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素建築設計 | 桃源村

宀屋位於通向村子內部的小路一側,緊鄰敘五祠(古九祠之一)。四周農田環繞,相對獨立。房子體量很小,佔地只有60平米。建築原狀為兩層,一層堆放農具,二層由於木屋架高度很低,基本處於空置狀態。屋頂為普通穿鬥式木構,但已經幾近腐朽,牆體則為當地慣常空鬥牆做法。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二層空間因屋頂的抬高留出縫隙,空間圍合感被徹底改變。新屋頂同老牆之間的空隙使得內與外有了更多的互動:祠堂、田園、山巒的景觀從不同的方向湧入內部。有了屋頂的庇護,在二層的公共空間,村民可以從新的視點欣賞村子裡熟悉的景觀。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祠堂、田園、山巒的景觀從不同的方向湧入內部

宀意為覆蓋,這個簡單而古老的手法成為這幢小房子唯一的形式動作。從材料到做法可見之處,全部採用了在地的方式;而承重加固等不可知之處,則用了現代的技術和材料。來獲得一種隱形的“現代性”。這則小品建築採用了這種“以新修舊,如舊補新”的方式,達到一種微妙的在地感和現代性的調和。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竹園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竹園”位於城市周邊典型的鄉村環境中,是乳業企業的奶牛生產基地中植入親子兒童園的“活化”項目,親子家庭可以在這裡體驗健康牛奶生產鏈的源頭,同時親近自然和土地。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竹,從古至今既用作器物,又被賦予人文情懷。竹材易得,生長週期快,便於加工。建築師充分利用鄉村手工勞作的資源,在傳統竹工藝基礎上探求當代的手工藝建造方式,希望通過竹建重構鄉村生活、農業和景觀建築並滿足。並滿足當代迴歸自然的文化需求。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樺樹村口鄉村鋪子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鄉村鋪子位於村口,在傳統的鄉村裡,村口是村落和自然的分界點,有標誌和分隔,交通組織,有休閒集會功能。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通常村口要有棵大樹,還有個亭子,村中有個廣場,村邊有宗祠和家廟,才能說是完整的村子。鄉村鋪的屋架採取了傳統中國的木構做法,設計參考了皖南和婺源鄉村的一些公共建築形式,如路亭、廊橋等。所以這裡可以算是一個回溯到傳統江南文化裡的公共空間。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烤煙房民宿改造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貴州桐梓縣是中國西南的主要菸草產區之一,村子以菸草種植為主要產業,維持著手工烤煙的傳統。隨著產業轉型,和新型密集式烤煙房的建設,滿足手工操作的傳統烤煙房已經失去意義。烤煙房作為手工烤煙時代最具標誌性的產業景觀遺存被大量廢棄和拆除。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建築師希望對烤煙房進行改造和更新,來保留傳統產業記憶,尋求烤煙房在下一個時代中存在的可能性,成為一個村莊一代人的記憶。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直向建築設計 | 所城裡社區圖書館

所城裡前身是明代海防奇山千戶所,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現在,這裡是市區保留的傳統歷史街區,也是老煙臺生活的標誌之一。所城裡社區圖書館則是由近300年曆史的張家祠堂附屬院落改建而成。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首先,我們對原有院落中的牆面、門窗、屋架、鋪地等構造系統進行了梳理與修復。在此基礎上,設計選擇將一套迴廊系統植入歷史院落,而非將舊有建築完全封存起來。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院落中植入了一套迴廊系統

迴廊系統重塑了進入院落空間的秩序與層次,使院落的空間劃分從“一”到“多”, 確立了基本的空間使用格局:一個可供靈活使用的戶外場地以及四處綠化院落。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從東側看入口處迴廊及庭院

迴廊系統的鋼結構主要由彎折的鋼板與門型鋼柱構成。在構造的整合性思考中,我們嘗試將建築中的工程問題轉化為空間體驗建立的一種切入途徑:彎折的動作本身使鋼板變成結構,從而省去了一般意義上的主、次樑系統;在兼具組織排水功能的同時也讓整個結構系統產生一種輕盈、漂浮感。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迴廊系統將各功能空間串聯起來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閱覽空間夜景

