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石山鎮施茶村:荒山種“仙草” 亂石“點”成金

農村 種植業 海口網 2017-04-15

一邊是生態良好的火山岩特色原始地貌,一邊是群眾守著青山薄土過著窮苦的日子。

海口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在昔日荒山亂石堆中種出了市場“錢”景看好的火山石斛,創造了“點石成金”的現代“神話”。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如今在這個火山村落變成現實。

記者謝大強 通訊員陳創淼 鄭峻敬 實習生周超

火山石上種出“仙草”

4月11日上午,在通向施茶村委會吳洪村的火山石斛園道路兩邊,蜿蜒曲折的火山石圍牆邊三角梅正開出紅豔的花朵,濃密的樹蔭下是成片的火山石堆,這些石頭上密密麻麻的長滿了有著“養生仙草”之稱的石斛,連野生荔枝、龍眼樹的樹幹上也是,有的石斛枝條金黃飽滿,接近收穫。

施茶村地少石多,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不適合普通農作物生長,卻是石斛生長的“樂土”。在石斛園裡,記者見不知名的野花,和不少石斛開出淡雅似幽蘭的花朵,將這裡裝扮得像一個天然的大花園。

原始自然的火山地貌,加上綠色長勢旺盛的石斛苗,構成一幅難尋的鄉村美景。儘管這裡還不是景點,但每天都吸引了成批的客人前來參觀、取經,或親近自然。

“我們不砍一棵樹,不搬一塊石頭,噴灌採用火山岩地下礦泉水,施一點農家肥,這種接近自然的生長環境,決定了火山石斛的品質更優。”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部主任李武說。

據介紹,因極高的藥用價值和奇特的生長特性,石斛在民間素有“救命仙草”的美譽,古代名醫藥典多有讚譽,將其視為養生之上品。火山石斛的石斛鹼含量高達0.6以上,有效成分高於國家藥典標準1.5倍,堪稱“中國第一石斛”,火山石斛主導了海南省石斛標準的制定。

村民既當股東也拿工資

在一條火山古道上,記者碰上一位背微駝身體硬朗的老人扛著兩根粗長的竹子正往山下走,“石斛基地要搭架子用。”老人氣閒若定地說。

李武介紹,這位名叫洪尚忠的老人是村黨支部書記洪義乾的父親,現已75歲,且是一名有著53年黨齡的老黨員。儘管年齡較大,但老人卻閒不住,自村裡種植石斛後,老人帶領家族成員率先以自家荒山入股合作社,每天7點多就來合作社上班。為防止牛羊進園破壞石斛,老人頂著烈日壘石牆。

吳洪村老村長吳多能沒想到,自己在68歲這個年紀還能在家門口上班,且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我們原來只能在地摳出來的小塊土地裡種甘蔗、木薯、地瓜,現在利用荒山石頭種石斛,大夥的積極性都很高。”吳多能拿出自家三畝的荒地入股村裡的石斛合作社,他不僅是合作社的股東,還負責照看基地、監工等,成了石斛基地的一名“固定工”。

國群村年輕的農婦黃麗瓊以前在海口的餐飲店當過服務員,工作不穩定,每月僅1000多元的工資。村裡成立石斛合作社後,她回到村裡管理石斛,每月工資2500元。現在她每天或栽種石斛、或除草、或施肥,“工作不累,早上可送小孩上學,還可照顧家裡。”黃麗瓊笑說,這就是家門口上班的好處。

如今,施茶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告別城市打工生活,返村上班或創業。

守護青山綠水贏得回報

李武介紹,現合作社13名村民為固定工,每人負責10多畝的石斛管理;用工高峰時需臨時工六、七十人,共計臨時用工5000多人次,臨時工每天有100元的工資。“這對村民來說,家門口也能有不比城市上班的收入少。”對於石斛基地來說,每天都需要工人栽培、清表、除草、施肥、剪石斛、打包等。

記者瞭解到,石斛種植一次可連續收穫13年,每年可收割一次,3年後達到豐產期,一年畝產可達600斤。因火山石斛聲名遠播,儘管還未大面積上市,卻早已拿到全國各地訂單。在去年5月19日舉辦的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優電聯盟競購活動現場,施茶村火山石斛鮮條以200元每斤的價格共拍出1萬斤“期貨”,直接為村民創收200萬元。

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義乾介紹,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的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公司出資金、技術、提供種苗,村民以土地租金入股,入股的村民除了每年可以從合作社利潤中獲得一定比例分紅外,還能從政府平臺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目前吳洪村石斛基地已種植金釵石斛200畝,在春藏試種米斛(石斛的另一品種)17畝,“吳洪基地明年可達到豐產期,每年可採收石斛6萬斤,預計將為群眾增收800多萬元。”

記者瞭解到,施茶村民守護青山綠水也贏得“真金白銀”的回報,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三年前的3000多元翻番到現在的超過10000元。

今天,生態、文明的施茶村“點石成金”,讓荒山亂石變成“聚寶盆”,深入推進全域鄉村旅遊,正一步步走向富裕和諧的康莊大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