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荒地出現,中國人多地少局面已不再?

提到中國農業情況,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人多地少”。雖然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但人口數量多,人均耕地面積少,這也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自城市化開始,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農民可用來謀生的工作種類逐漸增多,而且在外打工比單純種地要賺錢的多。一開始,很多農民由專業農民逐漸轉變為兼業農民,農忙時回地裡幹活,農閒時就外出打工;後來發現隨著種地生產資料的不斷投入,有時種地不僅不賺錢,甚至還賠錢,很多農民就開始放棄耕地;現在,隨著土地流轉和土地託管的興起,不少農村耕地被種植大戶承包,用來種植作物,機械化操作,統一管理。

大片荒地出現,中國人多地少局面已不再?

雖然互聯網時代信息發達,各種各樣的種植管理技術在網上都能學到,電商的興起也讓農產品的銷售更加多樣化。但是種地仍然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很大風險,很多種植戶都因此賠了錢。其他想要承包地的農民看到這些失敗案例,開始猶豫,有的直接放棄,農村荒地的現象逐漸多起來。

我國的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佔比仍然很多,農民仍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很多雖然是農民,但是所從事的工作早已不是農業,造成了“農民雖多,地卻不少”的局面。

大片荒地出現,中國人多地少局面已不再?

從國家鼓勵大棚種植開始,就有很多農民開始嘗試,雖然有政府補貼,但後來發現也不賺錢。於是,很多人為了拿到政府補貼,就只在地裡搭一個簡單的塑料大棚,裡面什麼東西也不種。還有人在地裡種上樹,與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相比,投入成本更低,利潤更加有保障。

大片荒地出現,中國人多地少局面已不再?

所以,現在“人多地少”將不再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只要有想要承包地的種植戶,即使在當地找不到可種植的耕地,在其他地區也一定可以找到,想要成為幾十畝、幾百畝,甚至幾千畝的種植大戶,耕地不是問題。那為什麼現在農村荒地的現象還很嚴重呢?種地不賺錢是根本原因。農民的投入與收入不成正比,即使有大量的閒置耕地能夠讓農民或非農民者經營,他們也很難下這個決心。

我們的土地流轉、土地託管在不少地區已經有了很大成效,為適度機械化經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只要解決了農民的利潤問題,由農業大國變為農業強國就能很快實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