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

一、繁榮的城市比清貧的農村更脆弱:農業穩是中國穩的基礎!

不可否認,農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佔半數國民比例的農民的產出2018年不到8%,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的邊緣化了。

在這個看“錢”下菜碟的社會裡,農業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農村成為大家紛紛逃離的衰敗之地,農民成了清貧的代名詞。

農地圈想說的是,數據不代表一切,GDP佔比不代表重要性,血液佔體重的8%,但失去30%的血液人就死翹翹了。農業8%的GDP佔比正是中國發展的血液。

"

一、繁榮的城市比清貧的農村更脆弱:農業穩是中國穩的基礎!

不可否認,農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佔半數國民比例的農民的產出2018年不到8%,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的邊緣化了。

在這個看“錢”下菜碟的社會裡,農業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農村成為大家紛紛逃離的衰敗之地,農民成了清貧的代名詞。

農地圈想說的是,數據不代表一切,GDP佔比不代表重要性,血液佔體重的8%,但失去30%的血液人就死翹翹了。農業8%的GDP佔比正是中國發展的血液。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有人說城市化、工業化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農村就是落後的代表。這種屬於明顯的睜眼說瞎話:不說日本經濟危機失去了20年,就單單說我們中國自身,農村在改革開放前就三次承接了城市的危機。

溫鐵軍的8次危機描述到:

1958-1960 蘇聯大規模撤資,國家財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國家投資拉動的工業體系失去資金來源,1961年政府動員上千萬城市人口到農村生產自救,國家產業資本通過“排斥勞動”弱化城市失業的巨大壓力。

1968-1970 三線建設,外債壓力和國家加大投資,財政赤字上升,經濟增長乏力,國家同樣是在1968-1970年號召全國千萬青年下鄉來共度時艱。

1974-1976 四三方案以後財政百億赤字,經濟增長乏力,同樣是號召數百萬青年第三次上山下鄉,靠“大鍋飯”活命渡劫。

"

一、繁榮的城市比清貧的農村更脆弱:農業穩是中國穩的基礎!

不可否認,農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佔半數國民比例的農民的產出2018年不到8%,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的邊緣化了。

在這個看“錢”下菜碟的社會裡,農業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農村成為大家紛紛逃離的衰敗之地,農民成了清貧的代名詞。

農地圈想說的是,數據不代表一切,GDP佔比不代表重要性,血液佔體重的8%,但失去30%的血液人就死翹翹了。農業8%的GDP佔比正是中國發展的血液。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有人說城市化、工業化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農村就是落後的代表。這種屬於明顯的睜眼說瞎話:不說日本經濟危機失去了20年,就單單說我們中國自身,農村在改革開放前就三次承接了城市的危機。

溫鐵軍的8次危機描述到:

1958-1960 蘇聯大規模撤資,國家財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國家投資拉動的工業體系失去資金來源,1961年政府動員上千萬城市人口到農村生產自救,國家產業資本通過“排斥勞動”弱化城市失業的巨大壓力。

1968-1970 三線建設,外債壓力和國家加大投資,財政赤字上升,經濟增長乏力,國家同樣是在1968-1970年號召全國千萬青年下鄉來共度時艱。

1974-1976 四三方案以後財政百億赤字,經濟增長乏力,同樣是號召數百萬青年第三次上山下鄉,靠“大鍋飯”活命渡劫。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也就是說,20年內三次上山下鄉,農村承擔了4000萬失業城市青年,社會發展的緩衝帶由此得來。

看似繁榮的城市其實弱不禁風,城市有危機會死人,農村有危機大不了捱餓。

二、農民工依然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了40年快速城鎮化的過程,兩億農民赤腳上岸,把世界的工業化掀翻。

然而進城農民工卻身在城市心在農村,在重重的門檻下,始終難以完全融入城市。

以前農民盼著進城落戶成為城裡人,現在都是一線城市派出所開小車拿小喇叭去菜市場督促農民落戶,甚至武漢直接喊出45歲以下的專科生全家可以無條件落戶武漢:你是武漢人,你們一家人都是武漢人。

不管城市政府怎麼鬆農民進城的口子,農民都不感冒,很多農民都有打死也得留住農村戶口的想法。

"

一、繁榮的城市比清貧的農村更脆弱:農業穩是中國穩的基礎!

