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為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與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地勢南高北低;下轄:咸安區、通城縣、通山縣、嘉魚縣、崇陽縣、赤壁市。2017年總人口253.51萬人[1]

咸寧市曾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溫泉之城、中國十大最具成長創新型城市、全國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經濟試點市、首批全國旅遊標準化城市、國家森林城市[2]、首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3]、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4]國家衛生城市[5]等榮譽稱號。鄂南大竹海、赤壁黃蓋湖、通山闖王李自成墓、九宮山、北伐賀勝橋、汀泗橋戰役遺址等重要景區、一城十二泉(溫泉)等皆為位於其境內。

2018年10月29日,咸寧確定為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咸寧”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尚書·大禹謨》中也說:“野無遺賢,萬幫咸寧。”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寧。咸寧地名的確立,經歷了一番曲折的演變過程。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為鄂州,鹹屬鄂州江夏縣。唐代宗(李豫)大曆三年(768年),割江夏縣南境金城、豐樂、宣化三鄉置永安鎮,直屬鄂州。此為咸寧建置之始。永安,意即永遠安寧。

後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鎮為永安場。後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場為永安縣,屬鄂州。此為咸寧立縣之始。

宋真宗(趙恆)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永安陵諱,按《易·乾象》中“萬國咸寧”與“永安”近義之意,改為咸寧縣。自此,“咸寧”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確立。

建制沿革

咸寧市行政建置比較晚,但境內各縣(市、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區域周為楚地,隸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東漢末屬東吳。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俯瞰咸寧(20)

漢初置沙羨縣,咸寧、嘉魚、蒲圻屬之;崇陽、通城屬南郡下雋縣。

三國時屬吳,吳黃武二年(223年)置蒲圻縣。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置永安鎮。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為永安縣。

宋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咸寧縣。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魚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縣。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置崇陽縣。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通城縣。公元1135年崇陽、通城復並,1145年復析。

元代時,咸寧、嘉魚、通城、蒲圻、崇陽屬湖廣行省武昌路,通山隸江淮行省蘄黃道,不久改隸湖廣行省興國路。

明、清時期,轄區均屬武昌府。

民國21年(1932年),通山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其他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36年,通山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1952年,咸寧、崇陽、通山、通城屬大冶專區;嘉魚、蒲圻屬沔陽專區,1951年改屬大冶專區。

1952年撤銷大冶專區,咸寧、嘉魚、通山、通城、蒲圻、崇陽改屬孝感地區。

1959年12月,隸屬武漢市。

1961年改屬孝感地區。

1965年6月咸寧專區成立,轄咸寧、嘉魚、蒲圻、通山、崇陽、通城、陽新、鄂城、武昌9縣。1968年咸寧專區改稱咸寧地區。

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別劃屬武漢市、黃岡地區。

1983年8月,撤銷咸寧縣,設咸寧市。

1986年5月,撤銷蒲圻縣,設蒲圻市。

1996年12月,陽新改屬黃石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咸寧地區和縣級咸寧市,設立地級咸寧市。咸寧市設立咸安區,以原縣級咸寧市的行政區域為咸安區的行政區域。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覆,原咸寧地區的赤壁市由咸寧市代管。

位置境域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東臨陽新,南接崇陽,西界蒲圻,北交武昌,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總面積98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咸寧市地勢南高北低,根據全國地貌區劃可以分為3個地貌區:沿江湖沖積平原區:位於咸寧市西北部,為赤壁市茶庵嶺至咸安區雙溪以北的大片地區。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區:位於鹹安市中部,通山縣高潮至沙店一線以北,茶庵嶺至雙溪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幕阜山侵蝕構造中山地區:位於咸寧市通山高潮至沙店一線以南地區,為花崗岩、變質岩組成的穹窿褶皺斷層山陡坡地形。[9]

地質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旅遊新城-咸寧(4)

咸寧位於長江中下游東南岸,幕阜山北麓。大地構造處於揚子準地臺(Ⅱ)東端的下揚子臺坪(Ⅱ3)的大冶褶帶(Ⅱ3)的梁子湖凹陷(Ⅱ3)和咸寧臺褶束(Ⅱ3)以及幕阜臺拗(Ⅱ4)的通山臺褶束(Ⅱ4)等3個四級構造單元。區內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層,岩漿活動主要集中於通山的九宮山一帶。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區內褶皺斷裂發育,形成現今地貌景觀。地勢南高北低,分為3個地貌區。江漢湖積沖積平原區,位於西北部,為赤壁市茶庵嶺至咸安區雙溪以北的大片地區;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區,位於中部,為通山縣高湖至沙店一線以北,茶庵嶺至雙溪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幕阜山侵蝕構造中山區,位於通山高湖至沙店一線以南地區。[10]

