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一位返鄉農民工的“扶貧夢”

農民 種植業 合作社 農業 河南一百度南陽之窗 2017-06-19

“人窮心不窮,打工北上到昌平。一張電工證,服務奧運在京城。鑽研種蔬經,技術揣進咱懷中。返鄉農民工,園了故鄉扶貧夢。”如今,在社旗縣饒良鎮隨處就可以聽到,這句對孟莊村李秀合幫助貧困戶脫貧朗朗順口的點贊聲。

社旗縣一位返鄉農民工的“扶貧夢”

原來,今年42歲的李秀合,因家中貧窮於2007年到北京昌平打工,憑著一張電工證,在那裡被高薪聘為做電器維修工作。由於他為人忠厚老實,工作認真負責,勤於鑽研業務,2008年光榮的成為北京奧運會服務人員。

社旗縣一位返鄉農民工的“扶貧夢”

2011年,李秀合看到承包蔬菜大棚掙錢更快更多,便投資11、7萬元,在房山區承包4個蔬菜大棚,結果由於缺乏技術,當年只純收入4000元。面對這些,李秀合陷入了極度的傷心,當他沒有就此氣餒和灰心。經過走市場看行情、看蔬菜品質、看管理模式,使他如夢初醒,就決定補齊短板。於是,他埋頭鑽研蔬菜種植技術,第二年所種植的娃娃菜都被天津菜商搶購調走。

社旗縣一位返鄉農民工的“扶貧夢”

嚐到甜頭的李秀合,從此心花怒放,幹勁倍增,一種創品牌的慾望佔據了整個心靈。於是,他就主攻櫻桃、蘿蔔,專供上海等大城市的蔬菜批發市場,同時還出口俄羅斯。

社旗縣一位返鄉農民工的“扶貧夢”

“葉落歸根”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很短時間,由於李秀合的技術跟上了,蔬菜品質自然也提高了,銷售門路也打開了,但他歸心似箭的願望也開始了。就這樣,李秀合,藉著社旗縣實施“人才迴歸”工程,於2016年10月,告別北京城,懷揣種菜技術,回到闊別9年的貧困村——孟莊,準備大幹一場,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在鎮、村大力幫助下,投資107萬元,流轉土地310畝,成立了青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起了大棚50座,吸納39個貧困戶,採取“種租結合”兩步走的方式,讓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為此,饒良鎮也將李秀合的合作社定為產業扶貧基地。目前,他所種植的豆角、羊角密甜瓜等蔬菜供不應求。有一次,安徽省一位在北京的老客戶開著大車乘興而來,其結果沒能裝滿,在一陣牢騷後敗興而歸。

社旗縣一位返鄉農民工的“扶貧夢”

家中因有殘疾人致貧的貧困戶毛書輝深有感觸地說:“秀合這個合作社給我幫了大忙,一來不耽誤回家伺候俺媽和照管孩子,二來每天都能掙五六十塊錢。”

“既然政府對俺恁關心,我打算穩步發展,最關鍵是隻要能讓貧困戶租棚種菜、在社裡務工掙錢比啥都強,因為我原來也是貧困戶,點滴之恩權當湧泉相報嗎?”(劉振偉 趙蘭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