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獲得感

滿滿獲得感

——我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甘肅“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系列報道之七

三泡臺的碗子誇啦啦地響,

喝到嘴裡是甜心上;

尕光陰越過(者)越美當,

好比是人間的天堂。

這首傳唱在臨夏民間的“花兒”表達了臨夏人民對當今幸福生活的由衷感嘆和讚美。

當您乘車從蘭臨高速飛馳而過,途經廣河縣三甲集鎮時,康家村易地搬遷點和塔吊林立的大規模棚戶區建設工程映入眼簾,會讓您感受到如今的農村群眾,生活條件發生著悄然變化。

當您行走在河州大道及大夏河三十里風情線時,看到臨合高速、臨合二級公路平行而建,傍山依水間,圍繞臨夏市、臨夏縣市縣一體化快速通道大氣磅礴的大開發大建設,以及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的別具風格的項目群,會讓您感受到,如今臨夏人民日新月異的獲得感。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當您漫步在黃河之畔,愜意地享受永靖縣這座濱河小城帶給您的水美、山美、夜色美,變幻多姿的燈光中,樓市、彩燈、河水、堤岸、綠化帶在五光十色中形成了一幅長達8公里的夜遊長廊,構成了一幅璀璨奪目的畫卷,像是置身於黃浦江、三亞灣或維多利亞港……會讓您感受到,如今臨夏人民與日俱增的幸福感。

……

悠悠萬事,民生為先,百姓至上。

2013年以來,州委、州政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作出的“八個著力”指示精神,按照“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及州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緊扣州委“六抓”思路舉措,把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在臨夏進行了最廣泛、最深刻、最生動、最偉大的實踐,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截至2016年底,全州全面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民生支出比五年前增長了1.5倍。一攬子解決住房、行路、吃水、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民生問題,一個個沉甸甸的民生大禮包,惠及了千千萬萬貧困家庭,致使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鄉一體化、川塬一體化、山川塬一體化發展的藍圖正一步步實現,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使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州東鄉縣布楞溝調研視察工作時作出的“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的叮囑很快變為現實。

讓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

修得廣廈千萬間,臨夏大地盡歡顏。

州委、州政府把農村危舊房改造、城市保障房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破解瓶頸難題,抓項目、抓投資、抓管理,讓越來越多的城鄉低保戶、無房戶、危舊房戶住進了新房。

初秋的太子山腹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畫,臨夏縣掌子溝鄉達沙村就鑲嵌在這幅美麗的畫圖中。一排排嶄新的易地搬遷房,與“六位一體”的村級文化廣場相互映襯,組成了達沙村美麗新農村的景觀。像達沙村一樣,全州農村實施了一大批易地搬遷、危舊房改造等項目,20萬戶群眾危舊房得到新建。在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廣大貧困村的住房問題一一得到解決,一處處易地搬遷點,一個個危舊房改造項目,一座座新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圓了廣大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夢。

呈現古河州記憶,最具城市旅遊活力的臨夏市八坊十三巷,經過州市綜合施策,在全省乃至全國開創了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的新模式。和八坊十三巷一樣,全州實施了一大批城鎮棚戶區改造、危舊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讓群眾搬進更好的房子。

條條大道通萬家

曾經,臨夏稟賦的生態資源,但因山阻水隔客難來,養在深山人未識。

如今,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於一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形成,一發牽動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截至2016年底,公路里程增加到6743公里,實現了縣縣通二級公路,建成了康臨、臨合高速和蘭州至永靖沿黃河一級公路;永靖到大河家沿黃快速旅遊通道、臨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臨夏民用機場及機場高速項目、蘭州——臨夏——合作鐵路建設順利進行。

昔日的布楞溝村,沒有水泥路,在不下雨的日子,吃水要靠騾挑馬馱,一趟山路幾十裡地,崎嶇難行。道路成為制約村子發展的重要瓶頸。現在,一條20公里的水泥路,連通了村子和山下的世界。

我州不斷加快農村道路建設步伐,實施村社道路通達工程,加快了農村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截至去年底,我州建制村道路通暢率達到100%,所有鄉鎮建制村通了瀝青路和水泥路。困擾多年的農村行路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一條條平整寬敞的水泥路通到了千家萬戶的家門口,廣大農村群眾因路而走向了大千世界。

讓群眾吃上放心水

由於臨夏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臨夏依山環水,山高水低,卻很難引泉入戶。

上起個高山(者)望平川,

平川裡有的是清泉;

看起是容易(者)喝起是難,

喝不到嘴裡是枉然……

這首“花兒”表達了多年來我州山區群眾飲水的艱辛。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下,我州重點實施民生水利工程,水利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興建臨夏市供水工程、引黃濟臨、積石山引水工程、廣河縣中南部等2萬多處人畜飲水工程,全州水利建設投資達近百億元,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6%,各族群眾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人民群眾生活因水而幸福。

