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究竟如何分配,村裡能扣下多少?

農村 法律 農民 民主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2019-04-08

■點擊右上角【關注】“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頭條號,私信回覆“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

■本文作者: 姜衛星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導讀:土地徵收應按照保證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對被徵地農民給予補償。當前在農村地區,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用基本不存爭議,但是關於如何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進行分配卻爭議很大,分配方式的不合理嚴重侵害了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導致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那麼,土地補償費到底歸誰所有?又該如何分配呢?村委會或者村集體依法能夠“扣”下多少呢?本文,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宋曉峰、張琨律師團隊將對此進行淺析……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究竟如何分配,村裡能扣下多少?

【土地補償費歸誰所有?】

這一點法律已經有明確規定。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的規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土地補償費究竟該如何分配?】

我們來看如下具體的規定:

  • 1.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分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4條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

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24條的規定,徵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是應當通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的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項。召開村民會議,應當有本村十八週歲以上村民的過半數,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戶的代表參加,村民會議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應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組成人員參加,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同意。

所以,關於土地補償費的分配,不是由村委會關起門來單方面決定的,而是必須經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被徵收人如果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和分配徵地補償安置費用的行為有異議,可以依法向上級人民政府反映或向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究竟如何分配,村裡能扣下多少?

  • 2.依照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的規定分配
《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了徵收耕地補償費的計算方法,同時規定,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這賦予了地方政府統一規定轄區內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法的權力。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也對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中規定的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予以認可。

如《山東省土地徵收管理辦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全部被徵收或者徵收土地後沒有條件調整承包地的,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費的80%支付給土地承包戶,主要用於被徵收土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生產生活安置,其餘的20%支付給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興辦公益事業或者進行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建設。

《江蘇省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應當將不少於70%的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支付給16週歲以上被徵地農民。

針對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大多數省份都規定了分配給農民的比例。對於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規定了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則不能經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對土地補償費的分配進行超過前述規定幅度的其他調整。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究竟如何分配,村裡能扣下多少?

在明律師最後想要提示您的是,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的補償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有所不同,土地補償費是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所有的。補償費是否落實到位、是否合理使用,關係到農戶的切身利益。集體在管理和使用補償費的過程中應當接受被徵地農民和鄉鎮、市縣政府及自然資源部門的監督。如果您認為村委會對補償費的分配決定存在問題,可以請求上一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也可以及時委託專業徵收維權律師,通過法律途徑依法維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