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農村改革 幕阜山 三農 農村 咸寧新聞網 2017-06-08

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

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相關部門,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崛起發展戰略,推進幕阜山咸寧片區通城縣、崇陽縣和通山縣(以下簡稱幕阜山咸寧片區)綠色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建設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是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幕阜山咸寧片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是建設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的重要載體,對於推動咸寧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建設中國中部“綠心”和國際生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戰略定位。以180公里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為主線,按照建設“生態帶、旅遊帶、文化帶、發展帶”的要求,將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打造成全國領先綠色發展示範區、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和幕阜山中國中部“綠心”。

(三)發展目標。到2018年,力爭幕阜山咸寧片區經濟總量達500億元、綠色GDP佔比達90%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37000元以上,旅遊綜合收入達100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3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按照“以人為本、生態為先、功能為要、文化為魂”的總體要求,堅持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的原則,全面推進幕阜山咸寧片區綠色產業、特色小鎮、新型社區、環境整治、精準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

(四)發展綠色產業體系。

1.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全域旅遊,建設一批業態多元的生態旅遊文化功能區,培育一批獨具特色的風情旅遊小鎮,構建幕阜山生態旅遊帶、紅色旅遊帶、鄉村旅遊帶和人文景觀旅遊帶,將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打造成“湖北省最佳綠色旅遊風景道”。

2.發展特色生態農業。通城縣打造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示範縣和湖北省重要中藥材生產基地。崇陽縣打造湖北省重要糧食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加工區、小麻花農副產品和油茶產業發展示範縣。通山縣打造湖北省全域旅遊先行區、產業扶貧示範區和山區特色農產品聚集區。

3.發展健康服務產業。重點發展康復療養、養生養老、藥品及器械製造和健康食品等產業,大力發展醫養結合事業,打造湖北省健康產業基地和華中醫養結合示範區。

4.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搶先發展核電,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推廣使用天然氣,推進綠色能源示範縣建設,提高水能、生物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將幕阜山咸寧片區建設成為“華中清潔能源示範基地”。

5.發展綠色新型工業。以雲母等電器絕緣材料、再生材料、綠色建材、紡織新材料等為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以智能農業機械、數控專用機床、特種施工裝備和冶金裝備等智能機械設備為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以高效節能機電、餘熱餘壓利用、汽車和電子固廢利用等為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6.發展邊貿物流產業。通城縣依託鄂、湘、贛三省毗鄰的地理優勢,重點推動電商物流、第三方物流發展及物流信息化建設。崇陽縣重點推動農村物流發展和現代物流產業園建設。通山縣重點推動電商物流發展和綜合物流倉儲及配送中心建設。

(五)報建鄂南國家公園。根據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大綱》的要求,規劃建設區域總面積58.2萬公頃的鄂南國家公園,並適時啟動申報工作。

(六)提升旅遊公共設施。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的要求,與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圍繞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主線,規劃建設遊客中心、旅遊廁所、自駕車房車營地和旅遊指示牌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綜合服務能力。1.建設遊客中心12個。通城縣建設縣城、塘湖鎮荻田村、黃龍山只角樓、黃龍山天嶽關和通平修次區域合作示範區等5個遊客服務中心。崇陽縣建設銅鐘、驢行1968·騎行公園、銅鐘風情村灣、萬畝野櫻園和蘇塘紅色旅遊區等5個遊客中心。通山縣建設大畈鎮板橋村富水龍珠灣和通山縣楊芳林鄉大城山等2個遊客接待中心。2.新建旅遊廁所18座。通城縣境內新建旅遊廁所4座,崇陽縣境內新建旅遊廁所7座,通山縣境內新建旅遊廁所7座。3.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6個。通城縣建設塘湖鎮大堝村和麥市鎮黃龍山村等2個自駕車房車營地。崇陽縣建設金塘大湖山和港口西庭巖等2個自駕車房車營地。通山縣建設慈口鄉西壠村和楊芳林鄉大城山等2個自駕車房車營地。4.設置旅遊指示牌166塊。通城縣境內設置旅遊指示牌62塊、崇陽縣境內設置旅遊指示牌58塊、通山縣境內設置旅遊指示牌46塊。

