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是一種幸福——記延長縣鄭莊鎮石馬科第一書記王翠

農村 三農 養豬 畜牧業 延長宣傳 2017-06-21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記延長縣鄭莊鎮石馬科第一書記王翠被需要是一種幸福——記延長縣鄭莊鎮石馬科第一書記王翠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這是延長縣鄭莊鎮石馬科行政村第一書記王翠經常說的一句話。說起王翠,村民們沒有人不對她豎起大拇指,自2016年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她從轉變村民思想入手,帶領大夥兒謀劃發展產業,修道路、建公廁,建成美麗鄉村,短短一年多時間,村上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親切地叫她“翠兒”。

拉家常解民情傳政策

在王翠剛到村上時,她就發現部分村民有“好吃懶做”思想,沒有意識發展產業,經過挨家挨戶地走訪,她瞭解到,石馬科行政村原本有煤礦企業,村民們就近務工,每天都有固定收入,過著“上下班”的生活,經濟上沒有一丁點顧慮,自從煤礦蕭條後,他們的經濟來源幾乎被切斷,在沒有主導產業的情況下很快便失去了方向。“長期在煤礦幹活,村民們思想還是一時半會轉變不過來,不尋找新路子,加上耕地有限,經濟收入直線下降,這也是致貧的主要因素,必須要讓他們動起來,發展屬於自己的產業。”談到石馬科村情王翠分析道。

於是,轉變村民思想成了王翠的首要任務,只要一有空閒她就入戶走訪,婚喪嫁娶、鄰里故事、家庭收入無所不談,通過“拉家常”這種輕鬆的聊天方式,沒過多久,村民們的想法、顧慮和困難以及村上事務等大大小小信息全部被王翠記錄了下來,許多惠農政策在不經意間便傳達給了村民。支部書記張修生說道:“必須要斷絕村民們過去的思想,這是王書記來了給我們村兩委班子上的第一課,她經常給村民講發展產業致富故事,加上政府政策現在這麼好,慢慢地大夥兒的思想就開始轉變了,對發展產業抱上了心勁。”

脫貧致富引路人

石馬科行政村基礎設施薄弱,無主導產業,果園面積僅有140畝,由於疏於管理收益比較低,村民們除了在壩地裡種一些玉米外,收入就只靠外出打工,針對現狀,王翠實施起了她的“小目標”。

首先她集中了種植蘋果、核桃的村民,在修剪、拉枝、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技術上進行培訓,通過與包扶部門協調,免費為農戶提供有機肥以及修剪工具;其次,她徵求沒有產業的貧困戶意願,發展養豬產業,督促指導豬舍修建,為每個養殖戶建立飼養檔案,定期查看豬仔生長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不僅如此,她還為村裡貧困戶爭取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對貧困婦女進行家政、手工培訓,多方向拓寬貧困戶收入來源。

貧困戶白鳳珍由於常年患病,幾乎沒有勞動力,在謀劃養豬時她雙手贊成,“我不能幹重活,養豬還是可以的,豬仔免費發放,畜牧局還給技術指導,翠兒又給爭取防疫藥品,我很有信心把豬育好。”看著自己養的2頭豬白鳳珍激動地說,“我老漢原來是煤礦工人,現在也沒個活幹,翠兒給介紹到延安仙鶴嶺照看公墓,一個月幾千塊呢,日子越來越好了。”

在王翠的帶領下,石馬科在2016年順利建成了美麗鄉村建設:黨員有了嶄新的活動陣地,村民看病可以去衛生室,村裡戶與戶通了水泥路,還安裝了路燈,修建了公廁、垃圾臺等基礎設施。茶餘飯後,村民們都聚集在文化廣場上,散步聊天的、棋牌娛樂的,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為了“大家”犧牲“小家”

王翠說她最愧疚的人是父親和女兒,在組織部任命她為石馬科第一書記時,她的產假還有20天,她二話沒說,放棄了自己的產假,簡單收拾好衣物,一頭扎進了村子,把襁褓中的女兒丟給了婆婆和丈夫。“早出晚歸,有時就住在村上,半夜想女兒想得哭鼻子,但沒辦法,女兒現在都不叫我媽媽。”王翠邊說邊流起了眼淚,“我是家裡的獨女,爸爸已經七十多歲了,得過一次急性腦梗,我很擔心他的身體,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和陪伴他,心中太多愧疚。”

值得一提的是,家裡人都非常支持王翠,每次父親來電話都鼓勵她要好好在村上幹工作,不用擔心家裡。王翠的丈夫在縣中醫院藥劑科工作,只要村上有看病住院的,他都義不容辭地去幫助聯繫醫生、辦理手續。

王翠還打算,今後積極爭取把養蠶產業納入石馬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項目。

被需要是一種幸福——記延長縣鄭莊鎮石馬科第一書記王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