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扶貧路上的青春力量

農村 農民 嫩江 三農 環球網 2017-06-01

駐村第一書記崔雷(左)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2015年9月我來到黑河市嫩江縣伊拉哈鎮興隆村擔任第一書記,成了一個兩年期限的村官,任職以來,我紮根農村、切實深入群眾當中,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抓改革、調結構、搞建設、促發展,切實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兌現了自己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贏得了興隆村全體村民的信任。

興隆村位於嫩江縣伊拉哈鎮,距嫩江縣城46公里,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現有643戶、2365人,是省級貧困村。全村貧困戶42戶100人,村委會辦公室老化、房屋漏水,村委會遺留外債170萬,一系列的問題讓我無從下手,但是想到老百姓期待的目光,我必須把工作幹好,縷清工作思路。

剛到村裡上任,興隆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村路落後、道路兩側垃圾較多、雜草叢生、村民基礎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面對這樣一個省級貧困村,初到農村工作的我也是一時摸不著頭腦,但是憑著自己敢闖、敢想、敢幹的勁,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為了儘快瞭解民情民意,一上任便召開了多次村兩委幹部會議,商討發展之策並帶領村幹部深入農戶家中,挨家挨戶走訪調研,聽取群眾訴求,瞭解村民實際困難,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幫扶措施。

我認為要想改變興隆村貧困面貌,首先要從改變村容村貌,改變村民的“精氣神”著手,於是我積極帶領和組織村民村幹部打掃雜草和村裡垃圾。為了提高村民生產效能,方便村民出行,我藉助黨的惠民政策,向縣財政局申請資金十萬元,改善村委會辦公環境,設立第一書記意見箱,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到貧困戶家中進行調查慰問,詳細瞭解其致貧的原因,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申請“一事一議”項目, 2017年修白色路面3公里,總投資105萬元。在秋防工作中組織村幹部與電工下到各戶排查電線線路隱患,杜絕火災的發生。爭取發改委“千億斤糧食”項目推進,建晒場10300平方米,田間路18.4千米,打水井12眼。一年多的時間脫貧31戶貧困戶,還外債20多萬元。

在興隆村,有一位老黨員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來到吉振奎老人家,一進家門看見一個大爺坐在凳子上,呆呆的望著前方,家裡破舊不堪,通過老人的兒子瞭解到,吉大爺去年得了腦萎縮,現在成了老年痴呆,連兒子都不認識了,但是唯一能記住的就是,“村裡讓你去開會你去嗎?”老人豪不猶豫地說“去”。這句話讓我感到心裡有一些酸酸的,老人的一個“去”字,讓我深刻感受到共產黨人身上的精神。

第一書記的工作經歷讓我終生難忘,基層黨員的黨性,老百姓的淳樸……在第一書記工作的收尾階段,回想起來的都是滿滿的責任和愛。在今後的的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用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回報黨,回饋人民,為嫩江的改革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