(七)打造特色示範小鎮。按照“一鎮一業”、“一鎮一景”的規劃目標,對幕阜山旅遊公路主線和支線兩側的通城縣麥市鎮、塘湖鎮、四莊鄉,崇陽縣高梘鄉、金塘鎮、港口鄉、銅鐘鄉、青山鎮,通山縣楊芳林鄉、廈鋪鎮、通羊鎮、大畈鎮、慈口鄉、九宮山鎮等14個鄉鎮進行總體形象設計,建成景觀各具特色、品位各有差異的鄂南山地特色小城鎮景觀帶。

(八)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從建築文化視角出發,重點發展古村保護型、民居保護型、鄉村整治型、生態搬遷型和扶貧搬遷型等5類村落群體,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先行規劃在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主線兩側建設通城縣麥市鎮九房村社區、通城縣塘湖鎮塘湖社區、崇陽縣港口鄉遊家村社區、崇陽縣金塘鎮金塘村社區、崇陽縣高梘鄉高梘村社區、通山縣楊芳林鄉楊芳村社區、通山縣廈鋪鎮廈鋪新村社區、通山縣通羊鎮井灣新村社區、通山縣大畈鎮西泉村社區、通山縣慈口鄉蟠溪村社區等10個新型農村社區。加快一批特色村灣建設。

(九)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遵循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微田園的理念,按照農房變客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遊園的思路,在山區和水鄉因地制宜實施生態鄉鎮、生態村等工程,建設一批美麗鄉村示範典型。開展“美麗鄉村、潔淨家園”行動,完善“五化”(硬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兩集中”(汙水集中排放、垃圾集中處理)基礎配套設施,綜合整治髒亂差,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規劃對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主線兩側10個鄉鎮進行立面改造,並制定建設、管理、控違、拆違及環境整治標準,對穿越村莊路段、穿越鎮區路段和一般路段進行分類整治,實施河、湖等水域周邊生態保護和修復,構建沿線特色景觀風貌。

(十)加強交通路網建設。圍繞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主線,建設6條配套線路:1.通城縣關刀至黃龍林場公路。2.通城縣沙堆至塘湖大盤山公路。3.崇陽縣銅鐘至小山界公路。4.通山縣闖王鎮劉家嶺至九管會石龍峽公路。5.通山縣茅田河至太平山林場公路。6.通山縣闖王鎮至高湖村公路。

(十一)實施精準扶貧計劃。圍繞土地、財政、金融、投資、生態和環保等方面制定扶持措施,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發展。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貧困人口為主要對象,切實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到2018年,實現幕阜山咸寧片區16.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過上小康生活。

三、創新機制

(十二)探索綠色發展機制。制定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實行差別化的環境准入條件,制定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建立全覆蓋的自然資源監測體系。重點從加強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大氣汙染防治等五個方面,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推動各地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十三)創新投融資機制。建立幕阜山綠色產業發展投融資平臺,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幕阜山咸寧片區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促進各類金融要素和資本資源聚集,支持相關各縣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擔保機構,開展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資本管理機構試點,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支持銀行機構拓展貸款質押物範圍、抵押方式,開展信貸產品及服務創新,提高金融支持綠色經濟發展能力。

(十四)建立區域合作機制。鼓勵幕阜山咸寧片區各縣積極開展跨省、跨區域合作,在配套發展、合作發展和錯位發展上加強與岳陽市、九江市和黃石市相鄰縣(市、區)的深度合作,加快規劃佈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進程,探索生態共治、產業共融、市場共享、交通共建、成本共擔、發展共贏的模式。

(十五)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誰改善、誰得益”的原則,完善生態環保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幕阜山咸寧片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支持力度。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飲用水源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十六)創新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機制。按現行財政體制落實幕阜山咸寧片區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補償政策,推進養老、醫療、救濟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構建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與岳陽市、九江市和黃石市陽新縣的合作互動,共同研究設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推進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轉移接續,探索建立醫保基金跨區域結算機制,逐步實現跨地區參保人員信息資源互聯互享、定點醫療機構互認,建立幕阜山咸寧片區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新機制。

