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種神奇的雞,李時珍當年誇她為奇藥補品

農民 畜牧業 三農 烏雞 農村 妙生活生鮮 2018-12-07

在幾十年前的時候,農村交通不便,我國經濟尚不發達,農民所需的大部分物資都需要自給自足。在那個時代,農民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種植農作物,順便圈養一些家畜。農作物一般是當作主食,而養殖的那些家畜則用於耕種或者食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農民最喜歡養殖的家禽就是雞鴨,北方一般以雞為主,南方則雞鴨混合養殖。在現在,人們養殖的雞都以黃色肉雞為主,而在過去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農民養殖的主要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種雞,它渾身黑色,就連雞皮也是黑色,農民一般稱它烏雞。

中國有一種神奇的雞,李時珍當年誇她為奇藥補品

和肉雞相比,烏雞的生長速度更慢,普通肉雞可能6個月就能長到七八斤。而烏雞一般需要一年才能長到四五斤,個頭不會很大,成年之後一般不會再增重。無論是母雞還是公雞,其體重都比較輕,尤其是農村的母烏雞,其重量往往不會超過5斤,4斤多的烏雞是常態,隨著年齡的增加,母烏雞的體重甚至還會有所減輕。

中國有一種神奇的雞,李時珍當年誇她為奇藥補品

烏雞是我國傳統的名雞之一,從幾百年前開始,我國就已經有了對烏雞的記載。在明朝時期,李時珍甚至稱烏雞是一種神奇藥材,具有非常好的滋補、補血功效,非常適合一些老年人以及孕婦食用。儘管說烏雞的體重較輕,個頭較小,但它的產蛋頻率卻非常高,同時壽命也很長,很適合農村散養,過去農民養殖烏雞主要是為了食用雞蛋。

記得在老家的時候,90年代家裡有一隻養了3年的老母雞,最終只能用來燉湯,肉根本煮不熟。在農村有一種說法,越是年老的烏雞,其營養價值越高,藥用功效也越好。

中國有一種神奇的雞,李時珍當年誇她為奇藥補品

和現在的規模養雞不同,以前農民養的雞都是直接放養的,白天會將雞從籠子裡放出來,主要依靠自己捕捉莊稼地裡的昆蟲以及青草為食,因此其生長速度極為緩慢,不過也正是因為這點原因,農村散養的雞燉出來肉質非常好,吃起來和城裡的雞肉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近幾年,由於城市雞肉價格較低,農村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自己散養,散養的雞成本很高,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年輕人是不會養它的,畢竟散養的雞利潤很低。

中國有一種神奇的雞,李時珍當年誇她為奇藥補品

目前,正宗的烏雞一般還是在農村地區才有,城裡的烏雞大多也都是規模養殖的,和肉雞沒有太大區別。農村的烏雞一般生長時間在1年左右,這時候的雞肉肉質最好,不過卻很難買到。就拿我們當地來說,肉雞到處都有,但想要買到散養的烏雞,只能去一些農村老人家裡買,要麼就要等到過年一些時間,有很多農村老人會將自己散養的雞拿到城裡出售。農村的烏雞價格一般較高,在過年的時候,一隻烏雞大多能賣到150元左右,相當於30元左右一斤,雖然價格較貴,但吃過之後絕對感覺很值。

作者:農村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