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教育扶貧“拔窮根”“摘窮帽”

農村 職業教育 大學 農民 人民網 2017-05-31

白樓紅瓦,几淨窗明;飯香四溢,宿舍溫馨。位於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最南端的南屏鎮嵐林寺小學,是一所鄉鎮寄宿制完全小學。自2015年投入使用以來,嵐林寺小學解決了附近村子中高年級學生的寄宿問題。全校現有寄宿生146人,佔全鎮小學寄宿生人數的63%。學校餐廳裡,餐桌擺放整齊,消毒櫃、營養餐搭配表一應俱全,讓人不覺得身處在西北貧困山區。

早在2015年,臨洮縣便建成行政村幼兒園31個,新建幼兒園校舍5231平方米;2016年,建成行政村幼兒園38個,建築面積5907平方米,全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由2015年的85%提升到2016年的94.9%。 2016年,全縣2515名“兩後生”入學2353人,入學率較2014年提高了37.84%。

而臨洮教育的變化只是甘肅教育扶貧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甘肅省教育廳緊緊圍繞甘肅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在“拔窮根”上做文章,組織實施了“9 1”精準扶貧教育專項支持計劃,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鄉村教師隊伍、民族教育、學生資助、高校招生、留守兒童等9個專項支持計劃和《支持革命老區教育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促進貧困家庭在根本上脫貧致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甘肅,基礎教育的公平化,就是讓山區、鄉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為教育托起公平的底線。

結對助學 托起基礎教育公平底線

“我的初中老師和村裡的駐村幹部一次次到我家來做工作,他們告訴我沒有一技之長,打工只是簡單的勞動力付出。現在上學不收學費,每月還給200塊的補助,這麼好的政策為啥不繼續學習?”2016年中考落榜的楊紅(化名)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家裡4口人,父親因為勞動受傷留下了嚴重的腰疾,不能幹重活兒,母親患有精神疾病,需要常年吃藥穩定病情,家裡的生活開支僅靠75歲的奶奶一個人來維持。”

同年,臨洮縣提出了“兩後生”零流失的工作目標。也就是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全部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全部接受職業教育或職業技能培訓。受益於此,如今的楊紅,已經是一名臨洮縣職教中心2016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

除了“兩後生”,留守兒童也是教育扶貧的重點關注對象。在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如何為這些孩子劃出一條公平公正的底線,讓關心和關注不落下一人?

認真落實學前教育惠民政策、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農村營養改善計劃等國家政策成為各級政府的主抓工作。

留守兒童數量多、易輟學、難管理是甘肅貧困地區的突出特點,也是精準扶貧的重點。為此,體現特殊關愛,著力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為各級教育系統關注的重點。

14歲的江明(化名)住在臨洮縣南屏鎮靳家泉村五社,母親在2006年不幸罹難,父親常年在外面打工,家裡還有高齡的爺爺奶奶需要照顧,單靠爸爸打工的薄弱收入,難以維持日常開支。這使他產生了自卑與自閉的情緒,不愛與別的同學交流,無法靜心學習,還有了輟學的想法,想一邊照顧爺爺奶奶,一邊打工幫爸爸減輕負擔。

江明的幫扶人——班主任張紅梅老師瞭解了這個情況後,向學校求助。校長楊俊平和相關人員立即對他做了家訪,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家長進行溝通,從各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幫扶。現在,江明的學習成績比以前有了明顯進步,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自2017年臨洮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結對助學關愛成長行動”以來,各鄉鎮、學區、學校都確定了幫扶幹部和教師名單,並且建立了“四類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單親兒童、寄宿兒童)學生信息臺賬和結對幫扶跟蹤情況統計表冊,做到一人一檔。到現在全縣已經有17681名“四類兒童”與4493名幹部、教師建立了幫扶關係。許許多多的“靳江”不再一個人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目前,甘肅省已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基本信息動態管理機制,排查出全省農村留守兒童91475名,並均已建檔立卡;建立了留守兒童用餐登記臺賬和營養狀況檔案,滿足留守兒童用餐需求。同時,甘肅省教育廳嚴格落實留守兒童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教科書免費等政策,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生活負擔。

落實政策 職教資源傾斜貧困地區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主要培養醫療醫護方面的基層人才。學校負責招生和學生資助的老師告訴記者,該校2017年有一個“五百人”的單獨招生計劃,其中一半的招生名額必須要給貧困縣。

根據國家政策,中職學生是免學費的,而根據甘肅省出臺的相關政策,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的孩子學費和書本費全免。目前,該校高職的建檔立卡戶中,兩屆學生將近600人,佔到學生總數的1/5。

21歲的楊雪(化名)是15級助產一班的學生,來自慶陽市華池縣白馬鄉杜寨子午嶺村,她家是建檔立卡戶。 “我覺得自己的這個專業非常不錯,因為我學習的是如何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楊雪是父母抱養來的,養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每年都在吃藥。來這裡上學,她除了享受到了建檔立卡戶免學費的政策,還申請了助學貸款,這讓家裡省了許多負擔。學校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眼下我正在實習,希望能回到縣裡的醫院去工作。” 她憧憬著未來的生活,告訴我們,醫護專業雖然辛苦,但是在一些三甲醫院,她們畢業後月收入能達到5000元左右。

