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大農業經營類型告訴我們,中國無法“走”美國的大農場模式!

在我國,過去幾十年的農業教學中,使用的教科書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學者撰寫的,並且是以美國學者舒爾茨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理性小農假說為理論基礎的。但是,這種至今也沒有在發展中國家被驗證過的假說,根本無法解釋世界的農業形勢到底如何。

這三大農業經營類型告訴我們,中國無法“走”美國的大農場模式!

我國農業學者經過調查研究,將世界上的農業經營分為三類:

第一,前殖民地國家的大農場農業。現在,很多人主張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要走美國大農場的道路,但是大農場農業是因為美洲和澳洲被徹底殖民化,造成資源規模化的客觀條件而形成的,主要國家有加拿大、美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

但是,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人口大國之一,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大陸,都不具備走大農場農業模式的客觀條件,東亞的工業化國家,如日本、韓國都是單一民族的原住民國家,也都沒有大農場。

日本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農業是最大的難題,一旦加入,面對大農場低價格的農產品競爭,本國農業必輸無疑。因此,東亞的原住民社會是不可能與殖民地條件下的大農場農業進行直接競爭的。

這三大農業經營類型告訴我們,中國無法“走”美國的大農場模式!

第二,前殖民主義宗主國的中小農場模式,以歐盟為代表。因為大量地向外溢出人口,在殖民化之後造成人地關係相對寬鬆的狀況。雖然形成中小農場,但也同樣沒有跟殖民化大陸的大農場進行競爭的條件。只要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歐盟國家的農產品就普遍沒有競爭力,農民收入就會下降,農業自然也維持不下去。因此,歐洲在農業保護上的要求非常強烈,設置了很多非貿易壁壘,綠色主義和綠黨政治也在歐洲興起。

第三,未被殖民化的原住民為主的小農經濟,即"東亞模式"。東亞小農模式由於人地關係高度緊張,所以,唯有在國家戰略目標之下的政府介入甚至干預,通過對農村人口全覆蓋的普惠制的綜合性合作社體系來實現社會資源資本化,才能維持三農的穩定。

這三大農業經營類型告訴我們,中國無法“走”美國的大農場模式!

然而,中國本來是東亞原住民國家,但又不實行"東亞模式",而是試圖效仿殖民化的美澳大農場模式。由於我國的小農經濟資源環境客觀條件有限,所以是不可能與殖民地條件下的大農場競爭的。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考慮清楚,在農業政策領域以及企業戰略上就會犯根本錯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