不可否認,農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佔半數國民比例的農民的產出2018年不到8%,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的邊緣化了。

在這個看“錢”下菜碟的社會裡,農業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農村成為大家紛紛逃離的衰敗之地,農民成了清貧的代名詞。

農地圈想說的是,數據不代表一切,GDP佔比不代表重要性,血液佔體重的8%,但失去30%的血液人就死翹翹了。農業8%的GDP佔比正是中國發展的血液。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有人說城市化、工業化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農村就是落後的代表。這種屬於明顯的睜眼說瞎話:不說日本經濟危機失去了20年,就單單說我們中國自身,農村在改革開放前就三次承接了城市的危機。

溫鐵軍的8次危機描述到:

1958-1960 蘇聯大規模撤資,國家財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國家投資拉動的工業體系失去資金來源,1961年政府動員上千萬城市人口到農村生產自救,國家產業資本通過“排斥勞動”弱化城市失業的巨大壓力。

1968-1970 三線建設,外債壓力和國家加大投資,財政赤字上升,經濟增長乏力,國家同樣是在1968-1970年號召全國千萬青年下鄉來共度時艱。

1974-1976 四三方案以後財政百億赤字,經濟增長乏力,同樣是號召數百萬青年第三次上山下鄉,靠“大鍋飯”活命渡劫。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也就是說,20年內三次上山下鄉,農村承擔了4000萬失業城市青年,社會發展的緩衝帶由此得來。

看似繁榮的城市其實弱不禁風,城市有危機會死人,農村有危機大不了捱餓。

二、農民工依然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了40年快速城鎮化的過程,兩億農民赤腳上岸,把世界的工業化掀翻。

然而進城農民工卻身在城市心在農村,在重重的門檻下,始終難以完全融入城市。

以前農民盼著進城落戶成為城裡人,現在都是一線城市派出所開小車拿小喇叭去菜市場督促農民落戶,甚至武漢直接喊出45歲以下的專科生全家可以無條件落戶武漢:你是武漢人,你們一家人都是武漢人。

不管城市政府怎麼鬆農民進城的口子,農民都不感冒,很多農民都有打死也得留住農村戶口的想法。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為什麼?

因為農民對進城心裡沒底,對能否在城市定居心裡沒底,更擔心進了城活不下去,農村的地沒了。

至少在目前階段,農民工還需要留下返鄉這條退路。

三、農村為何是社會危機的緩衝帶:小農經濟的低成本生存是核心!

自從2007年農村啟動新的改革以來,農業的規模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主流政策的選擇。多少人都盼著中國儘快實現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科技化,成為農業強國。

2016年,在被一堆空殼合作社、規模農業騙補跑路之後,中央終於明確了適度規模化的政策方向,防止農業出現大躍進而出現風險。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農經濟長期被主流社會忽視,直到2018年中央才出臺支持小農政策的文件。

"

一、繁榮的城市比清貧的農村更脆弱:農業穩是中國穩的基礎!

不可否認,農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佔半數國民比例的農民的產出2018年不到8%,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的邊緣化了。

在這個看“錢”下菜碟的社會裡,農業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農村成為大家紛紛逃離的衰敗之地,農民成了清貧的代名詞。

農地圈想說的是,數據不代表一切,GDP佔比不代表重要性,血液佔體重的8%,但失去30%的血液人就死翹翹了。農業8%的GDP佔比正是中國發展的血液。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有人說城市化、工業化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農村就是落後的代表。這種屬於明顯的睜眼說瞎話:不說日本經濟危機失去了20年,就單單說我們中國自身,農村在改革開放前就三次承接了城市的危機。

溫鐵軍的8次危機描述到:

1958-1960 蘇聯大規模撤資,國家財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國家投資拉動的工業體系失去資金來源,1961年政府動員上千萬城市人口到農村生產自救,國家產業資本通過“排斥勞動”弱化城市失業的巨大壓力。

1968-1970 三線建設,外債壓力和國家加大投資,財政赤字上升,經濟增長乏力,國家同樣是在1968-1970年號召全國千萬青年下鄉來共度時艱。

1974-1976 四三方案以後財政百億赤字,經濟增長乏力,同樣是號召數百萬青年第三次上山下鄉,靠“大鍋飯”活命渡劫。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也就是說,20年內三次上山下鄉,農村承擔了4000萬失業城市青年,社會發展的緩衝帶由此得來。

看似繁榮的城市其實弱不禁風,城市有危機會死人,農村有危機大不了捱餓。

二、農民工依然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了40年快速城鎮化的過程,兩億農民赤腳上岸,把世界的工業化掀翻。

然而進城農民工卻身在城市心在農村,在重重的門檻下,始終難以完全融入城市。

以前農民盼著進城落戶成為城裡人,現在都是一線城市派出所開小車拿小喇叭去菜市場督促農民落戶,甚至武漢直接喊出45歲以下的專科生全家可以無條件落戶武漢:你是武漢人,你們一家人都是武漢人。

不管城市政府怎麼鬆農民進城的口子,農民都不感冒,很多農民都有打死也得留住農村戶口的想法。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為什麼?

