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範琨:“蝦稻共作” 發展優質農業

農業 農民 種植業 三農 眉山網 2017-05-20
種糧大戶範琨:“蝦稻共作” 發展優質農業

“稻蝦共作”生產模式。

種糧大戶範琨:“蝦稻共作” 發展優質農業

範琨(右)向農技專家請教種植技術。

眉山網記者 鍾燁 文/圖

“我種的是‘川麥104’‘蜀麥969’兩種優質小麥,抗病性強、不易倒伏、品質也高,比一般小麥每公斤能多賣0.56元。”5月16日,在仁壽縣曲江鎮水池村一處糧倉外,兩輛滿載的卡車正在駛離,該縣種糧大戶範琨剛收穫的750噸優質小麥已經賣掉了一半,他的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2015年下半年,範琨與人合夥投資300餘萬元,在曲江鎮水池村、青崗鎮發展村流轉了共4400畝土地,發展規模化糧食種植,他的思路很明確: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不僅追求吃飽,還要吃得綠色、生態、健康。要做大產業,就要品種選優、技術選強,讓農產品質量上檔升級。

去年大春,範琨採購了該縣農業局推薦的秧苗品種,又從外地請來了專業農機服務團隊,以全程機械化的方式完成了插秧。機插秧苗一開始外觀矮小歪斜,附近的農民都說範琨是個學生娃娃、不懂農業,勸他用傳統方法種田。後來,這批優質稻無論是秧苗長勢還是水稻產量,都讓農民們刮目相看。

“每畝產量比常規稻至少高出50公斤,2000畝稻田就是增產100噸。”今年,範琨的稻田將擴大規模,其中一部分要生產全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純天然生態大米。

據介紹,範琨去年的糧食種植產值達到了500萬元,平均每畝地有700元左右純利潤,收入不低,他卻並不滿足。在對“蝦稻共作”模式進行多次考察、瞭解後,範琨果斷與江蘇一家企業簽訂了蝦苗供應合同,預備在70畝稻田裡投入第一批1000公斤蝦苗。

“小龍蝦養在稻田裡,能吃雜草、水生生物、害蟲幼蟲,起到除草除害作用,因此在水稻生長過程中不需噴灑一滴農藥。”範琨向記者介紹,小龍蝦覓食活動還有助於稻田鬆土、活水、通氣,排洩物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範琨給“稻蝦共作”模式算了一筆經濟賬:每畝田大約可節省化肥、農藥、用工等成本150元左右,每畝產小龍蝦200公斤,就可增收2000元以上。

“抓住機會調整產業結構,培養“蝦稻”和“稻蝦”兩大品牌,用觀光、釣蝦、農家菜與優質農產品招徠遊客,以農旅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土地效益。”這是範琨心裡的未來目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