夫妻兩人商討了關於代善輔政、多爾袞繼位等祕事。幾天後,努爾哈赤因毒瘡突然發作與世長辭。

努爾哈赤病死,阿巴亥痛哭不已。雖然她是後金國的大妃,是努爾哈赤生前寵愛的女人,但必須是努爾哈赤健在才有這些榮耀。不論他60多歲還是70歲,她和她的三個兒子都會有堅強依靠。現在,努爾哈赤死了,自己年僅37歲,三個兒子有兩個還未長大成人,她萬分擔心孤苦無助。

努爾哈赤這位大妃37歲被逼迫殉葬 她兒子曾為她短暫昭雪

果然,接下來變幻莫測的政局,已不是她作為大妃所能左右的了。努爾哈赤喪事尚在辦理,他的八兒子即被封為四貝勒的皇太極抓住時機,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後宮,向阿巴亥傳達所謂“大汗遺言”,強迫阿巴亥必須為努爾哈赤殉葬。

後人分析,皇太極此時已經被推為汗位繼承人,他之所以要致死阿巴亥,因這樣既可以牽制長兄代善,又可以控制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巴亥萬般不同意,但根本抵擋不住四大貝勒以努爾哈赤遺言相挾持的死令。

此時,被傳與阿巴亥有緋聞的代善,是手握重兵的四大貝勒之首,如果他果真與阿巴亥有難捨親情,他挺身出面相救,或許阿巴亥不至於被逼死。但代善為人卑謙,也或許未與阿巴亥真心相好過,也就只好見死不救了。

此時阿巴亥正的三個兒子,大的阿濟格21歲、多爾袞15歲、多鐸只有13歲。因為皇太極宣稱是其父的遺言要求大妃殉葬,他們哥仨也不敢作聲,只能眼睜睜看著37歲的母親被送上死路。

出於對生活的留戀和對愛子的牽掛,阿巴亥百般希望事情能有轉機。但諸王寸步不讓,阿巴亥被逼無奈,在哭求皇太極善待自己三個兒子得到許若後,毅然自縊而死。被同殉的還有兩位庶妃,其中就包括此前讒言告發阿巴亥的小庶妃德因澤。

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內,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對於阿巴亥被逼殉葬,後人都十分同情和惋惜。但仔細分析當時的宮廷形勢,就不難看出阿巴亥不得不死的原因:

第一,她從12歲入宮,盡受努爾哈赤的寵愛,性情善妒而敢說敢做,又鋒芒外露,估計一定遭到許多人嫉恨。努爾哈赤在世時,王公諸人不敢對她輕舉妄動,也不敢流露出半點兒的不敬。但努爾哈赤死了,她立刻變成了無力掙扎的羔羊,只能任憑刀宰斧剁。

努爾哈赤這位大妃37歲被逼迫殉葬 她兒子曾為她短暫昭雪

(史存阿巴亥畫像)

第二,對於決意爭奪汗位的諸王子或者將來繼位的新汗來說,從前的大妃都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因為大妃身為後金的國母,地位至尊,如若讓她繼續存在,等她的三個親生兒子長大成人,一旦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麼對繼位的新君將是一個無情的考驗。權衡再三,皇太極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機免除後患。

第三,努爾哈赤在世之時,或許是出於摯愛獨享的心理,明確表示過待其死後要以大妃殉葬的意思,於是給諸貝勒留下了除掉她的藉口,可以名正言順致她於死地。

可見,有些後人猜測阿巴亥是被皇太極陰謀害死的,難以成立,皇太極只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無論怎麼說,阿巴亥是個不平凡的女人,她在清王朝建立初期歷史中是塗抹不掉的。再看看她所生的三個兒子,哪個不是當時的豪傑人物:

阿濟格是阿巴亥生的第一個兒子,排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能征善戰,是清朝初期有名的悍將。皇太極時期,他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朝鮮的多次作戰,清軍入關時是大軍前鋒。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地位僅次於四大貝勒。後又以靖遠大將軍自邊外入陝西、四川,屢敗李自成,殺死劉宗敏,俘獲宋獻策。順治五年(1648年)還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征討姜鑲在大同的叛亂。多爾袞死後,他也企圖攝政,被順治帝削爵幽禁賜死。

多爾袞,他的歷史已廣為人們所知。在清代歷史上,多爾袞絕對大名鼎鼎,被譽為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滿清入主中原立有不世之功。他排序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生的第二子。17歲因軍功被皇太極賜勇士號“墨爾根戴青”。崇德元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後又在鬆錦之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帝位,1644年統帥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被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冬天死於塞北狩獵途中。曾一度被追封為“清成宗”,諡號“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被剝奪封號,並掘其墓。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多鐸,是阿巴亥給努爾哈赤生的第三個兒子,排序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滿洲鑲白旗旗主,崇德元年被封為封豫親王。時人通稱十王,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他曾參與鬆錦大戰。順治元年以定國大將軍身份跟從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軍。而後揮師破揚州,殺史可法,再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朱由崧。順治六年染天花而死,年僅36歲。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在史料記載中,皇太極繼帝位後追諡其生母孟古為“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聖武皇后”,並將神牌供放於太廟內。孟古是努爾哈赤最先的大妃,皇太極的追封無可厚非。但阿巴亥同樣是努爾哈赤的大妃,與孟古地位相同,卻沒有被追諡為皇后,也沒有設神牌,顯然還是被有意貶低。

直到1650年8月,阿巴亥的親生兒子多爾袞在順治朝以皇父攝政王執掌朝政,親自頒佈旨意,追封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皇后。諡號“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一併將牌位放置在太廟之中,算是為冤死的母親昭了雪。

雖說這一榮譽只存在了短暫的四個月就被廢除,其神牌也從太廟撤出,從此朝中修史者便不再提及阿巴亥。但作為兒子,多爾袞已經表達了積壓多年的心願。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