“要不是可以免學費,我可能就沒有辦法繼續讀書了。”甘肅省衛生職業學院15級檢驗班的學生張婷(化名)家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還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哥哥。“如果不是高職學費免除的政策,也許我只能在家務農。”張婷對自己享受的政策實惠感觸頗深。

上面有政策,下面要落實。甘肅省教育廳嚴格落實學前免除保教費,中職免學費、中職助學金,省內高職(大專)免除學費、書本費及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及資金,確保每個家庭不因學生上學而致貧,每個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在過去的一年裡,蘭州市永登縣對建檔立卡戶省內高職生按照每生每學期2500元的標準,已落實補助資金195萬元,補助460人次;在榆中縣,對405名高職院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免除學雜費和書本費共計101.5萬元。

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通過教育摘掉貧困的帽子,消除貧困的代際傳播,把窮根從根本上拔起——這些,是甘肅省正在做的。

“我們著力促進優質職教資源向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傾斜,通過多種途徑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已累計面向貧困縣招生12萬餘人。”甘肅省委常委、教育廳廳長王嘉毅說:“我們以推進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國家級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加快培養貧困地區產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發揮‘農’字頭中職學校、農林類職業院校和涉農專業點作用,廣泛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增強‘造血’能力。在貧困地區開辦涉農專業教學點49個,大力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培訓和勞務品牌培訓,年培訓規模達到20餘萬人次,有效促進轉移就業。”

高校發力 助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在甘肅,教育扶貧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

“年三十晚上還收到了幫扶點鄉親的諮詢微信,他們養的羊生病了,給我發小視頻讓診斷呢。”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的馬友記教授邊說邊翻看微信裡各類諮詢信息。

自2012年以來,甘肅農業大學根據地方農業產業發展需求,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在全省建設了21個不同類型的專家院,包括草食畜牧、優質林果、設施蔬菜、中藥材等產業。這些專家院結合不同區域的貧困縣情開展對口農業扶貧工作,通過一個專家帶領一個科技服務團隊,培訓一批新型農民,支撐一個特色優勢產業等方式,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發示範、推廣轉化、技術培訓等活動,助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升級。

同時,學校編制了《甘肅農業大學服務甘肅省精準扶貧市域報告》和《甘肅農業大學服務甘肅省精準扶貧縣域報告》,對各地在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並組織校地校企科技人員聯合攻關,提出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發展。

“十二五”期間,該校累計推廣新技術、新品種2000多萬畝,改良推廣優良畜種1500多萬頭(只),新增經濟效益300億元以上,培訓各級農業科技人員、農民18.6萬人次。

在甘肅,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成為各地確保每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都能上學的重要措施。僅在慶陽市,從開始實施助學貸款工作以來,截至目前累計貸款8.031億元,受貸學生148336人次,其中2016年落實貸款14423萬元,受貸學生23839人。

加快民族教育發展,不斷縮小民族地區教育差距,是甘肅省開展教育扶貧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高考後沒想到能被西北師範大學錄取,我真的很感激能在這裡上學。”臨夏東鄉族同學馬玉梅是甘肅省少數民族招生計劃的受益者。2013年她以低於當年錄取分數線20多分的成績進入西北師範大學少數民族班學習漢語言文學。今年保研的她立志畢業後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近年來,甘肅實施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教育跨越發展行動計劃,制定了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專項規劃,“全面改薄”資金按在校生人數120%比例向民族地區投入;加大人才培養支持力度,近5年累計招收藏區1.23萬名學生接受高等教育。

“我們的幼兒園座落在藏區,打開窗就是美麗的大草原。剛到學校,我想給班裡的小朋友們講故事,有一些藏族小朋友聽不懂,只能在一邊玩。那一刻我有著一種想陪著他們學習、長大的期望,卻又遺憾於幾個月支教時間的短暫。”西北師範大學學生祁麗麗在支教日記中這樣寫道。

過完春節剛開學,西北師範大學教務處、教育學院的負責人就帶領69名學前教育專業2014級本科生赴甘南藏族自治州30多所幼兒園,開展實習支教活動。

扶貧先扶智,持續開展大學生藏區頂崗支教是甘肅教育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全省每年選派400餘名大學生赴藏區農牧村幼兒園實習支教。

在甘肅的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生全部吃上了免費營養餐,藏區寄宿生全部享受家庭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甘肅對甘南藏族自治州等12個高寒陰溼地區均按其他地區兩倍標準撥付取暖費。目前,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均實現了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費。

“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既是扶貧的重要目標,也是扶貧的有力支撐。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必須突出重點、特殊扶持,必須體現精準,將教育扶貧的政策精準落實到貧困縣、貧困村、貧困家庭學生,確保讓貧困地區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以有效激發貧困地區人口的內生動力,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王嘉毅這樣說。(杜昱欣 銀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