氣候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咸寧市風光(49)

咸寧市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冬季盛行偏北風,偏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41.4℃,極端最低的氣溫為零下15.4℃。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754.5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45~258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災、洪澇及夏旱、伏旱等。

土壤資源

咸寧市按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性質共分8個土類、20個亞類、70個土屬、241個土種。水稻土面積136千公頃,佔總面積的11.72%。潮土面積16.41千公頃,佔總面積的1.4%;石灰(巖)土面積9.39千公頃,佔總面積的0.805%;自然石灰(巖)土8.76千公頃,佔林荒地面積的12.47%。紫色土面積3千多公頃,佔總面積的0.29%,其中耕作土壤1.05千公頃,佔耕地面積的0.34。紅壤面積641.03千公頃,佔總面積的54.65%,其中耕作型紅壤43.56千公頃,佔耕地面積的21.29%。黃棕壤面積13.65千公頃,佔總面積的1.17%。草甸土地面積0.32千公頃,佔總面積的0.03%。沼澤土面積2.05千公頃,佔總面積的0.18%。[9]

動物資源

咸寧市陸生野生動物共有30目460餘種,包括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節肢類、獸類等。兩棲類共有2目7科4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已在通山九宮山安家落戶。爬行類共有4目9科45種,約37種主要分佈本區丘陵和山區,常見的有錦蛇、烏梢蛇、滑鼠蛇、銀環蛇、黃金條(灰鼠蛇)。鳥類共有17目40科約270餘種。隼形目(老鷹)、號鳥形目(貓頭鷹)等猛禽類主要分佈在通山、崇陽、通城等縣的多林地帶。國家保護動物白鷳、白冠長尾雉等偶見於通山、通城等地深山。節肢類有數百種。常見的有土蜂、蜘蛛、螳螂、蜈蚣、蟬、蜻蜓、蝴蝶、蚯蚓等。獸類共有9目25科約百餘種。肉食性動物金錢豹、金貓兩種珍稀動物偶見於通山縣九宮山和通城縣黃龍山。水生動物有:龜鱉、白鰭豚、日本沼蝦等。[9]

植物資源

咸寧市喬木樹種共有112科、354屬、1114種、54個變種。其中竹類共有12屬、100種、7個變種;引種樹種50科、101屬、294種、9個變種;古、大、奇樹種有27科、43屬、57種,共226株。主要用材料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楠竹、苦櫧、柏木、櫟類、楊樹、櫧栲、楓香、檫木、酸棗、香椿、刺槐、泡桐、樟樹等。主要經濟樹種有茶葉、桂花、油茶、油桐、柑橘、烏桕、棕櫚、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棗、漆樹、獼猴桃等。主要綠化樹種有懸鈴木、樟樹、柏類、梅類、廣玉蘭、白玉蘭、雪松、水杉、黃楊等。主要珍稀樹種有:一級保護樹種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銀杉、水杉、鍾萼木、禿杉等;二級保護樹種三尖杉、凹葉厚朴、紅椿、蓖子三尖杉、杜仲、胡桃、馬褂木、金錢松、秤錘樹、花櫚木、紅豆樹、閩楠、楨楠、喜樹等。全市有野生藥用植物357種,以石耳、七葉一枝花、竹節人蔘、沉香、獨活。明黨蔘、黃精、天冬、玄蔘等是幾種比較常見。主要花卉品種有芍藥、雞冠、海棠、芙蓉、墨蘭、菊、紫荊、茉莉、夾竹桃、夜來香、白玉蘭、梅、月季、杜鵑、南天竹等數十種。水生植物有維管束植物,主要有:萍、蓮、菱、藕等75種。浮游植物種類與長江中下游湖庫組成大體相似,主要有8門、27科、47屬,如藍藻門、綠藻門、硅藻門等。[9]

水資源

咸寧市境內有富水、陸水、金水、黃蓋湖四大水系,湖泊面積30公頃以上大小湖泊19個,總湖容31.523億立方米,主要湖泊有西樑湖、斧頭湖、黃蓋湖、大巖湖和密泉湖。河流246條,長江自西向東經螺山而下,流經赤壁市、嘉魚縣環繞簰洲灣經上沙伏,入武漢市江夏區向東流去,境內長138公里。全市地表水資源79.45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4.49億立方米。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處,僅在溫泉城區的月亮灣就有14處泉眼。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的就有997處。全市共成地熱井約60口,平均日開採量約30000立方米。[9]

礦產資源

咸寧市已發現礦產59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44種,包括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9種、非金屬礦產21種。居湖北省第一的有鉭、鈹、銻、獨居石、長石、鈉長石、白雲母、鎂和地熱9種,居第二位的有金、鈮、冶金用白雲岩3種,居第四位的有煤、釩、錳3種。嘉魚蛇屋山金礦為湖北省首個大型獨立金礦。

