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最美鄉村|板橋鎮谷羊寺行政村(谷羊寺村、方莊村),村名由來

谷羊寺行政村位於太康縣西25公里,板橋鎮東一公里處,東於影張村隔河相望,西與板橋村接壤,北與董張村相鄰,南與河沿劉村為鄰,都是漢族,有張、鄭、楊、方、吳、周、六姓。原來谷羊寺行政村與影張大隊屬於一個大隊,大隊部設在影張自然村,當時有5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影張自然村、谷羊寺自然村,方莊自然村,前劉自然村河張小莊自然村。由於體制改革於1989年9月與影張大隊分開改為谷羊寺行政村,村委設在谷羊寺村,下轄兩個自然村,谷羊寺村、方莊自然村,五個村民組,現有耕地1583畝,人口1583口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西瓜、、棉花等農作物。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外出打工,辦廠、經商、教育等活動。從1947年前後,由原村長張明頂、方立庭、方立信、方應舉、張明光、鄭明凡等他們帶領群眾支前運糧給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1949年他們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1950年成立互助組,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生產大隊、行政村。他們帶領群眾深翻土地,平整土地,興修水利開展農業學大寨,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機械化,電氣化,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特別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村外田間道路全部硬化,電冰箱、洗衣機、太陽能等各種電器應有盡有,群眾安居樂業喜氣洋洋。農業方面,播種機、滅茬機、噴藥機、收割機實現了機械化。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花錢又存款,吃穿不用愁,許多村民購買了小汽車。現任黨支部書記鄭明凡同志帶領支部一班人,為群眾帶頭致富,修路、打井、修橋等群眾拍手稱快。

谷羊寺村

谷羊寺村東鄰影張村,西鄰板橋村,南鄰河沿劉村,北鄰影張村。耕地1043畝,人口487人,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西瓜、辣椒為主。

在明朝1370年穀羊寺叫雙羊寺村,村莊西頭有一座祖師爺廟,廟的大殿門兩邊各站立著一隻石羊,(據傳)一位古人去大殿進香用手摸了一下一隻羊的頭,結果到了第二天早起,有人去大殿打掃衛生卻發現其中的一隻石羊不見了,兩隻羊變成了一隻羊,後經村中族長共同商議才把雙羊寺改為谷羊寺村。為使谷羊寺村興旺發達,為吉利才把孤子改為“孤子”改為的穀子,故稱谷羊寺。

姓氏族譜

我張氏始祖據史料記,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先祖行攜眷,由山西洪洞縣九里溝小張莊奉命遷至河南省太康縣西張村定居到明代後期祖宗興旺,分居到河沿張一系,到清朝康熙年間由張坦、張貴二人分領到谷羊寺定居,從祖先定居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已發展到二十二世人。於1994年元月召開續譜會議,經過與會族眾熱情工作,苦戰嚴寒編修、刻技、印刷、裝訂成冊,下發新譜。

鄭氏重修族譜序:族之不可無譜,猶國之不可無史,史所以載治亂譜,所以序昭穆國,無史則治道泯治國者無所取,法國必亂族,無譜則宗派紊睦,族者莫辨親疏族必離故善治國者,必佐之史善敦族者,必重夫譜我鄭氏一族,自汴移太者兄弟六人移鄢者惟吾二門二公一人而已,歷明二百八十餘年雖無顯宧碩儒,而官刺史封中丞登薦賢書列,選撥入皇宮者實繁有徒崇禎之末逆,闖陷城吾族慘於鋒鏑之下,十之八九自是家譜散亡老成凋謝,而斷簡殘篇盡銷磨於兵戈風雨之中,我族之宗派似不可得而詳焉,所可幸者故譜雖失,各支家乘宛在輩次不紊,若不急為續修則,本支雖清而族人,繁衍移徙渙居每有祖孫同名淑侄重字之患。

前老字續:鋒澤樹然,先銘清楨 照基鎮說,棟燦均客 漢相為遠,錦濟校炳 第五次修譜排行二十字 志剛永傑炎,超祿德權煥 超金海林煋,孝鍾治本烜 明朝年間張氏遷入谷羊寺現有人口900人,鄭氏遷入谷羊寺現有人口130人,楊氏遷入谷羊寺現有人口50人,吳氏於1949年由遜母口遷入谷羊寺現有人口15人。