富春俱舍走馬樓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走馬樓”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徽派老宅的移建,由於位置正處碼頭,因為被改造成為一個酒店的接待廳和酒廊。整個老宅的佔地面積很小,天井就佔了不少空間。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在天井的局部可以開啟一個“傘形”獨立裝置,來解決空調密閉性,雨水收集和採光通風等一些系列問題。“傘形”下方可以騰出更多空間放置沙發,同時也可以讓“雕樑畫棟”更好的呈現。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米思建築 | 蔣山漁村更新實踐

在現代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下,鄉村沒落成為了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米思建築受南京高淳蔣山漁村的委託,以滿足原住民對現代功能和文化生活的需求為最基本目標,制定了鄉村更新計劃。希望從鄉村本源的“人”的角度出發,用片段式的改造和建設來改變這個固城湖畔的小漁村。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柴米多農場餐廳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這裡原本是一組被廢棄的辦公室,而今它被改造成了一個集合農場餐廳,農產品超市和集市的社會活動場所。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餐廳的屋頂遵循大理古城的規定做成了傳統的白族樣式,整個亭子的立面用竹子包裹,起到過濾光線和增強形式乾的作用。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用最樸素的設計找到與自然的關係。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太陽公社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紐約時報稱其為中國農村復興的一種可能性

太陽公社是一個社會環保型的項目,建築師以當地的材料毛竹構和溪坑卵石,建造了這間適於田間地頭的茶棚豬圈,造價低廉,但是卻易拆卸和重修。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屋頂的毛竹構的編織發動了當地所有村民。正如太陽公社的理想:“讓每一顆在塵世中奔波的心有一個地方得到休息。”這個鄉村裡的烏托邦同樣也是對手工藝的一次復興。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0

石塘村互聯網中心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石塘村的“互聯網小鎮”計劃,是今天中國鄉村城鎮化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的傳統鄉村,大房子並不多見。基於對公社禮堂記憶的喚醒,才自然生產了兩坡屋頂。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而裝配式的杆件解構則是對溫室大棚輕鋼解構建造類型的一個發展。這裡除了起到會議的作用以外,也作為村民聚會民俗延續的一個場所。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1

三甲屯南院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在周圍新農村住宅包圍中的南院顯得分外特別。老房子的業主黃先生一直生活在南寧,她一直致力於在廣西開展鄉建和兒童自然教育活動。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這座老房子得以完整的保存,成為村屯唯一的記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是一個鏈接了城市和鄉村的建築,但它富有生活氣息,村裡的小孩都喜歡來這裡玩耍,因為這裡有很多個院子供他們穿梭,這是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公共場所。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2

刷爆設計圈的最潮衛生院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改造後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改造前

誰能想到在湘西最貧困的山區,竟會出現一個世界級的經典建築!

湖南保靖昂洞基層慈善衛生院

只是一個鄉鎮級別的衛生院,斬獲了2014年WAACA中國建築獎,以及同年的設計界奧斯卡大獎RIBA入圍獎。這在設計圈,可是極為少見。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設計圖

從400㎡的小危樓到1400多㎡的舒適衛生院

他倆死磕了許久,就拿建築的外立面來說,“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農村建築”,他們不想設計出一個城市衛生院的仿真版。

竭盡全力,試圖為當地的村民,建造一棟屬於他們自己的衛生院。

只屬於農村的經典建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把衛生院當成社區來設計

這是他倆給與這棟建築的定位!“我們不想要一棟冰冷冷的建築,就算是衛生院,它也是可以有溫度的設計”。

這條曲折的長廊,就是社區的起點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衛生院內的病房也重新做了優化

加大了窗戶的面積

微風吹進屋內,總會給人一種清爽的狀態,特別是不太舒服的病人。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3

秦摩社區中心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秦摩小學創建後

這塊老校舍就成了閒置房屋,與當地的居委會商量後

將這改造成了村裡的社區中心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農村就一定要接地氣

老人們不太習慣逗鳥遛狗,那就把這塊開闢了出來,用來種菜,養些家禽。中央的大堂則照舊,用來集會!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他們總是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村民如何更享受生活!