2016年10月15日早晨,在全州上下歡慶自治州60華誕之際,甘甜的母親河水翻山越嶺,悄然流進千家萬戶……引黃濟臨供水工程建成試通水,從此,臨夏市、臨夏縣結束了缺水的歷史,當地57萬名城鄉居民圓了吃上黃河水的夢。

如今,一座座新建的水廠,將一股股甘甜的自來水通過管網輸送到乾涸的村莊,輸送到千家萬戶。嘩啦啦的流水,流進了萬千群眾的心田。

率先施行15年免費教育

教育之幸,乃民生之幸。教育是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我州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斷增加教育投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穩步推進教育改革,有力促進了全州教育事業公平、均衡、提質、跨越發展。

臨夏市幼兒馬嘯虎家庭經濟條件拮据,爺爺奶奶長期癱瘓在床,父親在外打工,母親無業。2014年春季開學的時候,馬嘯虎和全州其他孩子一樣享受了學前教育免費保教費和課本費的政策,本學年共免費1600多元,免費政策給這個困難家庭雪中送炭,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對馬嘯虎而言學習生涯剛剛起步,在他未來十五年接受教育的過程是黨委政府惠民教育沐浴的過程,也是他人生夢想起航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擁有夢想和追逐夢想的權利。然而現實中,曾經貧窮的大山阻隔著夢想的萌芽,世代的愚昧凋零著希望的升騰。我州部分農民群眾無力承擔學前教育的保教費、普通高中的學費和課本費,致使廣大的農村適齡幼兒上不了幼兒園,絕大多數的初中學生畢業後過早的步入社會。學費和課本費成了貧困農民家庭孩子進入幼兒園和普通高中難以逾越的“門檻”。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2014年開始,州委、州政府把促進全州教育事業跨越發展,作為“挖窮根”的根本舉措來抓,在全省率先推行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階段15年的免費教育,每年受益學生達10萬多人,每年投入免費教育資金達1.3億元。從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中職教育、高職教育、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特別是臨夏現代職業學院成功招生,填補了我州高等教育的歷史空白。

社會保障撐起民生“保護傘”

2016年6月24日,州政府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舉行省內醫院異地聯網結算啟動大會。臨夏州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省內聯網異地結算。

讓老百姓能看病、看得起病,始終是州委、州政府牽掛的重大民生問題。幾年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惠民醫療工程,已經把夢想一步一步化為現實。

3年前,廣河縣水泉鄉中心衛生院房屋破舊、缺醫少藥。如今,衛生院基礎設施基本到位,設備升級了,病房乾淨了。在衛生院的繳費窗口,馬尤努斯說:“我家共有7口人,都是務工人員。我患病後一直在衛生院住院治療,由於自己是新農合參保戶,政府給我報銷了多半的治療費,大大減輕了我的經濟負擔。”

過去五年,我州把爭取和實施好項目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助推器。累計投入資金11.82億元,實施了1024項衛生基礎設施項目。通過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全州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面貌得到顯著改變。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堅強後盾。2016年,全州新農合參合率達98.85%,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540元。33種特殊慢性病和50種重特大疾病報銷工作全面開展。全州154家公立醫療機構參加了醫療責任保險,參保費用達400萬元。

隨著全民醫保基本覆蓋,解決異地就醫問題成為群眾關心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為加快推進我州新農合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工作,我州於今年5月開始實施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報工作。

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

就業直接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我州以實現相對充分就業和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發展促就業、創業創新促就業、轉變觀念促就業、綜合施策促就業。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電子商務。全州已成立9箇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11家眾創空間,爭取落實省預算內引導資金支持了6家企業的創業創新平臺建設。建成8縣(市)電商公共服務中心、53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176個貧困村電商服務點,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

州委、州政府著力加快勞務“百億元”產業優化升級。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規模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技能、致富本領和務工收入;依託臨夏現代職業學院,大力培養外貿、電商等方面的人才,積極向沿海發達地區輸轉,提升勞務產業的質量和效益。截至6月底,全州共輸轉城鄉勞動力42.97萬人,完成勞務培訓14.32萬人,技能培訓4.4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5.01億元,建立勞務基地45個。

民生建設永無止境。我州正傾力支持民生、關注民生、建設民生,讓群眾看到了變化、得到了普惠。撫今追昔,今天的臨夏與全國同步小康更有底氣、後發趕超更有銳氣、富民強州更有志氣。200多萬各族兒女團結一心,按照州委、州政府“著力抓脫貧攻堅一號工程,著力抓項目引擎帶動,著力抓生態綠色發展,著力抓教育百年大計,著力抓社會和諧穩定,著力抓黨建根本保證”的六抓思路舉措,發展風正勁,乘勢抒華章。


本報記者:馬秀梅

責任編輯:馬守璞 編輯:苟裕輝 馬志濤 馬忠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