村辦企業家

張建東、生於1965年6月19日,現任建東誠信果業有限公司經理,公司創建於2006年,流動資金5千萬。張建東本人從1996年去鄭州擺小攤買水果,由於自己有創新能力,不怕吃苦不怕累,經過兩年的拼打,自己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於1998年開展水果批發,由於自己有超強的經營能力發展了許多客戶前來批發,生意做的紅紅火火,實力更加雄厚,於2006年辦理了相關證件,成立了建東誠信果品有限公司,規模200平方米,三個果品市場,日銷量36噸,最多可銷120噸,年利潤6千多萬元,全國各地均有網點。

張順齊,1982年3月16日生,於2006年成立太康縣明沉機械廠固定資產600萬元,流動資金1500萬元,2013年為本村修路投資3000元,2006年開始在本村做一些小農機具,通過3年的經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於2008年在板橋鎮西太板路南老花廠院內成立了明臣糧食機械廠,生產有輸送機、脫粒機、扒谷機、精選機等產品暢銷周邊三省,遠銷新疆、廣州、福建、上海、出口國外,並有完好的售後服務及良好的信譽。

祖師廟簡歷

原谷羊寺祖師爺廟偏西北,初建於唐朝年間,滄桑變遷斗轉星移,當時有大殿三間,規模相當宏偉,香客落澤不絕,至1942年廟宇曾頻於冷落一生瓦礫,香火斷續,2003年在谷羊寺村西邊,可耕地內建了一座三七龍九瓦小廟逢初一、十五家族向祖師爺進香,2006年3月16日由東鄭谷羊寺、西龐即龐橋、南劉即河沿劉、北王即板橋四村,倡導眾多善男信女紛紛響應捐款、捐物,重建了三間祖師爺廟並望神胎四尊祖家為祖師爺,站班周公,挑花玉女令官顧神靈安受香火輔右八方平安。

方 莊 村

方莊村位於板橋鎮,東鄰扶太公路兩旁,東鄰影張行政村,西鄰板橋鎮,南鄰谷羊寺,北鄰董張行政村,人口496人、可耕地540畝。

【村名由來】明始祖方苞,原籍浙江省黔縣人,同妻楊孺人生三子成家,為避世計遷移河南扶溝縣呂潭,命名方口,後世遷至現方莊生息,發展至今。

姓氏族譜

現方姓470人,張姓14人(1951年由遜母口遷入),周姓12人,周振東由河沿張大隊韋莊(1976年)遷入,周廣玉由安徽省蒙城縣1966年遷入方莊。

續修族譜序:聞木有本而後枝葉繁茂,水有源而能長流,此自然之理也,吾族根據古墓碑記載,名始祖方苞,原籍浙江省黔縣人,同妻楊瑞人生三子成家,為避世計遷移河南省扶溝縣之呂潭,投靠方佔鱉經商為業,又遷移呂潭南沙岺消酒送日。此處蒼松翠柏環繞園田,東有南通周口,北達呂潭楊關古道,行人問之曰,命名方口,方氏明始祖一生正心修身。克己無私,忠厚處世,文學淵博,著古文多篇,長子席珍,次子席良,三子席德,有五個孫子,成為老三門少五門之稱,有少二門二,武癢生文彬墓碑記載是根本依據,輩是席、文、化、成、德、玉、學、應、朝、兆、國、按,前六世家譜所有,條條具備。因洪楊戰亂族譜遺失,後世命名有犯先遠宗親之常者非起名之過,而不知先親之韋也,極不文明,形成當代人之心腹之癖。引起紛言亂語。有思論之念,待之公元一九二七年應朝兩輩,正義人氏,修建祠堂。代辦學校,續倫家譜,血親表列,論詩排輩,處處合理,到公元一九二九年,日寇侵華,反動派扒開黃河,水勢洶湧席捲南北,人民傾家蕩產,家譜遺失,迄今輩份尤為系亂,家譜雖是千秋之計,非一人能是其事也,俗雲,鼓掌難鳴。於是,召集老中有識者,賢仁義士,心懷慎終追遠之志,犧牲個人一切,不怕隆冬嚴寒之苦。西到禹縣之方崗。東至太康之方莊。又到北方莊訪問,輩份和碑記,如方氏始祖方苞,初到呂潭投靠方佔鱉是可靠依據,侯氏莊據老年人講,方口正西有他老墳所在,也有依據。

方姓譜序,字輩如下: 宗派二十字:文、化、成、德、玉、學、應、朝、兆、國 純、心、作、金、六、永、守、保、建、業 續宗派二十字: 迎、元、清、天、中、恆、運、景、紹、鴻 澤、福、祥、光、耀、秉、東、貴、可、明

撰稿人:方國亮 方國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