因為農民對進城心裡沒底,對能否在城市定居心裡沒底,更擔心進了城活不下去,農村的地沒了。

至少在目前階段,農民工還需要留下返鄉這條退路。

三、農村為何是社會危機的緩衝帶:小農經濟的低成本生存是核心!

自從2007年農村啟動新的改革以來,農業的規模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主流政策的選擇。多少人都盼著中國儘快實現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科技化,成為農業強國。

2016年,在被一堆空殼合作社、規模農業騙補跑路之後,中央終於明確了適度規模化的政策方向,防止農業出現大躍進而出現風險。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農經濟長期被主流社會忽視,直到2018年中央才出臺支持小農政策的文件。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小農經濟的社會價值被忽視,小農經濟對中國的經濟的最大意義在於:還有5億多小農在依靠幾畝土地過低成本的生活。他們地租不算錢,自己勞動力不算錢,生活上很多東西都是自給自足,農村房子不管新舊好壞起碼有地方住,每年就靠農業的微薄收入活著。這就是農村作為社會危機緩衝帶的核心原因所在。

如果這5億人在城市失業,那又會是什麼景象?

"

一、繁榮的城市比清貧的農村更脆弱:農業穩是中國穩的基礎!

不可否認,農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低,佔半數國民比例的農民的產出2018年不到8%,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的邊緣化了。

在這個看“錢”下菜碟的社會裡,農業幾乎被整個社會所遺忘,農村成為大家紛紛逃離的衰敗之地,農民成了清貧的代名詞。

農地圈想說的是,數據不代表一切,GDP佔比不代表重要性,血液佔體重的8%,但失去30%的血液人就死翹翹了。農業8%的GDP佔比正是中國發展的血液。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有人說城市化、工業化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農村就是落後的代表。這種屬於明顯的睜眼說瞎話:不說日本經濟危機失去了20年,就單單說我們中國自身,農村在改革開放前就三次承接了城市的危機。

溫鐵軍的8次危機描述到:

1958-1960 蘇聯大規模撤資,國家財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國家投資拉動的工業體系失去資金來源,1961年政府動員上千萬城市人口到農村生產自救,國家產業資本通過“排斥勞動”弱化城市失業的巨大壓力。

1968-1970 三線建設,外債壓力和國家加大投資,財政赤字上升,經濟增長乏力,國家同樣是在1968-1970年號召全國千萬青年下鄉來共度時艱。

1974-1976 四三方案以後財政百億赤字,經濟增長乏力,同樣是號召數百萬青年第三次上山下鄉,靠“大鍋飯”活命渡劫。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也就是說,20年內三次上山下鄉,農村承擔了4000萬失業城市青年,社會發展的緩衝帶由此得來。

看似繁榮的城市其實弱不禁風,城市有危機會死人,農村有危機大不了捱餓。

二、農民工依然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了40年快速城鎮化的過程,兩億農民赤腳上岸,把世界的工業化掀翻。

然而進城農民工卻身在城市心在農村,在重重的門檻下,始終難以完全融入城市。

以前農民盼著進城落戶成為城裡人,現在都是一線城市派出所開小車拿小喇叭去菜市場督促農民落戶,甚至武漢直接喊出45歲以下的專科生全家可以無條件落戶武漢:你是武漢人,你們一家人都是武漢人。

不管城市政府怎麼鬆農民進城的口子,農民都不感冒,很多農民都有打死也得留住農村戶口的想法。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為什麼?

因為農民對進城心裡沒底,對能否在城市定居心裡沒底,更擔心進了城活不下去,農村的地沒了。

至少在目前階段,農民工還需要留下返鄉這條退路。

三、農村為何是社會危機的緩衝帶:小農經濟的低成本生存是核心!

自從2007年農村啟動新的改革以來,農業的規模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主流政策的選擇。多少人都盼著中國儘快實現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科技化,成為農業強國。

2016年,在被一堆空殼合作社、規模農業騙補跑路之後,中央終於明確了適度規模化的政策方向,防止農業出現大躍進而出現風險。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農經濟長期被主流社會忽視,直到2018年中央才出臺支持小農政策的文件。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小農經濟的社會價值被忽視,小農經濟對中國的經濟的最大意義在於:還有5億多小農在依靠幾畝土地過低成本的生活。他們地租不算錢,自己勞動力不算錢,生活上很多東西都是自給自足,農村房子不管新舊好壞起碼有地方住,每年就靠農業的微薄收入活著。這就是農村作為社會危機緩衝帶的核心原因所在。

如果這5億人在城市失業,那又會是什麼景象?

白給戶口農民都不進城:農民工需要退路,進可入城退可回鄉

哪有什麼中國經濟的歲月靜好,只是小農經濟在替你承受波瀾、負重前行罷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