14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提名獎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實景圖

給遊牧民族設計的可移動房屋!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5

設計之家

世家村位於陝西省北部,西安市附近

原先這塊的房子,都是泥磚結構,佔地面積相同:10米x 30米。

改造的這些房子的起因,就是為了更好解決當地人的生活問題,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避免對外界資源的一再依賴!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設計圖

改造後的房子,可以在雨季採集和儲存雨水,用於長時間的夏季。內置的庭院,除了能養豬,還能配合沼氣產生烹飪能量,自由轉變成可使用能源!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所有的佈局,都在圍繞庭院來設計,廚房,浴室,客廳和臥室

都被巧妙地包容在整體的設計之中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該設計呈現了現代中國泥磚四合院的原型,

房子的整個外牆被“包裹”在一塊磚屏幕上。這不僅有助於保護泥土牆,而且還可以遮蔽窗戶和開口。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除了關注民生社區,他們還關心當地的留守兒童的校園建設!他們跟城市的小朋友們一樣,都是祖國的花朵!

16

摩泰小學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改造前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改造後

這是廣東省一個貧窮偏遠的村莊秦木村

為了幫助到這個村莊,他們將學校跟農場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村裡因為太窮了,一直都沒能用得起化肥,而這也為有機農場的建設提供了契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這是兩人一直一來的價值導向,與其讓村民一直被動得接受外界的幫助,還不如給他們創造可盈利的模式。

這個與農場結合的校舍就是他們的創新之一。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7

廣東懷集木蘭小學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學校位於廣東省懷集附近,和湖南昂東衛生院一樣,屋頂使用的磚瓦都是從當地的老房子中回收而來。

建築整體呈現一個U型,開口處正對著中央庭院!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設計圖

整個設計較好地解決了室內的通風與採光,

屋頂兩側建立一個蘆葦過濾系統收集的雨水,還能用於衛生間的沖洗!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18

永新中學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永新縣學校由4所中學組成,共有3300名學生和1800名來自附近農村的在校學生。

這種學校集群模式

在當前的農村都極為流行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設計創意

他們在學校的外圍構建了一個大的庭院,

就像是古老的城牆,將學校內的公共空間與外圍的環境有機地隔離開!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施工中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施工後

19

江西同江小學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位於中國東南部的江西省,當地的村民的年收入有且只有1700元。

在原有的基礎上

他們將建築的外立面做了改造

鏤空水泥牆保證了室內的空氣流通

從工地上回收的紅磚,加強了學校的建築特色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他們還注意到一個傳統的公共項目,不少偏遠的農村的橋樑都屬於斷裂的狀態,沒有後期的維修,也沒有有效的措施保護!

20

太平橋改造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施工前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施工後

太平橋項目整整進行了兩年

這是一座當地有著300年曆史的清代橋,曾是兩個相鄰村莊的連接點,也是商業活動的空間,2005年因為洪災而損壞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平面效果圖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設計概念圖

改造後橋樑,被重新定義為公共空間,

使用預製混凝土重建拱橋,這樣便於日後各種規模的花盆和座椅的安裝。

而這條橋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景觀橋!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1

靈子橋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古老橋樑為新公路讓位,這在農村是最常見的事情了!

這座靈子橋承擔著為被破壞的線路提供服務的功能,這是一條獨特的環路,連接著兩條河流!

雖然只是橋樑連接,但被賦予了新的功能,

陰影下的一塊麵積,被改造成了公共空間,當地村民可以在這垂釣,小孩也能在這玩耍!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

雲南省魯甸村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WARP是一個休息區和路邊市場,

作為中國雲南魯甸鎮的地震災後重建的一部分。該項目位於穆斯林佔多數人口的多民族地區,作為集合點,沿著通往該山村的主要入口道路向外展開。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設計概念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細節圖紙

這座橋型佳住有三個關鍵空間

出售水果和農產品的階梯式休息區,可供觀賞的木製甲板以及有蓋的休息和用餐區

而建築所使用的物料,全都是當地的原材料!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施工前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建成後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22個農村改造案例,以設計扶貧正能量爆棚!(轉載)

就是這樣的一小股設計力量

他們正慢慢地改變中國最偏遠的農村面貌

農村可以暫時性的經濟落後

但設計所帶來的影響

正在逐漸改變著它們

讓最偏遠地區的人民

享受到最先進的設計方式

這才是設計界,最爆棚的正能量

關注【匠品宅造】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服務號獲取更多資訊——

【匠品宅造】別墅、民宿、自建房設計施工一體化服務商,解決您的一站式建房需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