通山九宮山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通山九宮山

九宮山位於湖北通山縣境內,橫亙於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中段,海拔1657米,為幕阜山之最高峰,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闖王陵(李自成墓)。九宮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有塞北嶺嶽之雄、險、奇、幽、秀,被譽為“九天仙山”。

咸寧溫泉谷

咸寧溫泉谷是萬豪溫泉谷的俗稱,是按照地理位置得名,也是萬豪咸寧溫泉谷的簡稱。咸寧溫泉谷度假區位於湖北咸寧溫泉潛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正門,距離武漢市區1小時、長沙市區2.5小時車程,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武廣專線經過,乘坐武廣高鐵,從武漢至咸寧僅28分鐘。在咸寧溫泉地熱區香吾山以南、潛山以東、沿淦河河床的y狀地域,溫泉項目——溫泉谷。

通山隱水洞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通山隱水洞

湖北通山隱水洞地質公園位於湖北核電之都——通山縣大畈鎮境內,隱水洞是湖北省首個地質公園,溶洞全長5158米,洞體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平均高30米,寬25米,洞內鐘乳石林立,擬人狀物惟妙惟肖,峽流相映,瀑洞相融。隱水洞內有十分豐富的地下溪流岩溶地貌等地質景觀。

劉家橋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劉家橋

劉家橋,位於中華桂花之鄉咸寧桂花鎮境內,距華中重鎮武漢80公里,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宮山100公里,距溫泉16公里。劉家橋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保持完好的四處明清古民居群落,大小房間共2000多間,古樸典雅,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樹、棧道、廊橋、田園渾然一體。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湖北咸寧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孫王希翔的後裔,希翔公四世孫元萬自江西婺源武口遷睦州,始新源黃畈,其十四孫大申,字大榮,為善山將軍,居淮,後轉遷湖北咸寧縣(今咸寧市咸安區)大幕鄉附近的飛雞墩莊(今桃花尖村)定居,與同時遷徙咸寧汀泗橋鎮的大信公同為咸寧始祖,其後裔又分遷湖北鄂州澤林、咸寧馬橋、桂花等地,僅咸寧市咸安區王希翔之後裔已有一萬二千餘人,是咸寧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黃龍山

黃龍山位於幕阜山北麓,距縣城東南方向40公里處,東西走向,綿亙百里,巍娥高內峻,主峰只角樓海拔1528.3米,總面積為55平方公里。黃龍山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旅遊區域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心三區”,即黃龍中心旅遊景區、天嶽關旅遊景區、只角樓旅遊景區、鳳凰翅旅遊景區。

灶背巖

陳金對門山是大幕山主峰灶背巖,是咸安區最高的山峰,海拔954.1米。灶背巖北側山峰像個犁頭,被稱為犁頭尖;西南側因曾修築過碉堡,被稱為碉堡尖。灶背巖東坡下面100米處,一泓清泉從石縫中流出。石縫下面有個太母廟,廟的附近有座太母墳。相傳,唐朝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衛國公李靖(571-649),平定江南戰亂路過這裡,其母死於軍中,葬於此。此山因此被稱為太母山、太墓山。清同治五年編纂的《咸寧縣誌》上,有“李靖母墓在焉”的記載。

湖北省咸寧市基本概況

鹹安筆峰塔

溼地公園

大溪溼地公園地處幕阜山脈低山丘陵地帶,位於通城縣四莊鄉東北端,由大溪庫區、四莊鄉紙棚村和大溪村組成,人口1900餘人,2011年12月由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溼地公園。大溪溼地公園總面積931.97公頃,其中溼地面積442.84公頃,溼地率47.5%,公園內水質優良,自然景觀優美,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研究溼地生態系統發展及其演替規律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活教材”,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學術價值,在區域乃至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鹹安筆峰塔

鹹安筆峰塔又名慈恩雁塔、向陽塔,位於向陽湖鎮寶塔村嚴家嘴山丘上,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後多次被毀。清朝道光戊戌年(1838年)時任縣令夏廷樾從民間捐資重修。該塔為七層八角石塔,高28米,底邊周長17.6米,門頂置橫匾刻“直達蟾宮”四字,剛健奇絕,俊朗飄逸;塔中實以圓柱,塔底層北側臨門鑿石為龕,龕頂外飾雙龍戲珠,右飾丹鳳朝陽,左飾吉祥如意;塔原每層飛簷角下懸銅質風鈴8個,總計56個,每個約重2.5公斤,風吹鈴響,悠揚悅耳,數裡之外可聞。因歷年鏽蝕,最後1個銅鈴1966年被盜,今已無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