(十七)加快涉農制度改革。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結餘指標在縣域內流動試點。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開展農地、農房等抵押貸款試點。創新農民集聚方式,推動農民跨村、跨鎮異地集聚,完善規劃佈局推進機制。開展行政村集並試點,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和城鄉危房綜合改造,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林權改革,探索農村土地信託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耕地有償保護機制。

(十八)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在弱化經濟指標考核的基礎上,設置綠色發展目標考核體系,新增森林覆蓋率、水源水質、生態旅遊等綠色發展指標的考核,讓綠色發展指標在經濟社會發展考核中佔比超過1/2,創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發展之路。

四、保障措施

(十九)高端編制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引領,高起點謀劃和精心編制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發展規劃。相關各縣根據各自實際編制相應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

(二十)精心策劃支撐項目。以旅遊為基礎,以綠色為基調,按照策劃一批、儲備一批、推進一批、建設一批的要求,滾動建立幕阜山綠色產業帶項目庫,並在其中精選60個以上重點項目支撐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

(二十一)加強財政金融扶持。加大對幕阜山咸寧片區的財政投入力度;鼓勵各金融機構在區域內開展各項新業務試點;支持培育後備企業上市,發行企業(公司)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支持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股權投資類企業。搶抓國家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等政策機遇,爭取將通城、崇陽、通山三縣申報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縣範圍,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重點支持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

(二十二)增強土地保障能力。探索用地制度改革,對幕阜山咸寧片區重大項目建設用地給予重點傾斜,支持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合理分配掛鉤指標。爭取重點建設項目控制性單體工程先行用地政策,支持高產農田建設和實施國土整治項目。

(二十三)加強專項資金整合。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的原則,建立完善涉農資金整合機制,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要求,有效整合水利建設資金、新農村建設資金、畜牧業發展資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森林生態保護資金、種植業資金、扶貧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等各類資金,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十四)加強片區資源保護。加強對幕阜山片區自然資源和重要物種的保護,片區內原則上不進行大規模開發,禁止引進汙染性項目。同時,合理劃定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沿線生產建設區和生活保護區,制定統一的規劃建設標準,嚴格控制沿線私房建設。

五、組織領導

(二十五)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小強任組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熊徵宇任常務副組長,相關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各相關部門和相關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統籌推進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相關縣相應成立組織機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形成市級統籌、縣為主體、鄉鎮落實的三級聯動機制,全力推進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

(二十六)強化統籌協調。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建立由市發改委牽頭,市直各有關部門及相關縣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部門間的協作會商,對本意見實施情況及相關重大政策、重點項目落實情況進行指導和督辦。相關縣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建立重點項目督辦協調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二十七)強化責任落實。要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將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的每一項工作落實到相關縣政府和各職能部門,明確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行一月一督辦、一年一通報、三年結硬帳,確保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幹出成效。

咸寧市人民政府

2016年8月8日

市委辦公室 市政府辦公室

關於成立和調整部分議事協調機構的通知

鹹辦文【2017】10號

各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軍分區黨委,市委各部委,市級國家機關各委辦局,各人民團體,咸寧高新區:

根據人事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和調整部分議事協調機構。現通知如下:

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指揮部

指揮長:曾國平 市政協主席

副指揮長:肖 彬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汪凡非 市政府副市長

尤 晉 市政協副主席

成員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委農辦、市檔案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文新廣局、市林業局、市旅遊委、市扶貧辦、市城鄉規劃局、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張善猛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咸寧市幕阜山生態旅遊公路建設協調指揮部不再保留,其工作在咸寧市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開展。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6年8月9日,咸寧市市委、市政府在通城縣召開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動員會。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6年10月13-14日,副市長李建新帶隊赴鹹嘉生態文化城鎮帶、仙桃市彭場鎮、孝感市孝南區、孝昌縣進行了考察學習。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6年11月16日,常務副市長熊徵宇調研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6年12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通山縣召開了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7年3月2日,市政協主席曾國平、市人大副主任肖彬、市政協副主席尤晉等市領導調研了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工作。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7年3月-4月,市政協開展幕阜山綠色產業帶生態環境保護及產業發展佈局調研活動。

咸寧市實施綠色崛起戰略 建設中國中部“綠心”

●2017年4月11-15日,市政協主席曾國平帶隊赴浙江省進行了特色小鎮考察學習活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